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勝取得醫學士學位後,繼續於愛丁堡大學攻讀博士,師從生理學教授愛德華·阿爾伯特·沙佩沙爾(Sir Edward Albert Sharpey-Schafer)。林氏因工於素描,能精確繪製顯微鏡下的觀察結果。在其發表的論文中所繪製的組織作圖,幾乎已經等同當時光學顯微鏡的極限能力[1]。1920年,林氏與一位蘇格蘭著名船舶設計師的女兒陶倫斯(Margaret Torrance)結婚,育有一子詹姆斯(James)一女(Effie)[2]。
研究生涯
當時,到了1920年代,高度仰仗組織學研究的消化生理學已經發展到了瓶頸。另一方面,俄國學者巴甫洛夫自1887年開始以條件反射學說開闢新的研究路徑。然而1905年約翰·S·埃德金斯(John S. Edkins)對胃泌素的錯誤推論,導致了1920年代消化生理學發展上的瓶頸。林氏於1922年的論文開始對埃德金斯的提出質疑,並於同年秋天申請紐約中華醫學基金會(The China Medical Board of New York)的獎學金,希望能赴美研究此問題[1]。執行秘書顧臨同意全額支付獎助,但條件為林氏在完成研究,後需前往北平協和醫學院任教。林可勝赴美後,加入安德魯·康維·伊比的實驗室擔任訪問學人,並於1925年發表的論文中,正式宣告埃德金斯理論的錯誤。1924年,林氏赴中國任北平協和醫學院任訪問教授,隔年3月實任生理學系副教授和系主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