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由天津市保存文物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并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区域。天津市在历经600多年的建城史和近代租界的城市发展之后,保留下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建筑与街区。正是因为这些上百年的历史风貌建筑大部分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天津市的中心城区形成了包括法国、意大利、英国风格等在内的浓郁的异国风情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与中国其他城市具有截然不同的城市风情。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是天津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载体,延续着天津的建筑风格历史,传承着城市文脉,展现着天津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断面。由于保护意识的滞后和保护管理的不到位,历史文化街区在自然侵蚀和大规模城市开发建设中正在加速损毁和消失。2011年,天津市首批公布了解放北路等13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随后又新增泰安道一处。2015年4月,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
概况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由天津市规划局编制,具体包括解放北路、解放南路、海河、五大道、估衣街、老城厢、劝业场、中心花园、承德道、鞍山道等14处天津市重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涵盖范围包括天津老城厢地区以及原天津租界地区以及贯穿天津市区的海河沿线。[2]
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街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貌的整体保护及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依据。其规划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等四项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天津市中心城区主要河流、公园及历史保护区周边建筑高度控制导则》(2008年)等六项天津市地方性城市规划法律法规。2011年4月,天津市相关的13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在编制完成后,已经通过天津城市规划展览馆、天津市规划局网站和天津市主要报刊媒体等渠道向市民公示[3],此后,天津市公布新增了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共计14处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2011年9月,天津市规划局为了规范编制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深度和成果要求,制定了《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现该技术标准已失效[4]。
2015年4月,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也是天津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
2019年11月,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的《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征求意见稿)》第十七条明确,天津历史城区内划定老城厢、古文化街、估衣街、海河、一宫花园、鞍山道、赤峰道、劝业场、中心花园、承德道、解放北路、解放南路、泰安道、五大道14片历史文化街区[5]。同时,将中山路、哈密道、八纬路、大直沽等4片历史建筑较为集中,在建筑风格、路网格局、空间形态等方面能体现出天津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特点,但历史风貌不是特别完整的历史地段划定为历史文化特色风貌片区进行保护,在条件成熟时可以纳入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5]。
列表
学术研究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已经成为建筑学、环境设计、地域文化、美学教育实践等领域的研究课题。2006年9月,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涓等人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规划年会发表论文,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街区整修规划为例阐释了历史街区整修规划的研究与应用[20]。2015年9月,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胡笳在贵阳举办的中国规划年会发表论文,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街区综合安全防控为例,阐释了历史街区灾害安全防护方法策略[21]。2015年12月,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沈文涛等以天津市海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为例撰文阐释整合性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22]。天津美术学院王莎撰文指出将历史文化街区资源融入美术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有助于提升学术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其就业发展[23]。
争议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解释权原属于天津市规划局,现隶属于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但是,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为了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需要将要开发的地块上的建筑拆除。[24]此外,历史文化街区内因事故而被破坏的风貌建筑难以根据保护规划追究责任,如因地铁三号线建设而倒塌的DD饭店[25]。
参见
参考文献
|
---|
经天津市规划局编制相关规划进行保护 |
海河特色 | | |
---|
租界风貌 | |
---|
中国传统风貌 | |
---|
天津近代历史文化 |
---|
|
历史 | |
---|
政治 | |
---|
规划 | |
---|
涉外 | |
---|
经济 | |
---|
社会 | |
---|
交通 | |
---|
建筑 | |
---|
里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