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卫部队,通称公安警卫部队,是原公安现役部队的一个警种,列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由公安部警卫局领导,不受武警总部直接领导。
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公安警卫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1]。2019年1月1日,公安警卫部队举行集体换装仪式,至此公安警卫部队完成改制[2]。改革后,公安部组建公安部特勤局(八局),撤销公安部警卫局(八局)[3]。
沿革
1981年7月,经中央批准,各省、市、自治区的警卫机构统一归省、市、自治区公安建制领导。此次改革后,各省级党委警卫处划归下属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建制领导,并与公安厅(局)外宾保卫处合并为警卫处,同时挂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办公厅警卫处牌子。
1984年3月8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全国警卫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为了保证警卫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符合革命化、军事化、战斗化的要求,拟将全国现有2000名警卫人员列入武警建制,享受武警待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办公厅警卫处改为武警现役编制,副师级,在公安厅内办公。[4]
公安警卫部队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省级主要领导人及重要来访外宾警卫任务。公安部警卫局负责“四副两高”的警卫工作,省厅警卫局和警卫处负责当地领导人和重要来宾的警卫工作。警卫部队由公安部警卫局管理,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公安厅(局)设有警卫局。警卫部队是武警编制,有武警的证件。警卫部队是公安机关的一部分,属兵役制人员,也持有职业警察的人民警察证。
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公安警卫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公安警卫部队转到地方后,警卫局(处)由同级公安机关管理的体制不变,承担规定的警卫任务,现役编制全部转为人民警察编制[1]。
2019年1月1日,公安警卫部队举行集体换装仪式,至此公安警卫部队完成改制,公安警卫部队建制撤销[2]。
编制
2018年改革前,公安部警卫局指导地方各级警卫任务单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安厅(局)设警卫局,省厅警卫局挂省委办公厅警卫局牌子[5]。省厅警卫局为正师级。任务繁重的省级警卫局局长可挂公安部警卫局副局级调研员身份(副军级)、授武警少将警衔[6]。省厅警卫局的正团级内设机构:办公室、政治部、首长警卫处、外宾警卫处、会议警卫处、现场警卫处、防爆安全检查处、训练处、信息技术处、后勤装备处、审计处、警卫队等[4]。地级行政区公安局设警卫处。如辽宁全省共有18个地市级警卫处,其中武警现役6个、非现役职业制民警8个、行业警卫处4个[7]。市级警卫处的人员一般不超过10人。市公安局警卫处也称作市委办公厅警卫处[8](部分地市公安局下设机关是“科”而不是“处”,因此职业民警建制的警卫工作部门称为市公安局警卫科)。警卫处下辖勤务一科、勤务二科等。部分县区公安(分)局根据工作需要设有警卫科,大部分是职业制民警建制,少部分是武警现役建制。部分县级行政区公安局的治安大队兼县局警卫科任务[9]。部分县级行政区公安局的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或设经济文化保卫大队)兼县局警卫科任务。
除公安部警卫局外,国务院办公厅警卫处负责国务院首长的警卫工作[10]。国办另设国务院办公厅保卫处,负责国务院机关保卫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也都设有警卫处,负责首长警卫工作。
2018年建制撤销前,公安警卫部队管理领导31个省级公安机关警卫局,具体组成如下:
规章制度
人员与训练
警卫人员要求具有良好的业务、技能、体能素质。要求两眼裸视5.0以上、身高1.75米以上。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警卫学本科专业开设治安管理学、散打、驾驶技术、防暴技术、警卫基础理论、警卫参谋学、警卫勤务学、警卫战术学、警卫指挥学等业务课程。在职警卫人员需掌握手枪精度射击、游泳、水上救护、搏击、驾驶等技能,达到全面的体能要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设有警卫系,具有警卫学本专科学历教学资格。
警卫工作是各级公安机关重要职责。在警卫任务繁重的公安机关,由公安部批准设立武警现役的警卫局、警卫处、警卫科;没有现役警卫建制的地市州县公安局设立警卫处或警卫科。武警现役的人员更具有流动性,因此在年龄、业务技能上更具有优势。
裝備
参考文献
参见
|
---|
|
现任领导 | |
---|
内设机构 | |
---|
公安部 管理的 国家局 | |
---|
直属机构 | |
---|
直属 事业单位 | |
---|
直属院校 | |
---|
相关条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