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國沾(英語:Jimmy Lo Kwok-tsim,1949年5月—),香港填詞人,活躍於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因意外傷殘而淡出詞壇。他曾為逾三千首香港粵語流行曲填詞[4],有「詞壇聖手」[5]:238、「詞聖」稱號[6],與黃霑、鄭國江並列為香港粵語流行樂壇早期的三大填詞人[7]。
生平履歷
早年生活
盧國沾在1949年5月出生於廣東省新會縣潮連(今江門市蓬江區)[註 1]。小時候在鄉間由湘父學塾私塾老師康有為弟子盧湘父傳授《三字經》、《千字文》等傳統啟蒙經典[9],六歲時由祖母帶到香港,在旺角伯父家中居住[9][8]。他自小就喜歡文學[9],十三歲起以筆名沾夢投稿《青年周報》[9]。畢業於東華三院九龍第一小學(1962年小六上午校[10],現為東華三院姚達之紀念小學)及培新英文書院後[9],他考上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新聞系[9]。
加入電視界
1968年,盧國沾就讀香港中文大學期間,加入無綫電視,為其官方刊物《香港電視》訪問電視台幕前幕後人員及撰寫電影介紹[11][9]。期間亦曾為無綫電視古裝連續劇《民間傳奇》部分單元故事擔任編劇和為電視台營業宣傳部策劃廣告宣傳稿(例如:「睇奧運,睇無綫」宣傳口號)[12]。1975年他準備轉職往廣告公司時,正值無綫的節目推廣部出現人事真空,他於是獲梁淑怡挽留[註 2],並調任該部門的創作主任[3];1977年與梁淑怡、劉天賜、林旭華等人跳槽至佳藝電視[註 2],出任推廣總監[3],位列傳媒所稱的佳視六君子;佳視倒閉後加入李奧貝納廣告公司[註 2]。一年後,獲麗的電視代表、莫文蔚母親莫何敏儀邀請[註 2],任職宣傳總監[13],首項任務就是為電視劇《天蠶變》宣傳和填寫主題曲,他說歌詞反映了麗的全員向勁敵無綫電視挑戰的雄心,是首戰歌,也因擅寫武俠劇主題曲而曾獲得「盧大俠」的稱號[14]:164。1983年初,盧國沾因不滿新管理層的作風而辭職,結束十五年電視生涯[15]。1983年無綫電視劇《鬼咁夠運》裡的插曲《不捨也為愛》,歌詞中寫的既是劇中葉德嫻所飾的歌手,走紅多年後意欲淡出樂壇,流露出不捨之情,也是盧國沾寄寓自己告別電視圈的情懷。[15]
填詞生涯
盧國沾與歌詞的淵源始於小時,其姊喜歡看電影,時常會從電影院帶回來刊載有電影簡介和歌詞簡譜的「本事」。[3][12]1975年,獲導演林德祿邀請為無綫電視劇《巫山盟》的同名主題曲作詞[12],開展填詞人生涯[3],出道初期仍是《香港電視》記者[12]。歌曲屬先詞後曲,先由盧作詞,其後顧嘉煇據詞譜曲。1975年至1977年是其「無綫時期」,初期他出產了不少筆法幼嫩(如電視《猛龍特警隊》和動畫《鐵金剛》的主題曲)和尚未展現個人風格(如沿習雕紅刻翠傳統詞風的無綫電視劇集《民間傳奇》系列歌曲)的練習作。到了後期,已初見投注個人情感、技巧漸次成熟之作,如《逼上梁山》、劇集《陸小鳳》同名主題曲及插曲《鮮花滿月樓》、劇集《陸小鳳之決戰前後》插曲《決戰前夕》及《願君心記取》等等,告別作是令其「一鳴驚人」的《小李飛刀》。[14]:35-41[16]
