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楠(1582年—?),字國柱,號潭柘,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人,錦衣衛籍[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其族自曾祖房整由山東益都遷大名府東明縣,因功为錦衣衛百户,遂世居京师。房楠中式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2],大理寺觀政,選授户部山東司主事,监督九门,廉能有声。萬曆三十年(1602年)丁父艱,服闋,補工部主事。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十月,主持营造河南洛阳福王府,排群議,节省帑金無算,歷升员外、郎中[3]。改户部郎中,署管京仓[4],四十一年升授山西潞安參政。潞州沈藩宗室恃势扰民,房楠多绳之以法,宗室百余人于戟门大噪,官吏皆惶恐惧怕,房楠冠服出見,從容示以大義,衆人皆唯唯而退。四十四年升贵州按察使,被人诬劾降知信阳州。后经東林黨杨涟等人疏薦,复擢户部郎中,天啓四年升陕西右参议,天启五年(1625年)以不附权贵黜归[5]。崇祯二年補應天府通判,三年升刑部主事,本年降调,遂不仕。游历諸名區山水,晚年復居青州,以寿終。著有《道德经臆测》藏于家[6]。
家族
曾祖房整,由山東益都遷大名府東明縣,以功为錦衣衛百户,世其官,遂家于京师。祖父房勋,早卒。父房汝中(1541年—1602年),字君正,號繼齋,襲錦衣衛百户。2015年房汝中墓葬在北京海淀区潘庄被发现,出土墓志一合,《敕封承德郎户部山東清吏司主事繼齋房公暨元配贈安人陸氏繼配贈安人姜氏高氏合葬墓誌銘》,由时任國子監祭酒方從哲撰,山西左參政李琦書[7]。
子房之騏,崇禎元年進士,任给事中,明亡仕清,督學山东,官至右布政使。孫房尔祯,青浦縣知縣。
参考
- ^ 《萬曆二十九年辛丑科進士登科錄》:房楠 貫錦衣衛官籍,直隸大名府東明縣人,國子生,治《春秋》,字國柱,行一,年二十,二月初五日生。曾祖整 錦衣衛百戶,祖勳 錦衣衛百戶,父汝中 錦衣衛百戶,母陸氏,繼母姜氏、高氏,嚴侍下,兄應䮾、應駟、應䮞、應騋,弟杞、椊,娶耿氏。順天府鄉試第八十八名,會試第一百七十六名。
- ^ 《萬曆辛丑科履歷》:房楠,曾祖整,錦衣衛百户;祖勳,錦衣衛百户;父汝中,錦衣衛百户。潭柘,春秋房,戊寅二月初五日生。錦衣衛籍大名府東明县人,甲午八十六,会一百七十六,二甲十六名。大理寺政,授户部山東司主事,壬寅丁憂,甲辰補工部主事,庚戌加升郎中,督造府第,癸丑升山西潞安参政,丙辰升貴州按察使,丁巳降,己未補信阳知州,辛酉升户部廣東司员外,壬戌升郎中,宣府管粮,甲子升陕西口口,乙丑拾遺,己巳補應天府通判,庚午升刑部主事,本年降。
- ^ 万历四十年四月戊辰,礼部题亲王封久,府第工成,乞敕出镇,以完盛典,请命择 福王之国吉期。时工部以府第告竣闻,乞赐钦定书楼牌坊额名,科臣周曰庠、韩光祐、管工郎中房楠并相继疏请就封,不报。
- ^ 万历四十一年三月,命修建仓廒归并户部。先是修建俱属工部营缮司,户部署管京仓郎中房楠以南京户部事例为言,议将修仓之事归并户部,称有十便,报可。
- ^ 天启五年正月,吏部復科道拾遺疏:原任淮徐道右參政施天德照不謹例;雲南右參政吳從誠照罷軟例;各冠帶閑住。四川右參議翁登彥照不及例,降三級用。山東右參政蘇宇庶、雲南副使張允登、陕西右參議房楠俱照浮躁例,各降二級用。廣西參議鄧雲霄、大名道山東按察使段猷顯俱照不及例,各降一級用。浙江副使吳伯與照不及例,調簡僻用。原任薊州兵備右參議今升太常寺卿劉復初照年老例,以原官致仕。從之。
- ^ 《益都縣志》
- ^ 《北方文物》2018年第2期——李伟敏、孙峥《北京新出土明房汝中墓志考释》
官衔
|
前任: 楊若梓
|
明朝信陽州知州 1621年-1623年
|
繼任: 楊繩武
|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殿試金榜 |
---|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 |
---|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57名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241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