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脊,又稱燕尾、燕仔尾、燕尾翹脊[1]、翹脊(闽南语:khiàu-tsit)或翹鵝,是指屋主脊朝上微彎、兩端外延向上翹起并分叉的曲線,形如燕子尾,流行在中國閩粵和臺灣[2]、越南[3][4]等地,在東南亞建築也可見到。另外,福州式和閩南式燕尾有單層、雙層兩種不同的細緻結構,尤其是雙層的燕尾,就像是一大一小的兩雙翅膀,彷彿屋脊上振翅飛翔的鳥兒。
名詞出處
《詩經·小雅》中《斯干》的「如鳥斯革,如翬斯飛」,後世簡稱「鳥革翬飛」,朱熹在《詩集傳》註解說:「其棟宇峻起,如鳥之警而革也,其檐阿華采而軒翔,如翬之飛而矯其翼也,蓋其堂之美如此。」形容周王修築宮室完成時的祝頌歌辭,指屋檐如鳥般飞檐起伏,但沒有說屋脊彎起、與如燕尾般分叉。
在宋代《营造法式》用燕尾此詞,是指阑额一类构件在构件端部所作的装饰华纹[5]。中國傳統也用燕尾來形容榫的一種[6]、以及脊瓦,如燕尾盖脊瓦、燕尾垂脊筒、燕尾岔脊筒等[7]。
在閩南,以燕尾、燕仔尾來形容屋顶正脊两端线脚向外延伸、分叉[4]。
地域
如圖所示,在一些福州古建築上更是能看到燕尾脊的影子(圖為
福州閩王祠)
這類屋主脊彎曲並長於屋檐,兩段微翹成叉形的形式,在東南亞干闌式建築可見,也在雲南晉寧石寨山古墓群發現建築模型,被推測與南方民族對牛的崇拜有關。古代中國南方像東南亞一樣使用干闌式建築,但漢化後房子中脊改放直,而閩粵人還保留了干闌式建築文化的特色,並與東南亞相同,以此裝飾代表財富,彰顯身份地位。[2]
也有認為這種型狀由鸱尾发展而來[3],為福建特色[8]。
中國大陸
在閩都,部分的古建築也基本上也能看到燕尾脊建築。而且多用於在宗祠,如:福州文庙、福州閩王祠、福州林文忠公祠。至於在民間的使用情況,有個不成文規定,只有中了舉人的人家,才能蓋燕尾脊的大厝[9]。
在閩南,傳說這種建築裝飾僅限用於帝王宮室,若民間隨意使用,便是屬違反禮制,屬於僭越身分地位的行為[10][4]。傳說中國古代人民認為人在天地間,需要得到天地之恩澤才能生存,故有敬天思想。而在屋脊上的鳥有如天使,為通天靈物,能通天敬神,故於設立之[11]。
實際上,《營繕令》、《大明會典》、《大清會典》古文獻等並無此官品的規定,古書也無記錄宮廷有用這種裝飾[2]。
燕尾翹脊也可見於見於福建土楼[1]。
臺灣
臺灣民間傳說,燕尾只有官方或中舉人之家族才能使用,閩南也有此說[4],但這種說法並沒有文獻的記載,興許只是民間的約定成俗。另外,許多臺灣的合院民宅可見燕尾樹立在正身的屋脊,但置在門樓屋脊的燕尾(如果有內、外門樓,則只有內門樓豎立燕尾),依據民間習慣,代表一個家族的祖祠,或俗稱之祖廳,尤其在客家家族中常見[10]。雖然燕尾脊代表尊貴的地位,但有時宗祠、廟宇也擔心翹起的燕尾脊會沖犯民宅,因此在外頭加上一道馬背脊,形成一種特殊的屋頂造形[12]。
政府機關
圖示 |
敘述
|
|
金門縣以燕尾脊為縣徽。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