1978年首8個月則為其「佳視時期」,較為人所知的「劇集詞作」有《流星蝴蝶劍》和《金刀情俠》,「也可相信他已經可以不時自行決定(影視以外的)歌詞題材……如女兒出生時寫的《一生兒女債》」。[16]1978年9月,盧國沾加入麗的電視,此後數年間,與作曲家黎小田合作無間,奠定詞壇地位的代表作多誕生於此時,包括獲得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最佳中文(流行)歌詞獎」的《找不著藉口》,該曲以獨白式表達二人感情拉扯的新穎手法獲詞評人稱賞,以及被視為其哲理詞巔峰的電視劇《浮生六劫》的插曲《戲劇人生》。[16]1979至80年間,盧國沾曾在月刊《歌星與歌》,大談填詞之道,後來又出版了《話說填詞》一書[17]。
「非情歌運動」
1983年,盧國沾有感樂壇情歌犯濫,發起「非情歌運動」,擴闊歌詞題材:一邊在報紙專欄宣傳,一邊游說唱片公司發行自己填詞的非情歌,如反戰的《螳螂與我》和《小鎮》;然而運動成效不彰,坊間和業界反響不大,很快便無疾而終[13][16]:7。
據統計,盧氏詞作自1985年起逐年減少,由1985年的40首、1986年的29首,漸漸減至1989年的3首。[16]:82-831990年一個夜晚,工作過勞的他突然在浴室中風昏倒,撞倒眉角大量失血,被妻子緊急送往聯合醫院四日後甦醒,有宿疾的十二指腸也切除了,從此左手殘廢且行動不便[18],因而淡出詞壇。
2001年,盧氏獲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頒發「CASH金帆音樂獎CASH音樂成就大獎」,由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林煥光頒獎[19]。
2015年,在香港電台第三十七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他再獲頒香港樂壇最高榮譽獎項「金針獎」,一眾曾演唱其詞作的歌手在頒獎典禮上獻唱,包括薰妮《每當變幻時》、葉振棠《戲劇人生》、張德蘭《相識也是緣份》以及羅嘉良《秦始皇》。其中昔日徒弟羅嘉良更是專程從北京回港獻唱[20]。
2016年6月4日,無綫電視播放致敬特輯《樂壇詞聖盧國沾》,由汪明荃和林曉峰主持;嘉賓有柳影虹、薰妮、麥潔文、胡琳、胡鴻鈞、葉振棠、張德蘭、區瑞強、C AllStar、吳若希等等。同年7月22及23日,盧國沾於紅磡體育館舉行兩場《歌詞大師盧國沾作品演唱會》;艺人有薰妮、柳影虹、羅嘉良、曾路得、區瑞強、陳秀雯、李龍基、雷安娜等等。[21]
歌詞題材
隨著當時香港的武俠片熱潮,他在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填過不少經典的武俠詞,如《陸小鳳》、《小李飛刀》、《天蠶變》等,故有「盧大俠」之稱。除此之外,無論影視還是非影視作,他亦嘗試過不同的題材,例如描述家國情懷的《大侠霍元甲》和《長城謠》、抒發鄉愁的《大地恩情》、描寫人生無常的《明日話今天》、《變色龍》和《每當變幻時》、「某某結婚了,新娘不是我」的《陪你一起不是我》、異地戀的《雪中情》、舐犢之情的《漁火閃閃》、故舊之情的《相對無言》、勵志的《乘风破浪》及《傲骨》、羈旅別離的《人在旅途灑淚時》、情欲詞《又見天藍》和《最熱那陣》、描繪歷史人物的藝術形象和心理的《秦始皇》和《武則天》、講述太極哲理的《太極張三豐》、反戰的《螳螂與我》、懷古的《滿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和《龍壁懷古》等。[16]
評價
詞評人黃志華:
- 「盧國沾的哲理歌詞,傾向於不假雕琢,讓感情噴薄而出;但對勵志詞則較多用比喻或較曲折的手法來寫,避免直接呼口號,著名的如《夢想號黃包車》、《唐吉訶德》,冷門的有表面是情歌卻也可解作勵志歌且語調沉鬱的《夕陽之戀》和借景抒發樂觀情懷的《沙漠之旅》」(大意)[14]:66-72
