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 XY密码 发行日期 2005年6月6日 录制时间 2004年–2005年 类型 另类摇滚 时长 62 :35 唱片公司 Capitol唱片 , Parlophone唱片 制作人 Danton Supple, 酷玩乐队 , 肯·尼尔森
收錄於《 X&Y》 的單曲
Speed of Sound 發行日期:2005年5月23日
Fix You 發行日期:2005年9月5日
Talk 發行日期:2005年12月19日
The Hardest Part 發行日期:2006年4月3日
What If 發行日期:2006年6月27日 (仅在法国 和比利时 发行)
White Shadows 發行日期:2007年6月 (仅在墨西哥 发行)
《XY密码 》(英語:X&Y )是英国摇滚 乐队酷玩 的第三张录音室专辑 ,在2005年6月6日由帕洛风唱片 发行于英国。专辑由乐队和英国专辑制作人 Danton Supple 共同制作,受到欧洲电子音乐 曲风的影响。专辑的制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原有计划是由英国专辑制作人肯·尼尔森 制作专辑中的多数曲目,但乐队对他们与其共同创作的很多歌曲并不满意,故最终放弃了这些歌曲。专辑的封面由色彩和方块组合而成,是博多码 (Baudot Code)的一种艺术表示形式。
专辑包含12首曲目和一首隐藏曲目,“Til Kingdom Come”。 它没有在专辑封套上印出,只在光盘上和专辑内页的列表中被标记为“+”。这首歌最初计划是让美国乡村音乐创作歌手 约翰尼·卡什 和克里斯·马丁 共同演唱,但是卡什在能够参与制作前就不幸去世。[ 1] 曲目“Talk ”本来是打算作为B面 歌曲,在专辑之后随“Speed of Sound ”单曲发行。2005年3月,“Talk”的一个版本在互联网上被泄露[ 2] ,其歌词不同于最终出现在专辑中的版本。[ 3]
最初传言专辑将被命名为“Zero Theory”。根据马丁的说法,专辑名称中的 X 和 Y 代表了生活中的高潮和低谷。[ 4] 经过发布前的大量宣传活动,《XY密码》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夺得了包括英国和美国在内的很多地区音乐榜单的榜首,其中在美国地区是他们第一次夺得头名。《XY密码》是2005年发行的专辑中销售量最多的,单在2005年全球累计销量就达到了830万张。至今,这张专辑在全球已经售出了超过1300万张。
背景
2004年3月,酷玩公布了他们制作《XY密码》的细节,尽管最初计划是在这一年让乐队避开公众关注。主唱克里斯·马丁 说,“我们真的觉得我们需要一段远离注目的时间,我们今年肯定不会发布任何的东西,因为我觉得人们有点厌倦我们了。”但是由于他们的第二张专辑 A Rush of Blood to the Head 的成功所带来的压力,这个计划未能实现,但是他们仍试图“做出任何人听过的最好的东西”。[ 5]
在此次公布之前,马丁、吉他手强尼·邦蓝 和英国专辑制作人肯·尼尔森 已经开始在芝加哥 制作样本唱片 。乐队随后在2004年1月进入位于伦敦的录音室。[ 6]
录制
乐队为制作专辑花了18个月。[ 7] 最终发行的专辑是制作时第三次推倒重来的版本,于后期的录音期录制,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XY密码》可以被看作是酷玩的第五张专辑。[ 8] 乐队并不满意第一次与尼尔森合作的录制成果。尽管尼尔森制作了乐队的前两张专辑,他还是被乐队辞退,实际上禁止了他参与专辑制作,其合作制作的歌曲也被放弃。
专辑最初设定的发行时间在2004年,乐队因此被迫将专辑发布延期到2005年1月。但随着新目标日期的临近,乐队再一次放弃了已有的歌曲,认为它们“平面”和“缺乏激情”。[ 8] 在此次录音期间共写了60首歌曲,其中的52首被放弃。[ 9] 乐队开始为计划中的巡回演出排演歌曲,却发现它们的现场版本要好于录音室录制的效果:“我们意识到我们并没有合适的曲目,而因为我们开始(不断地)演奏它们,其中某些歌曲逐渐地在现场演唱时听起来好于录制效果,所以我们决定回去重新录制。”吉他手强尼·邦蓝 说乐队制作专辑时在“每一个方面”力图让自己做到更好,但是他们觉得专辑听起来相对于之前的作品反而像是在退步。[ 10]
