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里(臺灣話:Jîn-tek-lí)位於臺中市大里區東南端。原屬仁化里。
里名由來
本境原屬「仁化里」管轄,建里時,取其「仁德教化」之意,定名為「仁德里」,以對照昔日原住民群集之地。
地理
仁德里劃分為25鄰,2,263戶,總人口7,459人,里內有70%為外來人口。本里東為塗城里,北隔為仁化里,西臨東湖里,南臨瑞城和金城二里。
歷史沿革
仁德里舊名番仔寮,當時原住民利用稻草和石板搭建草寮為屋,其後漢人逐漸向竹子坑山麓開發,平埔族人退到竹仔坑山區以東,而平埔族人遷移後留下的許多草寮,於是漢人稱之為「番仔寮」。
清代時隸屬藍興堡番仔寮莊;明治35年(1902年)時,改隸臺中廳大里杙區番仔寮庄,至大正9年(1920年)則隨行政區調整,隸屬大屯郡大里庄番仔寮大字。二次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以原番仔寮大字範圍被劃歸為健民村與仁化村,隸屬臺中縣大里鄉,本地屬仁化村管轄。民國82年(1993年)大里鄉升格為縣轄市大里市,隨之改制為仁化里。民國91年(2002年),由於人口過度密集,而實施里鄰調整,以仁化里南側置「仁德里」。
特色
仁德里擁有多角化的資源,經濟發達、教育資源豐富,社區的建設與發展已趨近完全。
宗教
休閒設施
交通
- 主要道路
- 中興路一段
- 仁化路
- 至善路
- 美群路
- 慈德路
- 成功二路
- 臺中市市區公車
參考文獻
書籍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