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蘭治親王 威廉一世 (荷蘭語 :Willem I ,也称沉默者威廉 (荷蘭語 :Willem de Zwijger )、奥兰治的威廉 (荷蘭語 :Willem van Oranje ),1533年4月24日—1584年7月10日),尼德兰革命 中反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统治的主要领导者、八十年战争 领导人 之一,曾任荷兰共和国 首任執政 。
原为奥兰治亲王(荷蘭語 :Prins van Oranje );1565年组织“贵族同盟”,反对哈布斯堡王朝 的西班牙国王 腓力二世 对西属尼德兰 的统治;后来逃亡德意志 ,招募佣兵 ,多次反攻尼德兰,都遭失败;1572年北方大起义后,8月在尼德兰北方各行省 會議 上被推选为多省的執政 ;1584年遭西班牙 间谍 刺杀 身亡。
去世後,次子拿騷的毛里茨 成為領袖,繼續領導反抗勢力,後來又從長兄奧蘭治親王 菲利普·威廉 那裡繼承了奧蘭治親王 的封號;威廉一世的幼子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 後來在1625年繼承拿騷的毛里茨 的奧蘭治親王 與執政 職位。
威廉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具有卓越的组织才能、机智和耐心,但軍事才能極其平庸,但他坚忍不拔地屢敗屢戰,使獨立事業在他死後取得最终成功。荷兰 人通常称其为“国父 ”,国歌 亦名《威廉颂 》,因為他的人格魅力,使他成為獨立與自由的理念象徵。
早年
威廉出生的迪倫堡 之城,位於拿騷公國 中
1533年威廉一世生於拿騷的迪倫堡 ,其父是拿騷-迪倫堡伯爵威廉一世 ,母親是施托爾貝格的朱麗安娜 ,他與弟弟約翰六世 一同被養育成路德教派 。1544年,威廉的堂哥——奧蘭治親王 兼荷蘭省督 勒內·德·沙龍 戰死,於是在神聖羅馬皇帝 查理五世 的同意下,时年11歲的威廉繼承了位於法國南部的奧蘭治公國 ,以及法國羅納河以東之地產、尼德蘭財產。
从1544年起,一方面是查理五世的提拔,一方面是父命,威廉去了布鲁塞尔 的查理宮廷,在尼德兰接受天主教的教育,共达九年之久。威廉父母原本都宗路德教 ,他的导师却是红衣主教 佩里诺特,讓他成為精熟的天主教徒。威廉聪明,能讲法、德、西班牙、弗莱芒和拉丁语,極受查理五世器重並成為寵臣愛將,被留在身旁任侍从官,经常陪同接见外宾和参加国务会议。
1551年7月,由查理五世作媒,18歲的威廉同尼德兰大贵族、伯伦伯爵的女继承人──埃格蒙特的安妮 结婚。藉此婚姻,他又得到尼德兰几处领地,成為尼德蘭首屈一指的大貴族。威廉长期生活在尼德兰,也由于他的家世渊源,他对尼德兰有深厚的感情。正如他后来(1581年)在辩护书中所说,他在尼德兰并不是外国人,尼德兰也是他的祖国。
此后数年,威廉在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中任职,多次领兵在尼德兰法国边境与法军周旋,为查理五世立下汗马功劳。1555年10月,查理五世在布鲁塞尔 由威廉扶持着出席退位式。这是威廉的特殊荣誉。查理五世退位后,其弟斐迪南一世 继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儿子腓力二世 继承西班牙 王位并统治尼德兰。