盧國沾「擅於以戲劇性獨白的方式挖掘詞中主角內心深處大我小我之間的種種角力」[22]、「擅用賦情筆法(以賦,即鋪敘手法)來曲折、層次豐富、動宕開合地寫出情感流程)……一方面在粵語流行歌詞發展歷程之中,是比較新穎且深刻的,另一方面實在也是古典詞曲(如柳永《鳳棲梧》和周邦彥《歸去難.期約》下闋)創作手法的繼承與發揚」[16]
林夕(1985年於香港業餘填詞人協會會刊《詞匯》):
「盧國沾寫情歌較少鋪排景物,較少當然不是沒有,《殘夢》、《雪中情》便是。但著力的地方,也是精華部分,卻在於心理狀況的描寫,有時且以直接直率的日常口頭語道來…」
「《大地恩情》在時空交替上的靈活,正顯示出盧國沾大部分作品的跳躍性,不囿於表面的結構規律。另一種跳躍是語氣上的折斷,例如《戲劇人生》『盡力,毋問收獲』,接著一句『誰人能做到甘於淡泊』卻由表面的達觀崩潰成掙扎不遂的失望……也更接近人生真實的一面。」
「盧國沾往往不甘讓詞意平順發展,要在結句另創奇局……如《回來問你》、《空谷足音》、《找不著藉口》……」
「日本歌詞最重生活細緻的描寫,吸一根煙的過程、姿勢、眼神都可能很傳真……盧國沾早期的作品如《怎麼意思》:『一朝跌倒,身邊的你循例盡人事,自己枉有真義,你皺着眼眉說我未可救治』 、《情若無花不結果》:『但我終於低頭背過面,又再潑熄心火』 也有強烈的動作感、意度的意象……重心在於主題、動作和語言都是表現主題的手段,關係較緊。」
「盧國沾詞警句特多……一是在鍊字方面苦幹,例如『向晚景色碎』……二是在設想方面制奇,例如『我心中乾結如枯葉,卻恨它不能踏碎』」[16]:185-193[23]:130-134
影響
他不少歌詞成為了香港人的日常用語,例如:《小李飛刀》中的「難得一身好本領,情關始終闖不過」、「人生幾許失意,何必偏偏選中我」[24][25]、《陸小鳳》中的「情與義,值千金」[25]、《秦始皇》中的「大地在我腳下」(米雪的說法)[26]、《天蠶變》中的「再與天比高」[27]。
多位後輩詞人均表示過受盧氏影響甚深,如林夕、向雪懷、黃偉文[27]等,當中林夕曾寫下多篇文章探討盧詞。亦有論者認為向雪懷的《一生不可自決》、潘源良的《婚紗背後》、林夕的《暗湧》等傳承了其賦情筆法。[16]:197-206[15]
其他事業
1980年代中期,他離開香港電視圈後開設了「泰極」、「盧沾」等公司,涉獵出口貿易、廣告、印刷包裝、娛樂經理(簽約歌手有羅嘉良、郭晉安、鄧麗盈等)等範疇[16]:6[11]。1992年,郭晉安及羅嘉良因經理人合約問題,興起訴訟,與他對簿公堂。案件完結後羅嘉良和盧國沾近廿年都不相往來[20],直到2010年代才和好。其中羅嘉良於2015年曾專程從北京回港,出席香港電台第三十七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為盧國沾獲頒金針獎而獻唱由盧國沾填詞的首本名曲《秦始皇》。
在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他與作家容若主持過香港電台第五台的歷史節目《煮酒論英雄》。
家庭
盧國沾妻子為廖劍蘭,二人於香港中文大學就讀時相識,其中盧國沾為廖劍蘭師兄。二人後育有一女Thalea。[2][28]
著作
獎項
相關節目
註腳
參考資料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2020 從缺
- 2021 從缺
- 2022 從缺
- 2023 從缺
|
---|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註:標 * 者為追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