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中國、越南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教育部長、外交部長,雅称禮書[來源請求]。 沿革此职可追溯至漢朝,時有置尚書郎4人,其中1人主外国夷狄之事,即國家外交工作,称为主客曹。 東漢分為南、北主客曹。魏晉南北朝時擴建為祠部,又兼任了太常、大鴻臚、光祿勳的職務,開始管理禮儀、教育和膳食。經隋朝稍加改變,改稱礼部尚書,龍朔二年(662年),改為司禮太常伯。咸亨元年(670年),復舊。光宅元年(684年),改為春官尚書。神龍元年(705年),復為禮部尚書。[1]至後代仍為常職。 禮部尚書主要掌管检查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并管理全国学校、科举考试,和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費等等。 屬官有禮部侍郎,屬下四司:
中國禮部尚書名人隋朝唐朝
房玄龄 温大雅 豆卢宽 陈叔达 王珪 李孝恭 李道宗 刘洎 于志宁
于志宁 许敬宗 房遗直 唐临 乐质 李博乂 刘祥道 杨思敬 裴行俭 裴炎
薛稷 郑惟忠 裴茂宗 苏颋 李祎 李林甫 杜暹 席豫 崔翘 裴宽 李憕
李回 韦琮 马植 高铢 令狐绹 裴休 魏谟 郑朗 崔慎由 萧邺
宋朝明朝清朝
参考文献參見Information related to 礼部尚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