腓力二世统治之初,威廉仍然官运亨通。就在1555年,威廉和格兰维尔、埃格蒙特伯爵等几名显贵被任命为国务会议成员。翌年元月,腓力二世亲自授予他西班牙最高奖章金羊毛勋章 ;威廉成为最高级的金羊毛骑士团 骑士,遂在同年22歲被任命為馬斯軍團司令,並進入尼德蘭總督府政務院。1556年8月,威廉率兵在西法之聖康坦戰役 中一同大败法军(聖康坦 在巴黎附近,威廉隸屬西軍主帥、尼德蘭總督伊曼紐爾·菲利貝托 ),決定三年後法西議和的卡托-康布雷齐和约 (和約確立了西之霸權)。不久(1559年),他又受到新任尼德蘭女總督帕爾馬的瑪格麗特 的厚愛、器重,被任命为荷兰 、泽兰 和乌德勒支 支等地的執政 。在此同时,其父身死,威廉以长子身分又承袭了拿骚伯爵。
威廉一世青年樣貌
威廉从西班牙统治者那里所邀受的恩宠,可从后来腓力二世在剥夺威廉公民权时所发布的公告中看到:“大家都熟知,我们的父皇先帝查理五世,在拿骚的威廉继承其堂兄奥兰治亲王一事上曾如何给以优遇,从威廉很年轻的时候起就如何予以提拔;熟知先帝故去后我们继续优遇他,任命他为荷兰 、泽兰 、乌德勒支 和勃艮第 的总督,召他参加我们的国务会议,赠与他大量的荣誉和报酬。”然而,威廉令後世敬佩其偉大之处就在于,他这样一位高官權贵,在事关民族独立的是非面前,義無反顧地站在尼德兰民族一边,同以腓力二世为代表的西班牙高壓统治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为受人景仰的爱国贵族。
反抗暴政
十六世纪的尼德兰资本主义关系已相当发达。从十六世紀二十年代起,路德 的著作已译成尼德兰语。在十六世紀五十年代末,加尔文 的歸正主義 广泛流行。在劳动群众中,早有再洗礼派 流传。查理五世对尼德兰的稅收雖高,但他懂得妥協和尊重自己出生地的同胞,並讓尼德蘭的經濟蒸蒸日上,獲得尼德蘭人的廣泛敬愛。1521年沃姆斯会议 以后,查理五世在布鲁塞尔 开始對路德派信徒處以火刑 。后来,迫害连连升级。1550年颁布的惩治“异端”的血腥诏令,对稍与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有接触的人,甚至对阅读和讲解圣经的人,均以叛教 和違反治安維持法 论处。若坚持不改,则一律烧死,财产籍没。包庇“异端”者,即或只有嫌疑,与其同罪,但迫害仍保留在有限狀態。
然而1555年腓力二世上台后,确认并严格执行1550年诏令。这样,阶级矛盾,特别是民族矛盾,急剧激化。尼德兰广大人民群众,在西班牙大屠杀面前,无所畏惧地英勇斗争。威尼斯 驻尼德兰大使写道:“尽管寒冷的气候使居民胆小,但当判处死刑的时候,他们都以罕见的勇气蔑视命运,这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 在人民斗争的推动下,威廉终于走上反抗西班牙反动统治的道路。
1559年3月,威廉以西班牙代表之一的身份赴法谈判,签订卡托-康布雷西和约 。为保证和约实施,同年夏威廉被派往巴黎为人质。原来和约有秘密条款,规定两国在镇压新教徒一事上相互支援。威廉在和法王亨利二世 接触中获悉此事后,接连两、三天沉默不语。后来,他以私事为名去布鲁塞尔,将秘密条款告知亲友。从此,他被称为“沉默的威廉 ”。威廉的沉默是对西班牙统治的无言抗议,表明他热爱苦难中的尼德兰国家和民族。他说:我极为同情我的祖国和人民,“从那时起,决心竭尽全力把西班牙暴徒逐出尼德兰。对此我毫不后悔,而且深信:我、我的同志们以及所有支持我们的人,为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业感到无上光荣。”
1559年西班牙王腓力二世 抓著威廉的手臂,激烈指責他「保護同胞」的行為是辜負王室(此場景據說是發生在荷蘭西南的弗利辛恩 ),19世紀荷蘭畫家科内利斯·克吕瑟曼 繪
