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勤(1931年—2010年),字野耘,生於中華民國遼寧省大連市,籍貫山東泰安,孫傳芳幼子,著名畫家,1949年因戰亂抵臺。考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進修,畢業後留校任教。後續遠赴巴西拜張大千為師,為其關門弟子,[1]於巴西居住28年任教於聖保羅大學並取得該校歷史學博士,後以交換教授回臺任教。精於山水花鳥及敦煌佛畫,其作品為歷史博物館、台灣美術館、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典藏。
生平
孫家勤其父為北洋軍閥孫傳芳,在他四歲時過世。其母周佩馨,出身書香世家,曾任湖北女子師範學校的校長。[2]:50孫家勤自幼隨母親學畫,7歲時隨母親向周陽青我女畫師學習花鳥畫,少年時曾於北京拜畫家陳林齋為師,學習人物畫,又向常斌卿學畜獸畫,向楊敏學花鳥畫。[2]:5217歲時,考取北京輔仁大學美術系,但因戰亂而中斷學業。[2]:50
1949年,孫隨國民黨政府來到台灣,未攜帶學歷證件故無法插班大學,因此先去旁聽金勤伯的花鳥畫,次年考取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現今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並與喻仲林、胡念祖三人合組「麗水精舍」畫室授課[2]:52。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講師,學畫於黄君璧、溥心畲先生。經臺靜農、張目寒引薦,1964年赴巴西,拜入張大千門下,在八德園習畫三年,於潑墨山水之基礎上,發展出獨特的寫意花鳥。[2]:53
孫長期定居於巴西聖保羅,為聖保羅大學創設中文系,在此擔任系主任及教授[2]:54,在1973年易取得聖保羅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3]。1992年以交換教授身分返回台灣後,受聘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擔任教授,並在各大學教授藝術相關課程[2]:51。2009年捐贈張大千遺物及畫作予國立歷史博物館,並於該館舉辦「耋年新猷─孫家勤畫展」[3]。2010年染上退伍軍人病而病逝於三軍總醫院[4]。
創作風格
孫家勤得到渡海三家之精髓,能畫山水、花鳥、人物,工筆寫意均可,稱自己的畫為「變種繪畫」,並非單純寫生,而是求畫面協調,因此中國畫家不曾畫出的動物,孫家勤也會畫,例如白猿、黑孔雀,以呈現他突破傳統的一面[2]。張大千先生稱:「晚得此才,吾門當大。」,認可孫家勤的才華[4]。中國文化大學前藝術學院院長王士儀評論其擁有大風堂的畫統,但又有自我的面貌融入創作中[3]。
相關書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