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 中的醫學内容
仅供参考 ,並
不能 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
醫學聲明 。
開心手術(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中使用體外心肺機(在右上角,附四個轉盤即為推動血液的泵 )
心臟移植與原來的肺 和大血管 示意圖
移植後的心臟在受體胸腔 中的位置
心血管外科 [ 1] (cardiovascular surgery,CVS)旧称或简称心脏外科 (cardiac surgery)、心外科 ,是外科医师以手术为主治疗心脏 及大血管 疾病的学科。诊治范围包括心臟移植 (換心)、先天性心脏病 、瓣膜病 (心內膜炎 等疾病所致)、冠心病 (进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大血管 畸形、下肢静脉曲张。
歷史
因为手术需要没有血的手术视野 和靜止的心臟,因此心脏手术十分困难,一度被认为是禁区。
已知最早的心脏外科手术是西班牙 醫師Francisco Romero於1801年為心包膜積水的患者施行心包膜開窗術 [ 2] 。1896年9月7日,德國 法蘭克福 的 Ludwig Rehn 醫師為一個患者修補刺穿的右心室,術後完全康復,成了第一例成功的心臟心術。那时,心脏手术的风险极高,奥地利著名医生西奥多·比尔罗特(Theodor Billroth,1829-1894)曾说过:“在心脏上做手术,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任何一个试图进行心脏手术的人,都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20世纪,一系列心脏外科技术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BT分流 、降低体温暂停血液循环 、体外心肺循环 等技术。
BT分流
BT分流技术是在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建立管道,以缓解肺动脉狭窄 造成的人体缺氧症状。该技术由海伦·陶西格 (1898-1986)和阿尔弗雷德·布莱洛克 (1899 –1964)首创,因而得名BT分流。
降低体温暂停血液循环
加拿大医师威尔弗雷德·戈登·比奇洛(Wilfred Gordon Bigelow,1913-2005)和美国医师约翰·刘易斯(F. John Lewis,1916-1993)是该领域的先驱。比奇洛最先在动物身上做降低体温暂停血液循环实验,获得成功。1952年9月2日由C·沃尔顿·李拉海 和F. John Lewis兩位醫師於明尼苏达 进行了第一例成功的低溫法開心手術,矯正先天性的心臟缺陷。但这种技术中心脏停跳时间一般在十分钟左右,因此不能进行复杂的心脏手术。
体外心肺循环
心肺機連接到靠近心臟靜脈和動脈的典型方式,在左側(從上到下)泵,氧合器,貯存器。
圖片下方所見的導管是主動脈套管(血液從體外循環機器返回)。其上方的導管(被右側的外科醫生遮擋住)是靜脈套管(從體循環中接受血液)。患者的心臟是停跳的,主動脈被鉗夾住(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病患頭在下方。
體外心肺循環 指将患者的血液在体外的機器進行氧氣交換,再输送回体内的技术。在此期间心臟停止跳動,进行手術。经二十多年的努力,1953年,賓州 傑弗遜醫學院 的醫師约翰·希舍姆·吉本 (1903-1973)在一个18岁的病人完成了第一例成功的体外心肺循环手术。但当时低温法更受关注,而且接下去的三次手术都失败,使该技术的应用陷入低潮。
1954-1955年,明尼苏达大学的外科医生沃尔顿·李拉海 (1919——1999)利用患者的父母當作 '體外心肺機',完成了45例手术,近一半获得成功。
在吉本第一例手术5年后,明尼苏达州梅約診所 的醫師约翰·韦伯斯特·柯克林(John Webster Kirklin,1917-2004)使用 '長臂猿式' 充氧泵,完成一系列成功的手術,很快地世界各地的醫師也跟進使用。后来,该技术也结合了低温法,局部降溫以減少心肌耗氧。[ 3]
相关影视资料
央视纪录片《手术两百年》 第四集对近现代心脏外科发展史做过详细阐述。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