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標族(越南語:Người Pu Péo)是越南官方認定的53個少數民族之一。根據越南1999年的人口普查,布標族只有705人,居住于最北部的河江省的同文县、安铭县和北迷县。[1]在與河江省交界的中國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麻栗坡县,也有數百人自称“普标”、“布標”或“嘎標”,但被中國政府劃歸彝族普标人。[2][3]
族源
布標人自稱“噶標”。布標是當地岱依族、儂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標人”。至于“標”的具體含義不明。據說布標人從前住在云南省廣南府的普梅(今屬富寧縣),后來陸續南遷,到達中越邊境定居。[3]進入越南的時間約在17世紀至19世紀初之間。[1]根據同文县的華人、赫蒙人、仡佬人祭祀中提到的線索,最早开发同文县的即是布标人和倮倮人。[4]
語言
布標語是一種趨近消亡的語言,語音和語法比較接近壯語,從同源詞來看更接近仡佬語,屬于壯侗語系的侗台語族,進一步歸屬有爭議。[5][6]
由于布標族人數很少,又與漢族(華族)、苗族(赫蒙族)雜居,因此多會說幾種語言。在中國一側的布標人都會說漢語,說布標語的多為老人。[3]越南的布標人也兼操幾種語言。[4]
經濟
布標人多從事山地農業。约100年前,布標人居住于木質干欄式房屋中,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由于木材缺乏,現在多改為土墻茅草頂屋或磚石房屋。[4]
宗教
布標人普遍相信萬物有靈,進行多神和祖先崇拜。[2]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