1559年8月7日,腓力二世在根特召开尼德兰的三级会议。威廉联络埃格蒙特伯爵等人乘机提出减轻税收、撤出外国军队和禁止外国人担任尼德兰官吏等建议。威廉和埃格蒙特伯爵还禁止在其管辖的荷兰、泽兰、乌德勒支、佛兰德和阿图瓦诸省迫害新教。对此腓力大惊,慌忙动身去弗利辛恩 以便乘船回西班牙。腓力还命令威廉干掉几名同情新教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分子。威廉拒绝执行,并说那是国家政府的事。岸邊的腓力愤怒地抓住他的手臂大叫:“不,那不是政府的事,而是你、只有你应该做的事。” 斗争一直继续着。1563年7月,威廉和埃格蒙特伯爵、霍恩伯爵三大貴族領主合作,要求撤除操纵国务会议的大贵族格兰维尔(紅衣主教 ),並拒絕與格蘭維爾合作。1564,因帕爾馬的瑪格麗特 女總督也不滿格蘭維爾,腓力迫于形势,才召回格兰维尔。
屡败屡战
威廉一世的徽章
沉默者威廉的雕刻畫
1565年底,几名爱国贵族在布雷达成立“贵族同盟”,威廉的弟弟路易也在其中。不久,有2,000多贵族在秘密协议上签字,一致谴责一小撮外国人的暴虐,谴责镇压异端的敕令和宗教裁判所。威廉暗中支持此事。1566年4月,贵族同盟成员穿着乞丐装,繫上讨饭袋,向女总督玛格丽特·德·帕尔玛请愿,要求停止迫害,立即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国内政治形势。女总督拒绝,身旁还有人骂他们是乞丐,但隔天,女總督答應轉呈請願書,並要求威廉到安特衛普平息騷亂。
威廉到安特衛普後成功讓民怨暫息,但是各地反天主教的情緒已高漲,加上嚴重的欠收和飢荒發生,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暴動象火山一样爆发了。愤怒的群众冲进天主教教堂和修道院,破坏圣像,捣毁教堂内部的装饰。这就是著名的“破坏圣像运动”,它席卷了尼德兰17省中的12个省,連安特衛普也爆發了聖像被砸。但也因為行動過激,天主教徒不能再做禮拜,使一部分貴族分化了,他們重歸國王腓力二世,「貴族同盟」解體,威廉的處境越發困難。
这时候的威廉,虽然打壓过革命群众,但拒绝和西班牙当局同流合污。10月,威廉于登德尔蒙德 召开秘密会议,商量对策。有人主张立即起革命,有人反对;威廉认为革命有道理,但建议进一步观察政府的动静。
翌年8月,阿尔瓦公爵 费尔南多·阿尔瓦雷斯·德·托莱多 带领1.4萬西班牙军队,從倫巴底 趕到布鲁塞尔 ,負責鎮壓動亂並取代瑪格麗特的總督之位。埃格蒙特伯爵、霍恩伯爵等人因為反對新教過激行為,轉而降敌,沒想到立刻被阿爾瓦逮捕,並在1568年於布魯塞爾大廣場 公開斬首,更召開臭名昭著的「血腥委員會」,共處死兩千人,並沒收1.2萬人的財產,此外阿爾瓦還大征1/10的銷售稅,讓整個尼德蘭人都因重稅而怒氣衝天。當時威廉带着一批亲信退往德国,利用国外新教势力继续斗争。之後他在1568年回到尼德蘭領導反叛行動,他在聯省議會中發表以下演說:
“
對於所有愛好自由的人民來說,你們是美德的範例,你們將會打擊任何對聯省不義、實行恐怖統治的暴君。你們將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示範,為了保護自由的思想和權利,你們將提供後代基於正義與合法基礎上、不可改變的自由與價值。只服從合法與正義的親王,如此,你依照良心,參與付出道義上的責任。你們代表全體人民,全體人民的自由和福祉委託給你們了。[ 1]
”
1568年1月,阿尔瓦以叛国罪缺席审判威廉,并逮捕其长子菲利普·威廉 ,送到西班牙作為人質。威廉不顾这些,仍然多方奔走,组织军队从南(阿图瓦)、东(林堡)和北(格罗宁根)三处攻入尼德兰。因战线太长,难以互相支援。南路、东路先被击败,只有北路暂时奏效。不久,阿尔瓦的援军赶到,北路也遭全军复没。這主要是因為威廉是個組織家,卻是個失敗的軍事家,缺少任何軍事才能。
