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特别注明外,否則本條目所有时间皆以
西五区(
UTC-5)為準。
2017年NBA總决赛,別名2017年NBA總冠軍賽,是2016-17 NBA賽季的最後一場系列賽程,於2017年6月1日開始至6月12日進行,由東部聯盟冠軍克里夫兰骑士對西部聯盟冠軍金州勇士,比賽採用七戰四勝制2-2-1-1-1的形式。
例行賽戰績較佳的金州勇士有多一場主場優勢,史上首次連續3年NBA總決賽的組合相同[1],前兩年各拿一座NBA年度冠軍。結果金州勇士歷經去年被3-1領先遭到逆轉後,今年反而先連贏3場,雖克里夫蘭騎士扳回一場,但金州勇士仍在下一場封王,系列賽以4-1拿下隊史第5座年度冠軍,凱文•杜蘭特也獲選為2017年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2]
例行賽對戰
日期 |
客隊 |
比數 |
主隊
|
2016年12月25日 |
金州勇士 |
108–109 |
克里夫蘭騎士
|
2017年1月16日 |
克里夫蘭騎士 |
91–126 |
金州勇士
|
晉級過程
例行賽
季後賽
克里夫蘭騎士(中部賽區冠軍) |
金州勇士(太平洋賽區冠軍)
|
4-0擊敗印第安纳步行者
|
第一輪
|
4-0擊敗波特兰开拓者
|
4-0擊敗多伦多猛龙
|
分區半決賽
|
4-0擊敗犹他爵士
|
4-1擊敗波士顿凯尔特人
|
分區決賽
|
4-0擊敗圣安东尼奥马刺
|
前兩年交手
2015年總決賽
當年,勇士隊尋求睽違40年的NBA年度冠軍,騎士尋求1970年創隊以來首座NBA年度冠軍[3];騎士隊在前3場系列賽打完以2-1領先,但騎士隊厄文、落夫因傷無法上場,所以騎士隊三巨頭中只有詹姆士可以上場,因此騎士輸掉接下來的3場比賽[4],勇士以4-2拿下睽違40年的NBA年度冠軍。[5]
2016年總決賽
當年,勇士隊尋求連霸,騎士隊尋求復仇成功;勇士隊在前4場比賽以3-1領先,但騎士隊隨後連贏3場,以4-3拿下隊史首座NBA年度冠軍,成爲NBA總決賽史上首支系列賽1-3落後之下連贏三場的球隊。[6]
參賽球隊
克里夫蘭騎士
騎士隊成為第8隊連續3年闖進總決賽,也是隊史第4次闖進總決賽[7],這一年騎士隊將尋求連霸。[8],隊史曾在2016年拿下NBA年度冠軍;本季賽事中例行賽以東區第二之姿闖進季後賽[9],季後賽首輪橫掃溜馬隊,次輪橫掃猛龍隊,分區決賽以4-1擊敗塞爾提克隊。
金州勇士
勇士隊成為第7隊連續3年闖進總決賽,也是隊史第9次闖進總決賽[7];隊史曾在1947、1956、1975、2015年拿下NBA年度冠軍,在上個賽季的總決賽系列賽被逆轉後,勇士隊與杜蘭特簽約[10],使得勇士隊在本季賽事中例行賽以西區第一之姿闖進季後賽[11],季後賽前三輪分別橫掃拓荒者、爵士、马刺,總決賽開打前在季後賽已12連勝[12];但總教練史蒂夫·科爾因背傷可能無法在總冠軍賽執教[13],連助理教練也掛病號[14]。
比賽過程
第一戰
首節勇士隊柯瑞、杜蘭特各得10分,而騎士隊詹姆斯、歐文分別得13分和9分,使得比分僵持;但次節前段勇士隊擴大領先差距,這節騎士隊單節10次失誤,上半場打完勇士隊以8分領先騎士隊;第三節勇士隊依靠柯瑞三分球和杜蘭特強攻之下,開節拉出一波13-0的攻勢,此節中段騎士隊一度把分差縮小,但隨後勇士隊拉出一波10-0的攻勢,使得勇士隊在第三節打完領先21分;第四節因分差過大而進入垃圾時間,最後,勇士隊在系列賽率先取勝,季後賽13連勝;這場比賽失誤次數懸殊,騎士隊的失誤數為勇士隊的五倍[15],另一方面,這場比賽騎士隊沒有任何抄截。
第二戰
克里夫蘭騎士 113–132 金州勇士
|
