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禮紀念公園,或稱巴克禮公園,編號18號公園,為紀念英籍巴克禮牧師而命名。位於臺南市東區崇明里[1][2],公園對面為臺南文化中心。
臺南市政府為紀念英籍湯瑪斯·巴克禮牧師,擇市內公園其一命名。關於地緣關係,最初擬將台灣教會公報社對面的9號公園(位於東寧路與青年路間)改名,但當地居民多不同意;市府轉而選擇18號公園,並在2003年正式公告。
都市計畫中,此地編為18號公園預定地。昔日於地權因素,臺南市政府與臺南縣政府對簿公堂,導致土地無法開發,一度淪為垃圾傾倒地。直到2004年,在里長李仁慈與里民們的努力下,運出近170趟垃圾車的垃圾,並加以建設,終於成型。獲得全國10大優良公園、第一屆全國景觀大獎、國家卓越建設獎等,並於2007年獲得「全球卓越建設獎(FIABCI Prix d'Excellence Awards)公共建設類」優選肯定。
由於此地地下水源豐富,為竹溪的發源地之一,地點就在園內的月牙灣狀湖泊。在荷據時期,此湖泊與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的水塘本是一塘,名曰「荷蘭埤」,又名「夢湖」。後按圖索驥,重新發堀夢湖,成為一大特色。
巴克禮紀念公園2期擴建,在2015年1月31日正式啟用。原公園3.3公頃,2期則有5.8公頃,總計9.1公頃。
與臺南文化中心隔中華東路相望。
猢猻木、落羽杉、木棉、藍花楹、阿勃勒、鳳凰木、美人樹、烏桕、大波斯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