贵族同盟
1572年4月1日,稱號「海上乞丐 」的荷蘭反抗軍占领泽兰 的不里尔城,从此北方革命进入高潮。到了7月,除阿姆斯特丹 外,荷兰、泽兰和整个尼德兰北方都从西班牙统治下解放出来。这时,远在德国的威廉,利用他的威信,也戏剧性地利用他荷兰、泽兰总督的身份,一方面发表声明支持起义,另一方面派亲信去北方各地担任起义负责人,控制政权。同年7月15日,在多得勒支开会的荷兰省 议会,决定继续承认威廉为荷兰、泽兰总督,授予最高军政大权,并建议各省共举他为全尼德兰的摄政。
由于阶级的局限,威廉对革命的北方没有多大兴趣。他抱怨北方革命发生太早,妨碍了他准备采取的主要措施。他忙于向英、法求援,希望这两个同西班牙矛盾很深的国家能支持尼德兰革命。他的計畫獲得了1571年法王最高寵臣──海軍上將科利尼 的支持,科利尼作為法國喀爾文派的領袖,打算以對西班牙開戰來結束發生十年的法國宗教戰爭 ,好讓新舊教的法國貴族齊心對外、轉移焦點而不再內戰,而出兵的目標就是佔領尼德蘭,以打擊1571年勒班陀海戰 後西班牙躍上歐洲頂點的聲威和國力。
1572年5月,威廉之弟路易在法国胡格诺派支援下攻占海诺特省会蒙斯。7月,威廉亲率两万多人从杜塞尔多夫出发占领鲁尔蒙特。8月底渡麦士河占领卢文、梅克林,距蒙斯不远会师在望。8月24日,巴黎发生舊教發起的圣巴托洛缪大屠杀 ,答应援助威廉武器战马的科利尼 海军上将及超過兩萬新教徒被殺。这对威廉犹如晴天霹雳,军心动摇。9月11日夜,西班牙军队偷袭威廉大本营,威廉只身逃脱,从人均被杀害。威廉只好东渡莱茵河 ,置路易于不顾。9月19日,路易投降,蒙斯陷落。走投无路的威廉,终于去尼德兰北方,住在荷兰的台夫特 。10月21日,正式就任总督並改宗喀爾文教,將荷蘭與西蘭打造為獨立運動的堅固堡壘。
老年威廉的細緻畫
威廉到北方后,做了许多有益于革命的事情。1572年底,阿尔瓦 在荷兰、泽兰之间发动鉗形攻勢 ,企图隔开两省,然后各个击破。西班牙军队攻陷苏特芬和那顿后,包围哈倫 城。该城居民在弹尽粮绝的极端困难条件下,顽强抵抗。威廉激励市民坚守,同时派人向他的德国亲属求援,还派了几支部队前往营救。哈倫被圍八個月後陷落,敌人又包围莱顿 。莱顿距海六英里,地势低于海平面之下,阿爾瓦圍攻了五個月,而威廉的兩個弟弟路易跟亨利率軍來救,卻都戰敗身亡。在最困难的时候,1574年8月3日,威廉亲自指挥掘开海堤16处,使莱顿郊区变成泽国,這代價雖然慘重,但荷蘭人義氣干雲,有錢人家的婦女還把金銀首飾拿出來供給軍用。8月到10月中,海水淹沒了西班牙軍營,讓「海上乞丐 」趁水攻破敵區,敌人损失惨重,只好撤围。解围的第二天,威廉专程前往祝贺,並興建萊頓大學 來慶祝勝利。
1574年的萊頓解圍 是尼德蘭革命的重大勝利,從此,西班牙平定尼德蘭叛乱的希望變得十分渺茫,沿海都被海上乞丐封鎖或擊敗,腓力大失所望,已派雷克薩斯 擔任尼德蘭總督(任期1573-1576),他到任比較節制,把天怒人怨的血腥委員會和什一稅撤銷,希望以懷柔手段讓各省重新效忠,並與威廉進行談判。
南北分裂
1574年11月,台夫特 议会授予威廉拥有最高军政权力的总督称号,但有关税收和政府变动等大事应与议会协商。1576年3月西軍的雷克薩斯總督意外死於戰場後,失去主帥約束加上西班牙因破產而停發軍餉,爆發西班牙憤怒 的大暴亂,這些自覺被遺棄的亂軍對居民燒殺擄掠,把一腔怨氣徹底發洩,因此光安特衛普 就有近八千人被殺,引起(更多)尼德蘭人更加同仇敵愾而支持獨立戰爭。於是在1576年9月,布鲁塞尔举行起义推翻西班牙反动当局,从此南方革命进入高潮。