在对完美的追寻中,酷玩不得不“精益求精并努力工作将事情做好”[ 8] 乐队选择了曾经混音处理了 A Rush of Blood to the Head 中大量曲目的 Danton Supple 来督制《XY密码》。[ 11] 当一月来临时,乐队必须要完成专辑,他们意识到“对录音的期望继续增长”的压力,而“完成它变得越来越困难”。[ 8] 最终,乐队决定使用曲目“Square One”。它被马丁描述为“战斗号令”和对他们每一个人“不要为其他任何事或任何人所吓倒”的“请求”。完成这首曲目后,乐队感觉他们可以无需顾虑其他人的要求而作出自己的歌曲了。[ 8] 在这个月中,乐队进入了制作的最后几周,为曲目的最终完成而工作。[ 11]
鼓手威尔·查恩 后来承认乐队当时并不急于完成专辑,“因为再一次巡演的前景是如此地令人畏惧,我们觉得我们应该慢慢来,而且我们想确保它能成为它可能达到的最好”。根据他的说法,乐队没有设定最后期限,这样可以使他们不会感到是被迫完成一件事。当一个合适的期限设下后,乐队比之前的录音期效率更高。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乐队创作了“大约14至15首歌”.[ 12] 关于为何完成得这么晚,马丁补充说他们“……不断给录音(添加)完成最后(的一笔),直到没有时间为止……(他们)当时不会去听它,因为(他们会)想起什么东西然后又返回去重改。”[ 8]
作曲
音乐
酷玩得到了发电厂乐团 的许可,为曲目“Talk”使用“Computer Love”中的主要重复低音组(main riff)。
酷玩乐队提及了专辑创作中受到的多重方面影响。德国电子音乐 先驱发电厂乐团 的影响显而易见:歌曲“Talk ”借用了其1981年曲目“Computer Love”中的合音背景旋律[ 7] 。其他的还包括英国1970年代电音前辈如大卫·鲍伊 和布莱恩·伊诺 。后者后来参与制作了乐队专辑 Viva la Vida or Death and All His Friends 和 Mylo Xyloto ,并在本专辑中作为合成器 背景乐演奏者录制了曲目“Low”。专辑第一首单曲
“Speed of Sound ”,同样从凯特·布什 的歌曲 Running Up that Hill 中的鼓点 得到了灵感。[ 13] 根据纽约时报 的 Jon Pareles,乐队试图将“‘Clocks ’的美感带入”整张专辑,同时借用了像“Speed of Sound ”这样的歌曲中的特色。[ 14] 开场曲目“Square One”使用了交响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Also sprach Zarathustra)中的音乐开头片段,后一作品因作为斯坦利·库布里克 1968年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 片题曲而闻名。标识性的三音符序列的不仅被用于合音器小片段在歌曲中反复出现,也作为副歌中的一部分,由克里斯·马丁用他标志性的假声 唱出。
“Fix You”使用了风琴和钢琴音。[ 15] 歌曲开头以低音量的电子风琴谣曲 引导,伴随着马丁的假声演唱。[ 16] 接下来原声吉他和钢琴逐渐参与演奏。进行到歌曲中部时声音突然陡变,悲沧的三音符 吉他音以富感染力的弱拍节奏响起。其乐器组织编排了旋绕于背景音中教堂式风格的风琴声,[ 17] 钢琴音符,原声和电吉他的即兴重复段,以及现场跟唱者的合唱声。[ 18] “The Hardest Part”包含了一曲更快速的钢琴谣曲,以一个重复的二音符钢琴低音组 开头,以及一只简单弹唱的吉他。[ 19] 歌曲以乐队对乐器低音组的继续演奏减弱而结束。[ 19] “Talk”的音乐主要建立于一支由强尼·邦蓝 演奏的吉他弹拨。[ 20] [ 21] 曲目使用了一种催眠术般的速度,配合威尔·查恩 节拍器式的鼓点,在歌曲结尾声音逐渐弱减时还加入了一种类似于铙钹的声音。[ 20] [ 21] “Speed of Sound”是一首类似的歌曲,但其音乐主要基于钢琴。歌曲也得益于不停断的装饰性的键盘音组以及音节更细碎的副歌,[ 22] [ 23] 歌曲从而逐渐演变为低音鼓节拍和充满合成音的副歌。
