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樂培
本名 林巒培 出生 (1926-08-05 ) 1926年8月5日逝世 2023年1月11日(2023歲—01—11 ) (96歲) 职业 作曲家 教育程度 加拿大 皇家音樂學院 八級樂理 皇家音樂院作曲家文憑多倫多大學 文憑母校 澳門聖若瑟小修院 活跃年代 1965年-2023年
林樂培 (英語:Doming Lam ,1926年8月5日—2023年1月11日),原名林巒培,出生於澳門 ,祖籍廣東 南海 。被稱為「香港新音樂之父」,其生平曾刊載在高庫(Grove's)音樂及音樂家詞典2001版本當中,被日本 作曲界譽為「亞洲 五巨匠」之一。
12歲於澳門聖若瑟修院 隨司馬榮 (Guilherme Wilhelm Schmid,1910-2000)學習小提琴 ,並參與司馬榮所指揮的修院合唱團和弦樂團。其後因家道中落而綴學。1945年移居香港 ,加入了中英交響樂團,隨富亞 (Arrigo Foa,1900-1981)學習小提琴,並任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和玫瑰堂 的合唱團指揮和導師。
職業生涯
1954年至1958年於加拿大 多倫多大學 及皇家音樂院 研讀音樂 ,後獲作曲家文憑。1960年至1963年於美國 南加州大學 隨羅沙 研習電影音樂及電影製作。1965年返港,以香港管弦協會 主辦個人作品發表音樂會。1965年至1971年任麗的電視 編導,製作文化及綜合性節目。1973年任亞洲作曲家同盟 成立大會籌備委員,於1973年至1983年獲選為香港區主席,及1980年至1990年之大會秘書長。
1977年協助創辦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 ,之後任理事期1977年至1994年。1979年至1993年間任香港中樂團 名譽顧問及客席指揮。1980年赴西德塔木士達現代音樂中心 研究新音樂。1981年至1985年間為香港電台 製作50輯「樂壇精英」電視節目。1983年將亞洲作曲家同盟香港區會改組為香港作曲家聯會 ,任名譽會長。1983年至1989年間受澳門文化司 邀請任音樂總監 ,將15位業餘音樂小組發展成有定期音樂會的50人小交響樂團。1986年至1994年間受聘於香港大學 為駐校作曲家兼講師 。1989年至1994年間任香港中文大學 音樂系 高級講師。1988年主辦「亞洲作曲家同盟與國際現代音樂協會 聯合音樂節 」,並任評審團任主席,評審團成員包括武满彻 、范尼豪 、周文中 等。
1994年退休,移居多倫多 ,繼續為教會創作。
2023年1月11日清晨安詳離世,享年96歲。
個人生活
林樂培於1969年結婚,妻子文綺貞是地產商文洪磋的長女。後離異。[ 1] 。
主要作品
管弦樂
曙光 (1997)
天保讚交響序曲 (1988)
對比 (1981)
昆蟲世界(二)(1981)
太平山下 (rev 1979)
天籟 (1978)
形像 (rev 1977)
謝灶君 (1976)
古曲新譯 (rev 1971)
弦樂隨筆 (1958)
管弦樂(中樂)
夢審竇娥 (1989)
功夫 (1987)
問蒼天 (1981)
昆蟲世界 (1979)
秋決 (1978)
室樂
風雲變 (1990)
突破(二)(1976)
渭城曲 (1966)
古舞曲三首 (1963)
民歌雅集 (1963)
板橋道情 (1962)
東方之珠 (1961)
遣興樂三首 (1958)
輪迴 (1958)
鋼琴研究之一 (1954)
鋼琴獨奏
古曲新譯 (rev 1971)
Seven Popular Chinese Folk Songs (1962)
舅舅組曲 (for young pianists) (1960)
小序及諧謔曲 (1959)
聲樂
禮樂集 (1994)
感恩經 (1994)
兩相歡 (1980)
李白驪歌兩首 (1964)
李白夜詩三首 (1957)
初耕集 (1953-57)
合唱
天主經 (1973)
塵埃不見咸陽橋 (1983)
A Silent Prayer (1981)
伸出仁愛的手 (1979)
Missa Laudis (1962)
Gloria Patri (1961)
Ah! Sunflower (1958)
Panis Angelicus (1956)
現代舞音樂
Triptych (1982)
洪荒什記 (1981)
出版刊物
《塵埃不見咸陽橋》 "The War Bridge." 1999.
《李白夜詩三首》 "1999.
"Two Farewell Songs." 1999.
"Ah! Sunflower." 1999.
曾獲獎項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註:標 * 者為追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