这时,以威廉为首的贵族企图團結革命勢力。为此,在威廉的操纵下在根特 召开尼德兰17省都有代表参加的三级会议。他本人虽未出席会议,但不断给会议写信、提建议、发备忘录。他在给会议的信里说:“你们仅仅希望呈交西班牙国王一份共同的正式文件,告诉他决心维护你们国家的古老权利,从不能忍受的西班牙人暴政下解放出来,但仍然是陛下合法君权的臣民”。11月18日,会议通过的“根特和解协定”就是这个精神的产物。协定宣布废除阿尔瓦政府的法令,齐心协力驱逐西班牙人,但没有行动计划,更没有提出独立问题。荷兰、泽兰的代表提议取缔天主教,得不到响应;协定最后规定等将来成立政府后再解决,目前维持现状。协定根本没有提到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而且宣布除荷兰、泽兰外要恢复教会的财产,就是那两省也须付给原财产所有者以养老金。协定专门规定保障威廉的尊号、特权和财产不受侵犯。
南方的起义是自发的、分散的,没有统一领导。威廉乘机活动,夺取政权。1577年9月,他在欢呼声中来到布鲁塞尔;不久,被任命为布拉班特 负责人。他在靠海且富庶的安特卫普 (歐洲經貿中心)建立他的总部。这时,除南方个别边远省分外,威廉的权力及于全尼德兰。
16世紀歐洲的第一軍事天才帕爾馬公爵 亞歷山大·法爾內塞 ,他作為威廉最強大的敵手,不但挽救了西班牙在尼德蘭的力量,甚至逐步反攻,連叛亂的總部安特衛普 也在1585年被他攻下。若非1589年他被捲入法國內戰的三亨利之戰 ,尼德蘭革命有被撲滅的高度可能性
尼德兰南北两方政治经济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南方的反动贵族和天主教派仍积极支持西班牙。三级会议 内部的代表成份也很复杂。在保守势力的影响下,1577年2月,三级会议竟和西班牙派来的新总督唐·胡安 缔结“永久敕令”,承认其合法身份。反动贵族还和德皇鲁道夫二世 勾搭,企图把19岁的皇弟阿尔布雷希特七世 大公引进尼德兰任总督。11月,三级会议对此予以承认。于是,布鲁塞尔和布拉班特、佛兰德尔 诸城在威廉的支持下,纷纷反对。威廉的方针是既不同敌人同流合污,也不愿发动群众使革命深入。在革命阵营中推行这样的政策,就等于断送革命,1578年1月,西班牙乘机发动进攻。總督副手亚历山大·法尔内塞 (1578年10月堂胡安死後,法爾內塞繼任總督)率军大败三级会议军于扎姆勃卢。威廉重向外国求援,他的密使又出现在伦敦 和巴黎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 女王的政府怕同西班牙公开冲突,说服德国新教诸侯普法尔茨伯爵 卡息米尔出兵。同年5月到8月,普法尔茨和法国军队又出现在尼德兰,但都未能挽回局势。
走向独立
1579年的尼德蘭,南部藍色地區是阿拉斯联盟 ,北部橘色跟米色是乌德勒支同盟 ,東北部的綠色土地在同年投靠西班牙的法爾內塞 ,給西軍提供良好的基地與一連串勝利,中部淺綠色是法爾內塞從1579-1585年收復的領土,
事情终于发展到公开摊牌的地步。1579年1月,在新總督法爾內塞 高明的收買技巧下,阿图瓦和海诺特的反动贵族组织“阿拉斯联盟 ”,公开破坏根特协定,帶領南方10省的多數地區投降西班牙(因南方操法語、信舊教)。尼德兰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西班牙在南方重新获得立足点。
革命勢力對此做出回應,在1月23日,北方六省(盖尔德兰、苏特芬、荷兰、泽兰、乌德勒支、弗里斯兰)和布拉班特、佛兰德尔新教徒的代表在乌德勒支达成协议,宣布“更加紧密地结成联盟”(史稱「乌德勒支同盟 」),永不分裂。从此奠定荷兰共和国的基础(1594年,格罗宁根省加入,总共有七省),称尼德兰聯省共和国 。威廉是成立联省国家的幕后策划人,他自己不出面,通过其弟約翰 在前台活动。同年5月3日,威廉才在盟约上签字。