歌词
从歌词上来看,X&Y 显然偏离于之前专辑的写作方式。在他们之前的作品中,马丁多数情况下用英文的第一人称“我”来演唱,而专辑更多改用第二人称“你”。[ 14] 相应地,专辑中的歌曲反映了马丁的“困惑,畏惧,希望和爱”,歌词“真诚而模棱两可”。[ 24]
包装
博多码是X&Y 封面艺术主题。
X&Y 的封面艺术是由二人设计团队Tappin Gofton 设计,团队由Mark Tappin 和 Simon Gofton组成。 图像由颜色和方块的组合构成,是博多码 (Baudot Code)的一种图像表达方式。博多码是一种早期形式的电报通讯代码,使用0和1构成的序列 来实现通信。这种编码是由法国人伊米尔·博多 于1870年代发明的,是一种被广泛使用于地面和电报通讯的方式。[ 25] 但由于设计时对编码符号与数字转换方式的错误理解,封面的博多码代表的不是“X&Y”,实际上应该翻译为“X96”。[ 26]
发行与宣传
2005年至2006年宣传《XY密码》的Twisted Logic巡演 。
X&Y 本来是计划在2004年发行,而早期的新闻指出专辑至少要到2005年才能推出。[ 6] 但是由于乐队的个人偏好,早期几次录制的歌曲被废弃,导致预期的发行时间被推迟到了2005年1月。然而期限过后专辑继续跳票,乐队设立了新的发布日程表。在2005年初,有传言专辑将被命名为“Zero Theory”,而专辑的目标发行时间被定到了2005年3月到5月之间。[ 11] [ 27] 在4月初,乐队终于最终确定了专辑的曲目列表。[ 3] ? 最终,专辑于2005年6月6日由帕洛风唱片 在英国发行。Capitol唱片 接下来于6月7日在美国发行了专辑。在某些地区,专辑使用了被称为Copy Control 的防拷贝系统。在2008年,Capitol发行了重新制作的双碟黑胶版唱片,作为其“From the Capitol Vaults”系列收藏。
在专辑发布前的大约三个月,酷玩开始在现场表演中演奏新专辑中的数首歌曲。乐队在KCRW电台 年度的“A Sounds Eclectic Evening”中的演出成为了被大力报道的对象。他们表演了5首《XY密码》中的歌曲,以及他们之前的一些受欢迎曲目。在其中“The Scientist”曲目的演唱中,马丁反向演唱了其中的一段。这是他在拍摄其 MV 时练成的技巧。[ 28]
专辑有四首单曲 全球发布:2005年的“Speed of Sound”、“Fix You ”和“Talk”,以及2006年的“The Hardest Part ”。 第五首单曲“What If”于2006年6月在位于法国 以及比利时 和瑞士 的法语区电台发布。一张商业唱片也在比利时发布,包含了与“The Hardest Part”(“How You See the World”在伯爵阁展览中心 (Earls Court Exhibition Centre)的现场录音)相同的B面 ;它同样也在其他欧洲 地区和日本 、澳大利亚 的市场发行。单曲还包含了“Tom Lord-Alge混音”版的“What If”(不同于专辑版本)作为A面。最后,2007年,为了配合乐队的拉丁美洲 巡演活动,“White Shadows ”在拉美地区作为单曲发行。它也补全了专辑的在这些地区发布的特别“巡演版”。[ 29]
反响
评价
X&Y 在2005年发布时,其综合受欢迎程度是积极的。根据评论聚合类网站 Metacritic 综合33份评论的结果,专辑得到了72分(100为满分)。[ 30] Allmusic 的编辑 Stephen Thomas Erlewine 称赞《XY密码》为“……一张好唱片,有活力、专业而且自信,作为‘A Rush of Blood to the Head’的后续,音响上是令人满意的”,称其为“无暇的”和“强烈的、技艺高超的专辑”。但是 Erlewine 对马丁的歌曲创作有意见,认为专辑反映了马丁的“唯我主义是一条死路,损害了乐队的境界”。[ 24] Alexis Petridis 在他2005年3月为卫报 写的评论中表达了自己对专辑的复杂感受。Petridis 赞扬了专辑中的某些歌曲,称它们“被最美妙地组织起来”;但是他抨击了歌词,宣称“它们是如此地缺乏个性,以至于它们听起来不太像歌词了”。[ 7] 与这些积极的评论形成对比的是音乐评论站点 Pitchfork Media,它只给出了10分满分中的4.9分的差评,宣称专辑“……平淡而不令人厌恶,可听但不值得珍藏”。[ 31]