每節分數: 34–40、30–27、24–35、25–30 |
得分: 勒布朗·詹姆斯 29 篮板: 勒布朗·詹姆斯 11 助攻: 勒布朗·詹姆斯 14 |
|
得分: 凱文·杜蘭特 33 篮板: 凱文·杜蘭特 13 助攻: 斯蒂芬·柯瑞 11 |
甲骨文競技館,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 入場人數: 19,596 裁判: 斯科特 佛斯特, 湯尼·巴勒斯, 詹姆士·凱珀斯
|
這場比賽騎士隊為了尋求追平,首節藉由洛夫攻勢使騎士隊一度領先6分,但隨後勇士隊拉出一波13-2攻勢超前後,這場比賽就沒有再讓騎士隊領先過,首節打完勇士隊6分領先騎士隊;次節開局,騎士隊罰進一球後,勇士隊拉出一波7-0攻勢,隨後互飆一記三分球後,騎士隊藉由8-0攻勢把比分拉近,第二節末段騎士一度追到1分差,上半場結束勇士隊仍領先3分;第三節開始一分多鐘後,勇士隊藉由柯瑞在一分多鐘內得7分,使領先拉開至10分,隨後騎士隊拉出一波7-0的攻勢後,但騎士隊在接下來將近五分鐘的時間內,僅得兩分,使得勇士隊帶者14分的領先進入第四節;第四節前段騎士緩慢將比分追近,隨後勇士隊拉出一波13-2的攻勢使比分拉開至22分差,使得接下來的比賽進入垃圾時間,最後,勇士隊以19分差贏球,季後賽14連勝,這場比賽柯瑞和詹姆斯都是三双數據[16],是NBA總決賽第一次[17]
第三戰
金州勇士 118–113 克里夫蘭騎士
|
每節分數: 39–31、28–30、23–33、29–19 |
得分: 勒布朗·詹姆斯 39 篮板: 凯文·乐福 13 助攻: 勒布朗·詹姆斯 9 |
|
得分: 凱文·杜蘭特 31 篮板: 斯蒂芬·柯瑞 13 助攻: 德雷蒙德·格林 7 |
首節多次互換領先,在該節末段勇士隊拉出一波10-0的攻勢,首節結束時勇士隊以7分差領先騎士隊,這節,勇士隊共投出8顆三分球,次節前段騎士隊一度追平,隨後勇士隊將比分緩慢拉開,上半場結束勇士隊6分差領先騎士隊;下半場開始,勇士隊先投進一球後,騎士隊拉出一波10-0的攻勢後,有一段時間呈現拉鋸,接近第三節末段時,騎士隊拉出一波9-1的攻勢,勇士隊這節命中率下滑,使得第三節結束時騎士隊領先勇士5分,第四節兩隊拉鋸到後段,比賽最後階段勇士隊拉出一波11-0的攻勢,包含最後一分鐘杜蘭特獨得7分之下,最後,勇士隊以5分差贏騎士隊,取得系列賽聽牌的絕對優勢,並在季後賽取得15連勝。[18]
第四戰
金州勇士 116–137 克里夫蘭騎士
|
每節分數: 33–49、35–37、28–29、20–22 |
得分: 凱文·杜蘭特 35 篮板: 德雷蒙德·格林 14 助攻: 斯蒂芬·柯瑞 10 |
|
得分: 凯里·欧文 40 篮板: 特里斯坦·汤普森, 勒布朗·詹姆斯 10 助攻: 勒布朗·詹姆斯 11 |
速貸競技館,俄亥俄州,克里夫蘭 (俄亥俄州) 入場人數: 20,562 裁判: 麥克·克拉漢, 馬爾克·戴維斯, 約翰·戈布爾
|
本場比賽勇士隊沒有領先過,騎士隊自從開賽時16秒投進第一球後就一路領先到最後,開賽兩分鐘後,騎士隊拉出一波11-1的攻勢,中段領先擴大至16分後,勇士隊展開反擊,拉出了一波12-2的攻勢,這段期間杜蘭特獨得10分,隨後騎士隊再拉出一波15-4的攻勢,把分差拉開,騎士隊首節得到破總決賽紀錄的單節49分,以16分差領先勇士隊;第二節前段騎士隊把分差拉開至19分後,勇士隊拉出一波8-0的攻勢,隨後到上半場結束的期間,騎士隊將分差緩慢擴大,上半場打完騎士隊以18分領先勇士隊,騎士隊在上半場得86分破季後賽的紀錄,兩隊加總154分也破季後賽紀錄,上半場投進13顆三分球破總決賽紀錄;第三節前段及中段勇士隊緩慢把分差縮小,但後段騎士隊拉出一波8-0的攻勢使得第三節打完騎士隊以19分差領先勇士隊,第四節前段勇士隊拉出了一波8-0的攻勢,隨後騎士隊拉出一波7-0的攻勢,使得比賽進入垃圾時間,最後,騎士隊以21分差贏勇士隊,也意味者勇士隊無法以季後賽全勝之姿拿下年度冠軍,此役騎士隊投出破紀錄的24顆三分球[19][20];另外,本場比賽裁判的哨聲多,兩隊合計7次技術犯規[21]