對威廉不幸的是,16世紀最優秀的軍事天才和大政治家法爾內塞,成為威廉最可怕的敵人。法爾內塞在1579年7月攻下堅城馬斯特里赫特,此戰極端激烈,攻守雙方都表現地過人英勇兼異常殘忍,但經過4個月的圍城戰後,西軍破城並屠殺六千市民,將兩萬多市民趕走後,法爾內塞將南方的瓦隆 天主教徒填補這只剩四百人的城市。這場令人震驚的敗戰讓聯省落居下風,內部的批評者認為威廉要負最大責任,因為威廉雖帶軍救援,但他不成功的軍事技巧讓他延誤戰機與失敗,這確實反映出威廉軍事上某程度的「無能」,反對他宗教寬容的激進新教徒,現在開始先後指控他不虔誠,甚至批判他已有一年未上喀爾文派教堂作禮拜儀式。
於是在1580年6月,知曉此情的腓力二世趁機发布命令:剥夺威廉公民权以打擊奧蘭治,詳述其罪狀並宣布威廉是“破坏社会和平的主犯”和“人类的公敌”,悬赏巨款2.5萬金克朗 捉拿。1581年2月,威廉用多种语言公布辩护书,表示这种无耻行径“只能使我高兴”。
1581年7月26日,威廉在海牙会议上宣布废黜腓力二世,正式独立。此即著名的“断绝关系法令”。法令的前言中说:“人人皆知,上帝命令君主珍爱其臣民,犹如牧人看管羊群。当君主没尽到这个职责,当他压迫其臣民,践踏他们的权利和自由并待之若奴隶时,那他就不是君主而是暴君。这样,三级会议应合法地废除他,而代之以别人。”威廉就任新国家的暫時的执政。
形勢轉劣
1581年受到威廉邀請而來擔任尼德蘭主權君主的法國王子弗朗索瓦 ,在尼德蘭非常不得人心
1581年威廉為了爭取外援,在「斷絕法令」的會議上主張(也載明於法令中),應由法國王位繼承人安茹公爵 弗朗索瓦 擔任尼德蘭君主(先獲得「尼德蘭的自由保衛者」稱號),前提是弗朗索瓦成功擊敗西班牙軍並統一尼德蘭,以此來獲得法國的支援和同盟。當時英國也在支援尼德蘭(給予三萬英鎊),甚至女王伊莉莎白一世 也表面上和弗朗索瓦訂婚(女王稱小她22歲的弗朗索瓦為「我的小青蛙」),讓弗朗索瓦做出未來一統英、法、尼德蘭三國的春秋大夢。
但是在1578年後西班牙國庫好轉的情況下(以及經過弗朗什-孔泰 的「西班牙陸上補給線」之開通),法爾內塞 的援軍持續抵達尼德蘭,憑其驚人的軍事天分,布拉班特 、弗蘭德 、圖爾奈 、馬斯垂克 、布雷達 、布魯日 、根特 …等大城陸續落入西班牙手中。到了1582年10月,法爾內塞的兵力達到6.1萬,而且大部分都是精銳勇士、裝備精良;相對之下,乌德勒支同盟軍隊不足三萬,且內部分歧、士氣低落、多次戰敗,甚至發生內鬥。
革命勢力的內鬥有二,第一是各省摩擦與宗教不合的問題,威廉主張宗教寬容 ,但偏執的喀爾文派教徒認為他膽小懦弱,各省反對中央擴權以及宗教對立的問題,使聯省內部爭吵不休。第二個內鬥問題,是當時笨拙且不得尼德蘭人心的法國王子弗朗索瓦(天主教徒),於1581年8月率1.8萬法軍攻下布康布萊,大大幫助了威廉的聲勢,連法爾內塞都憂慮自己形勢輸人。但弗朗索瓦因為不滿其有限的主權和虛位總督,因此希望以暴力成為「尼德蘭王」的他,在1583年初魯莽地在以其一萬法軍,發動「安特衛普襲擊」。他試圖佔領該城並武力控制其他城市,結果被該市民兵憤怒地擊退並殺掉1500法軍,這次失敗的政變讓他威信掃地,連持續支持他的威廉也廣受批評、人氣及聲望皆下降,認為威廉的聯法政策是在打臉自家的喀爾文派信仰。弗朗索瓦也不得不在1583年6月尷尬地回到法國,結果馬上病死於1584年,直接導致法國王位繼承危機而爆發內戰的三亨利之戰 。
被刺身亡
荷蘭國父──奧蘭治威廉的雕像,位於海牙 ,腳下是他的愛犬龐培
