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肠是中国古代的名劍。
关于鱼肠剑的记载,可追溯至西汉时的《淮南鸿烈》。[2]东汉王充《论衡》将鱼肠与棠谿、龙泉、太阿等名剑并举。[3]
东汉许慎/高诱在《淮南鸿烈》的注解中认为,“鱼肠”指的是剑刃上的纹理曲曲折折,形状像鱼的肠子。[4]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也同意这种说法,认为鱼肠剑就是北宋时的蟠钢剑或松文剑,剑上的纹理像烧熟的鱼去掉肋部的肉后所能看到的鱼肠。[5]近代周纬《中国兵器史》也持此种观点,并特别指出鱼肠剑上的纹理是凸出表面的糙面阳纹,与马来短剑类似。[6]:101據推測,这可能是通过灌钢工艺(混合生铁和熟铁冶炼成钢)实现的。[7]
据约在东汉成书的杂史《越绝书》和《吴越春秋》记载,鱼肠剑是越王允常委托欧冶子所铸的五柄宝剑之一(另外四柄为湛卢、纯钧、勝邪[a]和巨阙),允常后将鱼肠、盘郢、湛卢献给吴王闔廬,闔廬死后鱼肠和盘郢一同陪葬于虎丘。[8][9][10][11][12]《越绝书》和《吴越春秋》又将鱼肠剑和专诸为吴公子光刺杀吴王僚的事迹联系在一起,认为专诸藏在烤鱼肚子中的匕首就是鱼肠剑。[13][14]明代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即采此说。[15]
后世又讹为“鱼藏剑”。[16]近代戏曲中有传统剧目《鱼藏剑》,讲述伍子胥受楚平王陷害,逃至吴国,被吴王姬僚之弟姬光收为宾客,于是举荐结义兄弟专诸,用鱼藏剑刺杀姬僚,助姬光夺国复位,然后兴兵伐楚复仇。湘剧、汉剧、京剧、川剧、秦腔等剧种均有此戏。[17]:21北京北海公园仿膳饭庄也有一道著名菜品名为“鱼藏剑”,做法是用鳜鱼片卷上黄瓜条,裹糊后油炸,最后淋上糖醋汁。[18]:110
注释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