第五戰
克里夫蘭騎士 120–129 金州勇士
|
每節分數: 37–33、23–38、33–27、27–31 |
得分: 勒布朗·詹姆斯 41 篮板: 勒布朗·詹姆斯 13 助攻: 勒布朗·詹姆斯 8 |
|
得分: 凱文·杜蘭特 39 篮板: 德雷蒙德·格林 13 助攻: 斯蒂芬·柯瑞 10 |
勇士4–1擊敗騎士 奪得2017年NBA總冠軍 |
甲骨文競技館,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 (加利福尼亞州) 入場人數: 19,596 裁判: 丹·克勞佛, 愛迪·馬洛伊, 德瑞克·史戴福
|
首節前段,勇士隊連續投進兩記三分球,但這兩記是首節勇士唯二的三分球,隨後勇士隊多次嘗試三分球都沒命中,導致騎士隊拉出一波14-2反超,在首節尾段儘管勇士隊兩度超前,但騎士隊仍帶者4分領先進入第二節;第二節前段騎士隊先把分差拉開到8分後,勇士隊拉出一波28-4的強烈攻勢,不僅超前,加上之後再度拉開,使勇士隊的領先分數來到17分,但這是本場比賽差距最大的時刻,隨後騎士隊隊開始將分差追近,上半場打完勇士隊以11分領先騎士隊;第三節騎士隊將分差緩慢追近至個位數,第三節結束時勇士隊仍有5分領先;第四節前段騎士隊一度只落後一個球權,但隨後勇士隊將領先一度擴大至雙位數,最後,勇士隊以9分差獲勝,拿下2017年年度冠軍。[2]
系列賽球員數據
克里夫蘭騎士
備註:出賽為出賽場數,投籃命中率為系列賽整體命中率,其餘皆為平均值
球員
|
位置
|
出賽
|
得分
|
籃板
|
助攻
|
抄截
|
失誤
|
投籃命中率
|
上場時間 (分鐘)
|
備註
|
凯文·乐福
|
前锋/中锋
|
5
|
16
|
11.2
|
1
|
2.2
|
1
|
.388
|
32.4
|
|
詹姆斯·琼斯
|
摇摆人
|
3
|
0
|
0.3
|
0
|
0
|
0
|
0
|
3.1
|
|
凯里·欧文
|
后卫
|
5
|
29.4
|
4
|
4.4
|
1
|
3.2
|
.472
|
40.9
|
|
德里克·威廉姆斯
|
前锋
|
3
|
2.3
|
0.3
|
0.3
|
0
|
0
|
.333
|
3.7
|
|
伊曼·尚波特
|
后卫
|
5
|
3.6
|
2
|
0.8
|
0.6
|
0.4
|
.235
|
14.1
|
|
J·R·史密斯
|
摇摆人
|
5
|
11.8
|
1.6
|
0.4
|
0.6
|
0.8
|
.541
|
29.8
|
|
钱宁·弗莱
|
前锋/中锋
|
1
|
2
|
3
|
1
|
0
|
0
|
.200
|
11.2
|
|
特里斯坦·汤普森
|
前锋/中锋
|
5
|
5.6
|
5.8
|
2.6
|
0.6
|
1.4
|
.545
|
26.8
|
|
勒布朗·詹姆斯
|
前锋
|
5
|
33.6
|
12
|
10
|
1.4
|
4.2
|
.564
|
42.7
|
平均大三元數據
|
李察·謝佛遜
|
小前锋
|
5
|
5.8
|
2.4
|
0.4
|
0.2
|
0.8
|
.444
|
17.2
|
|
凯尔·科沃尔
|
摇摆人
|
5
|
4.4
|
1.2
|
0.4
|
0.2
|
0.4
|
.368
|
19.9
|
|
德隆·威廉姆斯
|
控球后卫
|
5
|
1
|
1.6
|
1.2
|
0.4
|
1
|
.125
|
12.6
|