西班牙当局早就策划暗杀威廉的阴谋。1582年3月,威廉遭受雇于西班牙的一名青年的枪击,但靠著妻子夏綠蒂的搶救而幸免于死。此后两年,暗杀威廉的阴谋竟达五次之多。1584年放棄統一南方的威廉回到台夫特 ,將官邸遷到一座修道院 ,此時一位24歲的法國籍木匠格勞德取得威廉家的信任,但這木匠卻是狂熱天主教徒,自小就發誓要刺殺異端 的威廉以「榮耀上帝」。7月10日,51歲的威廉被潜入家中的格勞德连击三枪而死,葬于德尔夫特。威廉死前高喊:“上帝啊,憐憫我的靈魂,也憐憫這個年輕人吧”。幾分鐘內他就死了。24歲的刺客格勞德(Gerard)被捕,他對行刺的成功感到欣慰,但被處以極端殘酷的死刑。威廉的遺體葬在台夫特 。
威廉為了獨立,散盡家財,僅具貴族之名,而無貴族之實,以至身後極為凄涼,留下十二個貧困的孩子。荷蘭議會替他正義的靈魂哀悼,尊威廉為起義領導人,他們誓死捍衛自由,將爭取尼德蘭的自由大業進行到底。1609北方七省獲得實質獨立後,威廉被尊稱為“國父 ”,在其墓碑上豎立紀念碑,碑文寫著:「這裡埋葬著國父威廉,他為尼德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另一方面,西班牙把刺殺威廉的賞金全部給了格勞德的父母。歡欣鼓舞的尼德蘭天主教徒把刺客 的首級 當做殉道 者遺骸送到科隆,在以後的半個世紀,他們費盡心機為他向教廷 爭取聖徒 的尊稱,仍以失敗告終。
第二年,威廉次子、18岁的毛里茨 继任执政,展現出驚人的軍事天才而逐漸在1589年後扭轉劣勢,迎來荷蘭黃金時代 。
婚姻與子女
第二任妻子薩克森的安妮
威廉總共四次結婚,育有16個子女。
首次婚姻
第一任妻子是埃格蒙特的安妮 ,兩人非常恩愛幸福,可惜結婚七年後(1558年),安妮過世,讓威廉非常傷心。兩人育有三名子女,但包含長子菲利普·威廉 在內都沒有子嗣。
再婚
威廉在1561年又娶了第二任妻子薩克森的安娜 ,新郎28歲,新娘只有17歲。這樁婚姻備受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矚目。因為安娜是薩克森選侯“名人”毛里茨 唯一的孩子,是歐洲最顯赫最富有的女繼承人之一,一般認為威廉娶妻的目的是加強對新教國家薩克森選侯國 、普法爾茲選侯國 的影響力,以增加對抗自家國王腓力二世的本錢。兩人結婚後吵鬧不斷,但仍生下2個兒子、3個女兒,其中包含繼承他荷蘭省督 的拿騷的毛里茨 。
但後來安妮受不了八十年戰爭 的流亡生活,回娘家後卻在1570年與讓·魯本斯律師(其子為知名畫家彼得·魯本斯 )發生婚外情,結果意外懷孕讓安娜的婚外情東窗事發,拿騷家族 立即行動起來,逮捕了讓·魯本斯,勒令兩人要麽主動認罪爭取寬大,要麽直接處死魯本斯。在巨大的壓力下,安娜簽署了自供狀,被長期監禁,就此與丈夫和她的孩子們離別,至死也沒有再見,陪伴她的只有1571年八月出生的私生女克裏斯蒂娜,安妮最後在囚禁中病逝,於1577年33歲出血而死。
第三次婚姻
波旁的夏綠蒂 ,威廉的第三任妻子
1575年威廉與蒙龐西耶公爵路易三世 和賈桂琳·德·隆維 之女夏綠蒂 結婚,這讓薩克森家族頗為生氣,認為威廉的妻子安妮雖有通姦問題,但仍在婚姻中。威廉執意要娶夏綠蒂,很可能是想取得法王的支持。婚後夏綠蒂在尼德蘭群眾中跟丈夫一樣很有人氣、極得民心,這跟兩人的幸福婚姻直接相關,兩人也有六名子女。可惜1582年當威廉受到暗殺的重創時,夏綠蒂不眠不休地照顧丈夫,反讓自己活活累死。夏綠蒂死後,威廉外表堅忍,但內心的痛苦讓旁人清楚感受,而夏綠蒂也受到尼德蘭人民廣泛地哀悼。
第四次婚姻
路易絲·德科利尼 ,威廉的第四任妻子
1583年威廉跟路易絲·德科利尼 (與丈夫同為喀爾文派)成婚,她是已故的法國胡格諾派 領袖──海軍上將加斯帕爾·德科利尼 (受害於1572年的)之女,兩人只育有一子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 ,但此子成為唯一留下男系子孫的奧蘭治親王 。
