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南(1929年—2014年2月27日),原名周國輝,新加坡公民,生於福建仙遊(中國福建省莆田市西南部),畢業於福建省立仙遊師範學校 [1]。周穎南是新加坡同樂飲食業集團及海洋紡織有限公司創辦人、武漢新民眾樂園董事長。經商之餘投入文學創作,著述豐碩,是一位華文作家、文藝理論家、鑒賞家,被新加坡作家協會推舉為永久名譽理事長,是一位文壇與企業經營都取得成功的儒商。
曾任中國社會福利教科文中心國畫研究會副會長[2]、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世界華文文學家協會顧問,受多所知名大學聘為名譽校長、教授[3]。畢生著述200多萬字,被譽為「南洋一枝筆」[4]、「商海奇文人」[5],北京師範大學將他的著作輯錄成《周穎南文庫》[6],由中國現代文學館專門收藏。
生平
周穎南生於閩中大蜚山下仙遊縣鯉魚鎮一戶書香門第,為家中獨子,父親周子溪是一位商人、教育家,出國經商多年後,返鄉於仙遊創辦新式學校振文小學,有仙遊陶行知之名[7]。他編輯了一本古文小冊《文陣雄師》[1],讓周穎南抄寫背誦,使周打下古文基礎,奠定新儒家觀念,影響他日後經商處事之道。
周穎南自幼勤學苦讀,遊心於學,中學就讀仙游縣慕范陶德聯合中學,後考入福建省立仙遊師範學校,師範學校畢業後,出任當地小學教師[1]。1950年,周穎南21歲,為了家庭生計,隨父親遠渡印尼開創事業。他先在蘇臘巴亞市一家工廠擔任會計和生產管理,學習印尼語。1955年時,與朋友合夥開辦「同豐貿易公司」,從事歐美汽車零配件的貿易。見汽車市場日漸飽和,便前往首都雅加達,由貿易經營轉向保險金融業[1]。1970年,周穎南全家遷居新加坡。此時,百業待舉,便與友人合資創辦紗廠,又橫跨經營植物油提煉廠、針織廠、染整廠、成衣廠、塑膠廠等產業,經營進出口業務[3]。
1980年開始,新加坡經濟成長,躍升為世界最大的中轉港(後被上海超過)及國際商業金融中心。周穎南開設了一家中式高檔餐廳「湘園酒樓」,主打湖南菜,原本是為了經商閒暇之餘與文壇友人有一個聚會賦詩的場所,因酒樓設計富有濃厚中華文化風采與精緻菜色而取得成功。之後,周穎南共開設了八家不同風格的餐廳,進一步組成「同樂飲食集團」,於2001年3月在新加坡掛牌上市[8]。
周穎南自中學開始,於家鄉地方報社投稿發表小說及散文,到了印尼創業初期仍不忘筆耕,於《新报》等数家印尼華文報刊發表作品,在著名國學大師梁披雲創辦的華文《火炬報》擔任義務特約記者。1965年,在印尼雅加達舉行的亞非會議周年紀念大會上,採訪過時任中國總理的周恩來先生[9]。
周穎南著作豐碩,自1977年出版《迎春夜話》散文處女作後,陸續出版:《海粟老人近作》、《穎南選集》、《南國聲華》、《周穎南與中國文化》、《映華樓隨筆》、《六十年風雨歷程》等文學著作,使他被新加坡作家協會推選為「永久名譽理事長」。周穎南經常返回中國,與俞平伯、葉聖陶、巴金、冰心、劉海粟、趙樸初、豐子愷、吳作人、潘受、錢君匋、謝稚柳、啟功、梁披雲等中國當代知名作家、學者與書畫家多有交流[3]。
1993年,北京舉辦了「周穎南從事文學創作四十周年作品研討會」;2002年,匈牙利世界華文出版社《世界華人名人錄》出版《周穎南》專書。2003年6月,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人文科學研究所授予周穎南「全國人文科學優秀專家學者」稱號;同年9月,於第5屆國際儒商大會上,榮獲「國際儒商貢獻獎」。中國國務院授予「海外華人形象大使」榮銜[10]。
周穎南於2014年2月27日因病逝世,享年86歲[11],他的傳記載錄於《龍的傳人在海外——30位傑出華人的成功之路》、《世界華人億萬富翁傳》及《世界名人錄》等專著[3]。
著作
- 1977年 《迎春夜話》
- 1977年 《海粟老人近作》
- 1982年 《玄隱廬錄印》
- 1983年 《穎南選集》
- 1991年 《南國聲華:周穎南海外創作四十年》
- 1991年 《秋明遺墨》
- 1992年 《周穎南與中華文化》
- 1992年 《周穎南文集》
- 1993年 《映華樓隨筆》
- 1997年 《南國情思:周穎南海外創作四十五周年》
- 1999年 《六十年風雨歷程:周穎南文壇商海履痕》
- 2001年 《漪瀾盛會:周穎南集》
- 2006年 《周穎南文庫》
- 2007年 《周穎南與世界華文文學》[12]
評價
- 葉聖陶說:「周穎南的作品『清新雋永,篤於友情,覽者共賞,我亦云然』。」[13]
- 季羡林說:「我生平還沒有遇到過一個既是企業家同時又是文學家的人,有之自周穎南先生始。在我眼中,周穎南先生是一個畸人,可以入『畸人傳』的。」[14]
- 高占祥說:「周穎南並不是最富有的,但卻是極有文化底蘊、深具儒商品味的。周穎南為文、從商都皆成盛事,堪稱海內外文壇與商界的兩棲鉅子。」[13]
家庭
- 父親:周子溪
- 配偶:何玉鳳
- 長子:周家萌
- 長女:周家萍
- 次女:周家莉
- 三女:周家莘
- 么女:周家茵[8]
參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