|
邓台·琼斯
|
后卫
|
3
|
3
|
1.3
|
0
|
0
|
0
|
.667
|
3.5
|
|
金州勇士
備註:出賽為出賽場數,投籃命中率為系列賽整體命中率,其餘皆為平均值
球員
|
位置
|
出賽
|
得分
|
籃板
|
助攻
|
抄截
|
失誤
|
命中率
|
上場時間 (分鐘)
|
備註
|
派屈克· 麥考
|
后卫
|
5
|
2.2
|
2
|
0.4
|
0.2
|
0.2
|
.273
|
7.4
|
|
贾维尔·麦基
|
中锋
|
4
|
2.8
|
2.5
|
0.8
|
0
|
0.3
|
.667
|
6.3
|
|
大衛·威斯特
|
大前锋
|
5
|
4.2
|
2
|
0.6
|
0
|
0.4
|
.588
|
10.6
|
|
安德烈·伊格达拉
|
摇摆人
|
5
|
8.6
|
3.4
|
3.4
|
1.2
|
1
|
.529
|
28.4
|
|
克雷·湯普森
|
得分后卫
|
5
|
16.4
|
4.8
|
2.2
|
0.4
|
0.8
|
.429
|
36.8
|
|
詹姆士·麥可· 麥卡杜
|
大前锋
|
4
|
1
|
0.5
|
0
|
0.3
|
0
|
.667
|
3
|
|
伊恩·克拉克
|
得分后卫
|
4
|
4.8
|
1
|
0.8
|
0.3
|
0.5
|
.438
|
11.6
|
|
马特·巴恩斯
|
小前锋
|
5
|
0.6
|
0.2
|
0.4
|
0
|
0.2
|
.333
|
2
|
|
德雷蒙德·格林
|
前锋
|
5
|
11
|
10.2
|
4.8
|
1.6
|
2.4
|
.345
|
36
|
|
扎扎·帕楚里亚
|
中锋
|
5
|
3.2
|
2.8
|
0.4
|
0.4
|
1.6
|
.538
|
13.8
|
|
斯蒂芬·科里
|
控球后卫
|
5
|
26.8
|
8
|
9.4
|
2.2
|
3.8
|
.440
|
38.2
|
|
尚恩·李文斯頓
|
后卫
|
5
|
6.6
|
1
|
1.2
|
0.2
|
0.2
|
.536
|
15.4
|
|
凯文·杜兰特
|
前锋
|
5
|
35.2
|
8.2
|
5.4
|
1
|
2.2
|
.556
|
40.3
|
總決賽最有价值球员
|
紀錄
詹姆斯史上第一位在總決賽平均大三元[22],並在第二場比賽及第四場比賽完成單場大三元,另外,詹姆斯在總決賽生涯大三元總數累積到9次,超越魔术师约翰逊的8次成為史上最多[23],另外,由於勒布朗所屬的騎士隊在總決賽系列賽不敵勇士隊,成為首位在總冠軍賽拿下大三元仍然輸掉系列賽的球員。[24]
勇士隊在這個系列賽4勝1敗,加上先前的系列賽12場全贏,在這個系列賽戰績為16勝1敗,打破湖人隊所寫下的15勝1敗,成為史上勝率最高的球隊,另外,勇士隊在這個系列賽5場均得分為121.6分,是聯盟自1967年以來總決賽最高場均得分紀錄,當時76人隊6場平均得到124.5分。[25]
後續
贏得2017年總決賽的勇士隊在6月15日上午10時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舉行盛大的遊行活動,吸引150萬的球迷目睹[26],而騎士隊在衛冕失利後多次嘗試透過交易補強,目的是希望在下個賽季能重返榮耀。[27]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
|
1940年代 | | |
---|
1950年代 | |
---|
1960年代 | |
---|
1970年代 | |
---|
1980年代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