为数不少的评论者(特别是主流媒体)表示《XY密码》没有达到前一张专辑 A Rush of Blood to the Head 设下的标准。酷玩还由于主打单曲“Speed of Sound”和当时乐队最受欢迎的单曲“Clocks ”的相似程度而受到批判。某些人还指出专辑自始至终出现的与爱尔兰乐队 U2 的音乐的显著相似处。[ 14] [ 24] [ 32] 滚石杂志 的 Kelefa Sanneh 对《XY密码》不甚满意,说它相比于“勇敢地争取达到伟大”的 A Rush of Blood to the Head,“没有那么激动人心”。Sanneh 指出专辑是“一支如气球般膨胀了的乐队努力使自己不漏气所发出的声音”和“其中惊人数量的歌曲没有能够飞翔起来”。尽管如此,他还是赞扬了专辑中出现的“听起来酷玩式的动人的歌谣”。[ 32]
商业表现
奖项
曲目列表
除特别注明外,全部歌曲均由四人共同創作。
主唱片 1. Square One 4:47 2. What If 4:57 3. White Shadows 5:28 4. Fix You 4:54 5. Talk(Berryman,邦蓝,查恩, 马丁, Hütter ,Bartos ,Schult ) 5:11 6. X&Y 4:34 7. Speed of Sound 4:48 8. A Message 4:45 9. Low 5:32 10. The Hardest Part 4:25 11. Swallowed in the Sea(Berryman,邦蓝,查恩, 马丁, Menken ,Schwartz ) 3:58 12. Twisted Logic(實際時長4:31,最後30秒為空白) 5:01 13. Til Kingdom Come(隐藏曲目) 4:10 总时长: 62:35
Bonus Tracks 14. How You See the World(只出现在某些日本 发行版本中) 4:04
榜单和销售情况
资料来源
^ Parker, Lyndsey. X&Y From A To Z . Yahoo! Music. 11 March 2006 [2008-09-1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12-12).
^ Simpson, Dave. New Coldplay album sets puzzle for fans . The Guardian (guardian.co.uk ). 2005-04-07 [2008-10-1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11-14).
^ 3.0 3.1 Cohen, Jonathan. Coldplay Finalizes New Album Track List . Billboard (Nielsen Business Media, Inc). 4 April 2005 [2008-09-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5-26).
^ X & Y . Coldplaying.com. [2011-11-2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1-04).
^ Wiederhorn, Jon. Coldplay Want Next LP To Be 'Best Thing Anyone Ever Heard' . MTV. 10 March 2004 [2008-09-1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1-14).
