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g M/40 类型 轻机枪 原产地 瑞典 服役期间 1940年代 使用方 參見使用國 参与战争/衝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 研发者 漢斯·勞夫 生产商 衍生型 MG35/36 重量 空槍:
Kg M/40:8.5公斤 (18.74磅 )
MG35/36:10千克(22.05磅)
长度
Kg M/40:1,257毫米 (49.49英吋 )
MG35/36:1,280毫米(50.39英吋)
槍管 长度
Kg M/40:685毫米(26.97英吋)
MG35/36:500毫米(19.69英吋)
子彈
口徑
Kg M/40:6.71毫米(.264英寸)
MG35/36:7.92毫米(.31英吋)
槍管 1根,線膛 ,氣冷式槍管 枪机 发射模式 射速
Kg M/40:480發/分鐘
MG35/36:500發/分鐘
槍口初速 745米/秒 (2,444.23英尺/秒 ) 供弹方式 瞄具 機械瞄具 :準星 及覘孔式照門
Kg M/40 (瑞典語 :Kulsprutegevär M/40;解作「M/40式自动步枪 」)是一款由瑞典 自動武器公司 (Svenska Automatvapen AB)所設計及生產的轻机枪 ,且1940年代獲瑞典陸軍 所採用,發射6.5×55毫米瑞典 口徑 步枪 子彈 。
德国 克诺尔集团 方面也生產了一小批該機槍,供德意志國防軍 和武裝親衛隊 所使用,發射彈藥改為7.92×57毫米毛瑟子彈 ,官方命名為MG35/36A ,儘管該機槍被通稱為「克诺尔」。
歷史
Kg M/40輕機槍是在1930年代初期,由德國馬格德堡機械製造股份公司的槍械設計師漢斯·勞夫 所設計的。然而,1933年11月22日,其專利被賣到瑞典。他有兩個來自瑞典的隨同申請人:伊瓦·施泰克和托斯滕·許古拉。
施泰克和許古拉兩人獲得了雙氣動根管系統和雙扳機結構的专利 ,並且由取得專利的瑞典自動武器公司 生產。這個原型被稱為LH33,結果雖然在當時不獲採用,但仍有少量獲瑞典國防軍 保留。1940年,瑞典對於機槍有著迫切的需要。但Kg M/37(瑞典BAR衍生型)的生產速度相當慢,不適合現代化大量生產。這時,瑞典終於接受了LH33轻机枪 ,並且在後來將其命名為Kg M/40 SAV系統(瑞典語 :Svenska Automat Vapen,意為:瑞典自動武器)。從1940年到1943年,約5,000挺該機槍被交付給軍隊,但該武器的可靠性差劣,結果它們很快就被轉到二線部隊(如瑞典國民警衛隊)使用;而在戰後有更為優良的武器出現以後,該機槍隨即被撤裝。
另一方面,1935年,漢斯·勞夫成為了德国 柏林—利希滕貝格 的克诺尔集团 的經理。1935年9月19日,在柏林—利希滕貝格,他得到了一個類似的、命名為LH35的武器的專利,並且加以修改為LH36,因此他本人把成品命名為克诺尔LH33輕機槍。這個原型後來獲得德國德意志國防軍 和武裝親衛隊 所採用,並且命名為MG35/36。1939年,克诺尔集团槍械設計師溫德林·佩卡拉提出了一些進一步的改進。該武器最有可能只是由克諾爾所設計,但是由斯泰爾兵工廠 所生產。MG35/36的生產數量不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德意志國防軍 和受武器不足所苦的武裝親衛隊 所採用。
設計細節
Kg M/40是德國克諾爾MG35/36輕機槍的發展型,但亦經過一定程度的修改。例如口徑不同、取消了擊發調變 (只能全自動射擊 ),以及對應不同的彈匣。
Kg M/40為長行程活塞氣動式 、氣冷式槍管、開放式槍栓 、純全自動輕機槍。長行程導氣活塞位於槍管上方的長導氣管以內,該導氣管一直延伸到接近槍口。導氣管是藉由兩根彎曲的導氣管,從底部接近槍口部的氣導孔連接到頂部的導氣管。槍管的閉鎖是藉由垂直傾斜式槍機來實現,而垂直傾斜式槍機則是藉由擺動式連接方式與導氣活塞桿連接。
Kg M/40只能使用20發彈匣 供彈,這無疑地限制其火力持續性。其20發彈匣來自瑞典生產的M1918 BAR 修改型(Kg M/21及M/37),而且與FG42 相似的是,從左側面 呈水平狀插入,從右側面拋出彈殼。
Kg M/40亦在導氣管上裝有提把和折疊式兩腳架 。
使用國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