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

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 - ICRA
成立時間1985
創始人Paul Boyton, George Coyne, Francis Everitt,Riccardo Giacconi, Remo Ruffini, Abdus Salam
類型国际组织
地址
重要人物
王瑜(主席)
網站http://www.icra.it

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Relativistic Astrophysics, 简称ICRA) 是一个国际性的研究机构,专注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该中心位于意大利罗马,由七所大学和四个研究组织共同组成。


ICRA于1985年由Remo Ruffini (罗马大学) 、Riccardo Giacconi (2002年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Abdus Salam (1979年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联合华盛顿大学梵蒂冈天文台斯坦福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创立。[1] 它在1991年通过了教育、大学和研究部的部长令22/11/1991,成为了一个合法实体。 [2]


今日物理学

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中心位于罗马大学主校区的物理系大楼内。
2005 年,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成为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网络(ICRANet)的创建者之一。意大利国内的研究和教学活动仍由位于罗马的 ICRA 负责,而国际活动和协调则由位于佩斯卡拉的 ICRANet 负责。


组织结构

主席:王瑜
前主席:Remo Ruffini
ICRA理事会:

  • Paolo De Bernardis,罗马大学
  • Francis Everitt,斯坦福大学
  • Josè Gabriel Funes,梵蒂冈天文台
  • Remo Ruffini,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网络
  • Robert Williams,太空望远镜研究所


成员代表

  • 斯坦福大学 - 美国
成员: Prof. Francis Everitt
成员: Prof. Vahe’ Petrosian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 - 中国
成员: Prof. Xinhe Bao, 校长
成员: Prof. Yifu Cai
成员: Prof. Yefei Yuan
  • 世界科学院 - 意大利
成员: Prof. Mohamed Hassan, 院长
成员: Romain Murenzi, 执行院长
  • 梵蒂冈天文台 - 梵蒂冈
成员: Prof. Guy J. Consolmagno, S.J., 台长
  • 太空望远镜研究所 - 美国
成员: Prof. Bob Williams
  •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 意大利
成员: Prof. Atish Dabholkar, 院长
  • 华盛顿大学 - 美国
成员: Prof. Paul Boynton
  • 生物医学大学 - 意大利
成员: Prof. Eugenio Guglielmelli, 校长
成员: Prof.ssa Simonetta Filippi
  • 因苏布里亚大学 - 意大利
成员: Prof. Angelo Tagliabue, 校长
成员: Prof. Aldo Treves
成员: Prof. Francesco Haardt
  • 乌迪内大学 - 意大利
成员: Prof. Roberto Pinton, 校长
成员: Prof. Stefano Ansoldi
  • 意大利教育和荣誉部
成员: Dott. Vincenzo Di Felice, 协调、促进和加强研究部总干事


国际合作

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特别是:

  • 澳大利亚国际引力研究中心(AIGRC),澳大利亚
  • 宇宙结构和演化天体物理研究中心(ARSEC),韩国
  • 中国北京天文台(BAO),中国
  • 智利圣地亚哥科学研究中心(CECS),智利
  • 哥伦比亚国立大学,哥伦比亚
  • 高等科学研究所(IHES),法国
  • 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大学(KSNU),吉尔吉斯斯坦
  • 俄罗斯凯尔迪什应用数学研究所(IPM),俄罗斯
  • 莫斯科国立工程物理研究所(MEPhI),俄罗斯
  • 国家科学技术中心(NCST),越南
  • 法国蔚蓝海岸天文台(OCA),法国
  • 平壤天文台(PAO),朝鲜
  • 地拉那大学,阿尔巴尼亚
  • 汤川理论物理研究所(YITP),日本
  • 亚利桑那大学物理系(UADP),美国


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学博士项目

自 2002 年起,ICRA共同组织了一个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学博士项目--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学博士项目(International Relativistic Astrophysics Ph.D. Program, 简称IRAP)。

