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神社是臺灣日治時期設於臺中州大甲郡清水街字清水[1](今臺中市清水區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的神社。
歷史
清水神社是台灣日治時期受皇民化運動影響作為大甲郡的神社[2],選址於臺中州大甲郡清水街字清水[1]內原為清水街長周貽楚闢建的運動場處[3](今臺中市清水區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興建。耗資67000圓[2],於昭和12年(1937年)動工[4],同年11月23日鎮座[1],社格為鄉社(昭和17年(1942年)10月30日列格)[4][1]。祭祀天照大神、開拓三神(大國主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4],例祭日10月17日[1],社紋為八咫鏡(外圈)和不明之菊紋變形(內圈)[5]。興建當時可能已有部分牛罵頭遺址文物出土,社掌西村昌隆(此處可能是來源文章之筆誤,1939年時任社掌應為西村昌澄[6])即收藏了部分遺址出土石器及陶器,1943年日本學者國分直一正式發現「牛罵頭遺址」[3]。
戰後神社廢止,1950年代成為中華民國陸軍飛彈(或砲兵[7])部隊營區直到1997年7月[4]軍方裁併營區將土地還給臺中縣政府[7]。2002年臺中縣文化局將牛罵頭遺址指定為縣定古蹟(現為市定古蹟)[7],後將此區列為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4]。2013年將原營區建物與原神社狛犬以「鰲峰山營區及原清水神社遺構」之名公告為歷史建築[8]。
清水神社原配置有參道、社號標(應有且應位於一之鳥居前之參道入口處)、靖國鳥居3基[9]、燈籠(大石燈籠、石燈籠、木造吊燈籠)數對、神明造手水舍(位於二之鳥居前樓梯下方西南側)、揭示場(位於二之鳥居前樓梯下方西側)[10]、玉垣與駁坎、具唐破風入口的入母屋造社務所[5][11]、狛犬1對(若現址即原址則應位於三之鳥居旁)、神明造拜殿[12]、神明造渡/幣殿(位於拜殿後方相接)[13]、神明造中門[14]、神明造本殿[15]。
現況
原清水神社尚存參道路徑,和位於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內的狛犬1對、集中安置的燈籠構件數枚(含基壇3枚、大石燈籠竿1枚、中台4枚、火袋殘塊數枚、笠1枚、寶珠2枚)、原二之鳥居旁的部分玉垣[16],以及位於後參道旁民宅的燈籠構件"中台"和"笠"各1枚[17]。其中清水神社表參道入口約位於今中航路三段近大街路口處[18],此處原建有一之鳥居[19][20][21],在其後沿中航路三段接鰲海路抵達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22];另有名為神社崎的後參道[1],是今清水地政事務所旁連接大街路與鰲海路的坡道[23]。
-
文化園區內集中安置的神社石燈籠構件
-
文化園區內之神社石造狛犬
-
神社後參道
參考來源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