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台灣》是一首台灣日治時期的流行歌,詞、曲皆為政治運動家蔡培火所作,完成於1929年。後來於1933年至1934年期間,本曲由古倫美亞唱片灌製並發行,由奧山真吉配樂、歌手林氏好演唱,讚頌美麗的台灣家園[1][2]。本曲與《台灣自治歌》齊名,皆為蔡培火的知名詞曲作品[3]。《咱台灣》的歌詞中,充滿了對台灣地理的介紹,包含了台灣的山海特色、日月潭及阿里山、草木動植物多樣性、西接福建省与北鄰日本九州等。另外,對於台灣歷史、人文及族群也有所著墨,如歌曲提到台湾明郑时期开始的一系列开垦与建设等。
歌詞賞析
《咱台灣》共有三段歌詞,第一段描述台灣的景觀,包含了台灣的山海特色、日月潭及阿里山,還有草木、動植,提到了水田邊的白鷺鷥、水牛背上歇息著烏秋;第二段前半描述台灣是寶庫,因為有豐富的物產,大樹林立有如金銀,有採茶唱山歌的年輕人,一年雙收的稻子割不完,魚和水果比土還要多;後半提到先人的開墾,感謝上天的眷顧。第三段描述台灣的地理位置,西接福建省、東北鄰日本九州,接著提到原住民,期待大家和平相處,定能成為東方瑞士[2][4][5]。
改編
終戰後,舞蹈家蔡瑞月從日本學成返台,就在船上以《咱台灣》創作現代舞「咱愛咱台灣」[3]。後來音樂家蕭泰然將本曲改編成以長笛、雙簧管、單簧管、聲樂與鋼琴為編制的樂曲,並修改第二、三段歌詞[6]。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