註腳
^ Smith.J W.和Smith,P.(eds).,《The Netherlands》
參考書目
(美)威爾·杜蘭著,幼獅文化公司 譯:《世界文明史‧第七卷‧理性開始時代》第二部第一章、第六章,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大國崛起:荷蘭》,台北:青林國際,2007
(美)房龍 著,《荷蘭共和國興衰史》,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初版初刷
(法)莫里斯·布羅爾著,鄭克魯、金至平譯,《荷蘭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74
張淑勤著,《荷蘭史》,台北:三民書局,2012
(英)諾曼·戴維斯著、劉北辰等譯,《歐洲史(上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
Herbert H. Rowen, The princes of Orange: the stadholders in the Dutch Republic .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John Lothrop Motley, "The Rise of the Dutch Republic".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855.
John Lothrop Motley, "History of the United Netherlands from the Death of William the Silent to the Synod of Dort". London: John Murray, 1860.
John Lothrop Motley, "The Life and Death of John of Barnevelt". New York & London: Harper and Brothers Publishing, 1900.
Petrus Johannes Blok, "History of the people of the Netherlands". New York: G. P. Putnam's sons, 1898.
Jardine, Lisa. The Awful End of William the Silent: The First Assassination of a Head of State with A Handgun. London: HarperCollins: 2005: ISBN 0-00-719257-6
van der Lem, Anton. 1995. De Opstand in de Nederlanden 1555–1609 . Utrecht: Kosmos. ISBN 90-215-2574-7 .
Various authors. 1977. Winkler Prins – Geschiedenis der Nederlanden . Amsterdam: Elsevier. ISBN 90-10-01745-1 .
Wedgwood, Cicely. 1944. William the Silent: William of Nassau, Prince of Orange, 1533–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