IRAP 博士项目授予参与机构联合博士学位。该计划的核心是国际联盟。它汇集了其成员的专业知识,以培养相对论天体物理学领域以及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量子场论等相关领域的科学家。该计划的目标之一是流动性:每个被 IRAP 博士录取的学生都是联盟成员之一的团队成员,每年都会访问其他中心,以了解其他领域的发展情况。在 IRAP 博士项目中,学生将系统地接受研究以及科学项目管理的训练。


会议

Marcel Grossmann meetings (简称MG,始于1975年) - 欧洲最大天体物理学会议

编写广义相对论的方程无疑是基于Einstein辉煌的物理直觉,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基于帕多瓦大学和罗马大学的Gregorio Ricci Curbastro和Tullio Levi Civita的工作。对于这项工作至关重要的是苏黎世大学的Marcel Grossmann,他与Einstein关系密切,对意大利几何学派有深入的了解。为了促进物理学和数学之间的重要合作,并庆祝这一历史事件,Remo Ruffini和Abdus Salam于1975年设立了MG会议,探讨广义相对论、引力和相对论场论的最新理论和实验发展,每三年在不同的国家召开,上千人参加,截止2023年已举办16届会议。

Italian-Korean Meetings on Relativistic Astrophysics (始于1987年) - 与韩国合作的会议

意大利-韩国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议是自1987年起在意大利和韩国交替举办的双年会议。它已经促进了意大利和韩国天体物理学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在相对论天体物理学领域探讨新问题和热门问题。该研讨会涵盖了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主题,例如伽玛射线暴和致密恒星,高能宇宙射线,暗能量和暗物质,广义相对论,黑洞,以及与宇宙学相关的新物理学。 [3]

William Fairbank Meetings on Relativistic Gravitational Experiments in Space (始于1990年) - 与美国合作的会议

第一届William Fairbank关于宇宙中的相对论性重力实验的会议于1990年在罗马大学召开,并得到了ICRA、ASI (意大利航天局)、ESA (欧洲航天局)、梵蒂冈天文台、斯坦福大学和罗马大学的支持。近80名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特点是自由的技术交流,以纪念该会议的名字来源William Fairbank。

The Galileo-Xu Guangqi meetings (始于2009年) - 与中国合作的会议

伽利略-徐光启会议[4] 是为了纪念伽利略和徐光启而设立的,徐光启是Matteo Ricci (利玛窦)的合作者,他为中国引入了欧几里得和伽利略的作品,对中国的现代化和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届伽利略-徐光启会议[5]于2009年在中国上海召开,第二届会议于2010年在意大利文蒂米利亚的Hanbury植物园和法国尼斯的Villa Ratti举行。第三届和第四届伽利略-徐光启会议分别于2011年和2015年在北京召开。新一届会议正在组织筹备中,将在中国与引力年会一起召开。

ICRA网络研讨会

INW I: LXV of R. Giacconi, Rome and Castelgandolfo, 1997年10月24-26日

INW II: The Chaotic Universe, Rome and Pescara, 1999年2月1-5日

INW III: Electrodynamics and Magnetohydrodynamics around Black Holes, Rome and Pescara, 1999年7月12-24日

INW IV: Science at new Millennium, UWA, 2000年3月10-14日

INW VI: Time structures in Relativistic Astrophysics, Pescara, 2001年7月2-14日

INW VIII: Step and General Relativity, Pescara, 2002年9月16-21日

INW IX: Fermi and Astrophysics, Rome and Pescara, 2001年10月3-7日

INW X: Black Holes, Gravitational Waves and Cosmology, Rome and Pescara, 2002年7月15-20日

INW XV: Testing the Equivalence Principle on Ground and in Space, Rome and Pescara, Italy, 2004年9月20-23日

出版物

除了会议文集之外,还出版了数部专业书籍:

