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墙,又称庐州府城墙,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城区,始建于隋代,到宋代基本定型,1950年代合肥城墙被拆除,原址建为环城路。环城河尚存,现建为合肥环城公园。
历史
东汉初年,合肥侯鉴镡在今合肥市西北部建立一座城墙,史称“汉城”,后衰败。东汉末,扬州刺史刘馥汉城城墙旧址上,重建了一座新汉城。三国时期,为抵御孙权进攻,守卫合肥的魏国将军满宠在汉城以西另筑一座新城(今为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
唐代时,城墙位置位于今合肥老城南部,称作金斗城,城墙内面积约为后世的三分之一。宋代,城墙扩展,范围为今合肥老城区。之后,城墙格局基本不变。[1]
明代初年,俞通海重修城墙,外砌砖石。
1951年8月16日,合肥市协商委员会作出决议,决定拆除城墙。至1953年,城墙基本拆除,原址改为公路。
基本格局
合肥城墙周长约17公里。东面城门有威武门(今大东门)、时雍门(今小东门);南面为南薰门(今南门)、德胜门;西边为西平门(今大西门)、水西门;北为拱辰门(今北门)。
重建计划
根据目前的规划设计,未来将在今环城东路原古城墙位置(长江中路至久留米艺术馆之间)恢复部分古城墙,城高依原来的范例设计为8米或略高,底座在原址基础上适当加宽,外墙为砖石结构,内墙拟修建为仿古建筑。两座城门将被恢复:一是环城东路与今淮河路交口的“威武门”;二是环城东路和寿春路交口的“时雍门”。在久留米美术馆南侧,复建“镇淮楼”并设立钟鼓。[2]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
---|
|
都城 | | |
---|
府城 | |
---|
州城 | |
---|
县城 | 原安庆府 | |
---|
原徽州府 | |
---|
原宁国府 | |
---|
原池州府 | |
---|
原太平府 | |
---|
原庐州府 | |
---|
原凤阳府 | |
---|
原颍州府 | |
---|
原徐州府 | |
---|
原滁州 | |
---|
原和州 | |
---|
原广德州 | |
---|
原六安州 | |
---|
原泗州 | |
---|
|
---|
其它 | |
---|
注:1.徽州府与歙县共用部分城墙,但城内范围相互独立。2.泗州城墙指新泗州城,康熙十九年(1680)古泗州城陷入洪泽湖,后一度寄治盱眙县,乾隆四十二年(1777)以虹县县城为新泗州城,并裁撤虹县归泗州。3.原临淮县位于临淮关镇,清乾隆二十年(1755)裁撤。4.原石埭县城1970年因修建陈村水库被淹没。5.卫、所、堡、巡检司城本表暂不列出。6.标注 国 者全部或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注 省 者全部或部分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