^ 6.0 6.1 Orshoski, Wes. Coldplay Enter London Studio To Begin Work On Third Album . MTV. 29 January 2004 [2008-09-1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1-13).
^ 7.0 7.1 7.2 Petridis, Alexis. Coldplay, X and Y . The Guardian. 27 May 2005 [2008-09-1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11-13).
^ 8.0 8.1 8.2 8.3 8.4 8.5 Montgomery, James. Coldplay's Third Album Is Actually Their Fifth ... At Least . MTV. 26 May 2005 [2008-09-1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1-13).
^ Wild, Debs. Coldplay ezine: Issue 10 (PDF) . Coldplay.com: 5. 2003 [2008-09-25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7-09-28).
^ Brandle, Lars. ' Sound' To Precede Third Coldplay Album . Billboard (Nielsen Business Media, Inc). 11 March 2005 [2008-09-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6-29).
^ 11.0 11.1 11.2 Cohen, Jonathan. Coldplay Goes Back To Basics On New Album . Billboard (Nielsen Business Media, Inc). 12 January 2005 [2008-09-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1-03).
^ Montgomery, James. The Ticking Clocks: New Coldplay Album Pushed Back . MTV. 17 February 2005 [2008-09-1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1-13).
^ Coldplay Premiere 'X&Y' In NYC . Xfm News. 19 May 2005 [2009-03-3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2-11).
^ 14.0 14.1 14.2 Pareles, Jon. The Case Against Coldplay - New York Times . Nytimes.com. 2005-06-05 [2011-10-10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05-08).
^ Coldplay — Fix You . NME . 19 September 2005 [2008-10-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6-25).
^ Coldplay — Fix You review . Virgin Media . 5 September 2005 [2008-10-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12-08).
^ New Singles . Daily Mirror . 2 September 2005 [2009-05-2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6-05).
^ Hubbard, Michael. Coldplay — Fix You — Track reviews . MusicOMH. 5 September 2005 [2008-10-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12-01).
^ 19.0 19.1 Coldplay — The Hardest Part . Last.fm . April 2006 [2008-11-1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10-06).
^ 20.0 20.1 Begrand, Adrien. Coldplay: X & Y . PopMatters . 2005-06-05 [2011-10-2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11-03).
^ 21.0 21.1 Coldplay — Talk . Last.fm . December 2005 [2008-11-1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10-05).
^ Scoppa, Bud. Coldplay — X&Y Review . Paste . 1 June 2005 [2008-08-2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9-11-02).
^ Tangari, Joe. X&Y . Pitchfork Media . 7 June 2005 [2008-08-2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8-08-13).
^ 24.0 24.1 24.2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X&Y: Coldplay . Allmusic. Macrovision Company. [2008-09-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1-03-10).
^ Montgomery, James. Coldplay's Album Cover Decoded (And You Thought The Lyrics Were Geeky ...) . MTV. 8 June 2005 [2008-09-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8-23).
^ Smith, Gil. Teletype Communication Codes (PDF) . Baudot.net. 2001 [2008-07-11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8-08-20).
^ Coldplay - New Album Details Emerge . Xfm . 14 February 2005 [2009-07-2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6-06).
^ Corey, Moss. Coldplay Return To Stage, Debut Five Songs . MTV. 14 March 2005 [2008-09-1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0-04-26).
^ What If . Coldplaying.com. [2008-09-1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1-07).
^ Critic Reviews for X&Y . Metacritic . CBS Interactive . [2011-10-2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8-10-03).
^ Tangari, Joe. Coldplay: X&Y . Pitchfork Media . 2005-06-06 [2011-10-2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4-20).
^ 32.0 32.1 Sanneh, Kelefa. Coldplay: X&Y . Rolling Stone. 16 June 2005 [2008-09-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02-06).
外部链接
录音室专辑 现场专辑 合辑 迷你专辑 巡演 电视节目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