"Fermi and Astrophysics", Eds. V.G. Gurzadyan and R. Ruffini, SIF, Bologna, 2002
"The Chaotic Universe", Advanced Series in Astrophysics and Cosmology - Vol. 10, Eds. V.G. Gurzadyan and R. Ruffini, World Scientific, 2000
"Exploring the Universe", Advanced Series in Astrophysics and Cosmology - Vol. 13, Eds. H. Gursky, R. Ruffini and L. Stella, World Scientific, 2000
"Nonlinear gravitodynamics. The Lense-Thirring Effect", Eds. R. Ruffini and C. Sigismondi, World Scientific, 2003
"Physics and Astrophysics of Neutron Stars and Black Holes", 2nd edition, Eds. R. Giacconi and R. Ruffini, Cambridge Scientific Publishers, 2009
"Gravitazione e spazio tempo", Hans C. Ohanian e Remo Ruffini, First Edizione Italiana, 1997
"Gravitation and Spacetime", Hans C. Ohanian e Remo Ruffini, Second Edition, 1994
"Gravitation and Spacetime", Hans C. Ohanian e Remo Ruffini, Third Edition, 2013
《引力与宇宙学》, Hans C. Ohanian e Remo Ruffini, Translation copyright 2001 by ACANET

ICRA和G9历史

罗马大学物理学系的相对论天体物理学小组的历史,始于Remo Ruffini 1978年被任命为该校理论物理教授。[6]

颁奖

从1985年开始,每三年都会选出一到两个机构和两到六名科学家个人获得马塞尔-格罗斯曼奖。每位获奖者都将获得由艺术家 A. Pierelli 设计的银质 T. E. S. T. 雕塑。至今得奖的中国科学家包含丘成桐,李政道,杨振宁。

年份 获奖者类别 获奖者名称
2018 机构 Planck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ESA)
机构 Hansen Experimental Physics Laboratory at Stanford University
个人 Lyman Page
个人 Rashid Alievich Sunyaev
个人 Shing-Tung Yau
2015 机构 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
个人 Ken'ichi Nomoto
个人 Martin Rees
个人 Yakov Sinai
个人 Sachiko Tsuruta
个人 T. D. Lee
个人 C. N. Yang
2012 机构 AlbaNova University Center
个人 David Arnett
个人 Vladimir Belinski and Isaak M. Khalatnikov
个人 Filippo Frontera
2009 机构 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Scientifique (IHES)
个人 Jaan Einasto
个人 Christine Jones
个人 Michael Kramer
2006 机构 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个人 Roy Kerr
个人 George Coyne
个人 Joachim Träumper
2003 机构 CBPF (Brazilian Center for Research in Physics)
个人 Yvonne Choquet-Bruhat and James W. York, Jr.
个人 Yuval Ne'eman
2000 机构 The Solvay Institutes (Solvay Instituts Internationaux de Physique et de Chimie)
个人 Riccardo Giacconi
个人 Roger Penrose
个人 Cecile DeWitt and Bryce DeWitt
1997 机构 Hebrew University
个人 Tullio Regge
个人 Francis Everitt
1994 机构 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
个人 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
个人 Jim Wilson
1991 机构 Hiroshima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个人 Minoru Oda
个人 Stephen Hawking
1988 机构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个人 Satio Hayakawa
个人 John Archibald Wheeler
1985 机构 The Vatican Observatory
个人 William Fairbank
个人 Abdus Salam

参考资料

  1. ^ Ruffini, Remo; Hsieh, Ke Chiang; Gerjuoy, Edward. Fang Lizhi. Physics Today. 2012-08-31, 65 (9): 66–68. Bibcode:2012PhT....65i..66R. ISSN 0031-9228. doi:10.1063/PT.3.1724可免费查阅. 
  2. ^ Gazzetta Ufficiale della Repubblica Italiana n. 204 del 31/8/19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8). 
  3. ^ Italian-Korean Meetings (PDF).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7-01). 
  4. ^ Galileo-Xu Guangqi meeting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5. ^ 1st Galileo - Xu Guangqi Meeting.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6. ^ G9 Past and Present (and ICR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