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一度进行的一项便民工作,旨在建立一个方便市民在不同城市间凭借统一标准的“一卡通”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进行其他异地消费的平台。该平台于2012年7月27日在首批城市正式开通,截至2017年底已經覆盖七批共80个中国城市[1]。目前,该项目已经停止新城市的加入,并实质上已由交通运输部主导的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项目取代。
进展情况
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具体负责的,2008年时即已经开始筹备。为使各地发布的交通卡使用统一标准并支持互联互通,住建部于2008年发布了《建设事业CPU卡操作系统技术标准》(CJ/T 304-2008)[2]。在确保具备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安全密钥系统的前提下,于2012年7月27日在上海等首批8个城市正式推出。之后第二批9个城市于2013年4月加入平台,第三批18个城市亦于2013年10月19日正式加入平台,第四批15个城市也于2014年10月31日加入平台,第五批22个城市于2015年11月加入平台,第六批5个城市于2016年12月加入,第七批3个城市于2017年12月加入。[3]
由于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的项目的推进,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工程原有的缺陷(互通城市需双向互通;接受互通需要双方城市进行谈判并签署协议进行互通;更新/修改白名单的不便)逐渐突出,加上部分城市住建部密钥过期的缘故,许多城市开始用交通部互联互通卡替换住建部互联互通卡并停止住建部互联互通卡在当地的刷卡乘车功能(如莆田[4])。也有部分城市仅退出住建部互联互通体系,原有的住建部互联互通卡仍可在本地使用(如泰州[5])。
互联互通卡的使用
一个城市加入平台后,该城市的市民仅需持自己城市的带有“City Union”标志的一卡通(全国互联互通卡),即可在平台内的其他城市乘坐公交、地铁,甚至是轮渡、出租车等,可享受的服务种类及其价格、优惠程度等取决于所去到的城市的规定。[6]
卡片的新旧更替
由于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卡技术标准与各地现存公交卡并不一致,因此,若持有旧卡的市民想要升级到新卡,一般须重新办理一张符合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卡标准的新卡片,费用则依城市而不同。
早期容许发卡机构自行选择发行M1卡(MIFARE ONE,逻辑加密卡)或CPU卡[7]。但逻辑加密卡安全性不足从而被破解、改写导致损失[8],住建部要求最迟在2019年起全面转换为CPU卡。M1卡无法继续互通使用,需要市民换卡。[9]
第一批
共8个城市,2012年7月27日加入。
第二批
共9个城市,2013年4月加入。
第三批
共18个城市,2013年10月19日加入[3]。
第四批
共15个城市,2014年10月31日加入[1]。
第五批
共22个城市,2015年11月加入。
第六批
共5个城市,2016年12月加入。[來源請求]
第七批
[來源請求]
部分异地消费情况
更新部分信息至2024-05-25,由于资料有限,部分内容仍停留至2014-02-13[15]。
註腳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