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耶路撒冷历史大事年表。在这座城市漫长的历史中,耶路撒冷两次被摧毁,23次被围攻,52次受攻击,44次被占领或重新夺回。 [ 1]
古代时期
迦南的和埃及新王国时期
古代以色列王国时期
新亚述和新巴比伦帝国时期
纽伦堡编年史 中描述巴比伦摧毁耶路撒冷的插图
古典时期
公元前15世纪,疆域达到极盛的埃及新王国
公元前830年的黎凡特,显示耶路撒冷
极盛时期的新亚述帝国
大流士三世统治下的阿契美尼德帝国
公元前30年–前6年,奥古斯都大帝时期的罗马帝国疆域
公元前63年的庞培在圣殿山(
讓·富凱 繪,1470–1475)
耶稣在圣殿山(乔瓦尼·保罗·潘尼尼,1750年)
耶路撒冷被罗马军团围攻,公元70年(大卫·罗伯茨,1850 年)
伊普苏斯战役前的继业者王国及其他王国,约公元前303年
塞琉古帝国,约公元前200年
莎乐美·亚历山德拉统治时期,哈斯蒙尼王国的疆域达到极盛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形势
海伦娜皇太后发现真十字架(意大利手稿,约825年)
马达巴地图描绘了六世纪的耶路撒冷
倭马亚王朝统治下哈里发的扩张
穆罕默德统治下的扩张,622–632年
正统哈里发时期的扩张,632–661年
倭马亚王朝时期的扩张,661–750年
1180年,耶路撒冷的十字军国家
1099年7月15日,十字军占领
耶路撒冷 1. 圣墓教堂 2.
岩石圆顶 清真寺 3. 堡垒
马穆鲁克王朝(1250–1382)
阿拔斯王朝失去军事统治地位后各个事实上独立的酋长国的不合时宜的地图(约950年)
1883年的耶路撒冷
1887–1888年重组后,耶路撒冷的“独立”省份 位于黎凡特奥斯曼帝国行政区划内
赛克斯-皮科协定中提出的法国和英国的影响和控制区
1917年12月11日,阿伦比将军步行进入老城表达对圣城的敬意
今日圣殿山,西墙在岩石圆顶清真寺前方
哈斯蒙尼王国
罗马时期早期
罗马时期后期
哈德良统治下的罗马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图中显示了公元125年罗马军团的部署位置。
罗马帝国在当地建立了殖民地爱利亚加比多连 。
古典时代晚期
拜占庭时期
中世纪时期
正统哈里发、倭马亚与阿拔斯王朝时期
法蒂玛王朝时期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1099–1187)
阿尤布王朝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奥斯曼帝国时期早期
1683年的奥斯曼帝国版图,包括耶路撒冷
近现代时期
奥斯曼帝国晚期
英国托管时期
以色列和约旦分治时期
1947–1948;英国托管的巴勒斯坦发生内战。
1948:第一次中东战争
现代以色列国时期
6月6日:彈藥山戰鬥 在東耶路撒冷發生
6月7日:以色列国防军占领耶路撒冷老城
6月10日:为修建西墙广场,老城摩洛哥区的135栋房屋和Al-Buraq清真寺被拆毁
6月28日:以色列宣告耶路撒冷统一,宣布所有宗教的信徒可自由进入老城各自圣地
新世纪下的耶路撒冷
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 特朗普 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5] [ 6] 基於耶路撒冷大使馆法案 [ 7] ,不簽署中止令,启动美驻以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的进程。美国在中东的盟国警告,这一举动可能引发大范围动荡。[ 8] 这将是美国总统首次作出这一表态,引发中东多国强烈反对。中东多国警告,此举可能引发“危险后果”,破坏巴以和平进程。美国和以色列在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后,Yandex 英文版和谷歌 在地圖搜索结果中将耶路撒冷显示为以色列的首都[ 9] 。
2017年12月21日聯合國 A/ES-10/L.22 號決議,藍色國為否定美國立場,橘色未出席,綠色棄權,紅色為贊同
2017年12月21日聯合國提出 A/ES-10/L.22 號決議表決,投票前美國政府發出大規模威脅,凡是投反對美國立場票的國家將中斷經援,並「記下名字」威脅日後報復,[ 10] 該決議草案强调,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必须通过彻底的协商与谈判解决,任何單方國家的政策都沒有強制力,任何改变耶路撒冷现状地位或人口形势的决定与行动将没有法律约束、无法生效以及必须回归原状。投票結果[ 11] 128票赞成、9票反对、35票弃权,9票贊成中扣除美以自己,只有若干太平洋島國和非洲小國贊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除了美國外其餘四國反對,之後美國動用否決權,並表示本身的遷移使館會執行下去。
参见
参考文献
注释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