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大韩民国国会选举|
|
|
投票率 | 77.1%(▲4.2%)
|
---|
|
多數黨
|
少數黨
|
|
|
|
领袖
|
朴正熙
|
李哲承
|
政党
|
民主共和党
|
新民党
|
代表选区
|
不參選 (總統)
|
全羅北道全州市・完州郡
|
上届结果
|
73席
|
52席
|
选前席次
|
67席
|
53席
|
赢得席次
|
68席
|
61席
|
席次差额
|
▼5席
|
▲9席
|
民選得票
|
4,695,995
|
4,861,204
|
得票率
|
31.7%
|
32.8%
|
得票变动
|
▼7.0%
|
▲0.3%
|
|
|
第三大黨
|
|
|
|
|
领袖
|
梁一東
|
|
政党
|
民主統一党
|
|
代表选区
|
首尔特別市城东区
|
|
上届结果
|
2席
|
|
选前席次
|
3席
|
|
赢得席次
|
3席
|
|
席次差额
|
▲1席
|
|
民選得票
|
1,095,507
|
|
得票率
|
7.4%
|
|
得票变动
|
▼2.8%
|
|
|
1978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朝鮮語:대한민국 제10대 국회의원 선거/第十代總選)是韓國第10次国会選舉,該選舉於1978年12月12日舉行。
背景
這次選舉是在第九屆國會任期(6年)屆滿之際舉行的。隨著朴正熙維新體制的統治进入第七年,體制的弊端逐漸顯現。另一方面,作为韩国重要支持者的美國,對韓國壓迫人權的批評越來越強烈,特别是1976年3月1日明洞事件(三一民主救國宣言事件)中金大中等人被逮捕後,美韩裂痕進一步加深。1977年以人權外交聞名的吉米·卡特就任美國總統,並表達了對朴正熙独裁政权鎮壓人權的不滿,要求釋放金大中。同时韩国国内學生運動和反對運動又開始抬头,对朴正熙独裁政权施加压力。
经济方面,1977年韩国出口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并首次實現貿易順差,虽然經濟表現不錯,但由於資本投入過多、物價飛漲、技術工人不足等原因,使韩国经济发展遭遇阻力。
基本情形
- 總統:朴正熙(民主共和党)
- 改選議席數:231席
- 選舉制度:
- 選舉人數:19,489,490名
结果
執政的民主共和黨仍为第一大黨,获得擁有68個席位,新民黨获得61個席次。不過從得票率來看,不僅在城市地區,在農村地區也表現出色的新民黨,以微弱優勢超越共和黨(31.7%),成為得票第一大黨(32.8%)。選舉結果反映,民眾對反對黨的支持和對維新體制的強烈不滿。
- 投票日:1978年12月12日
- 投票率:77.1%
- 选举人数:19,489,490名
- 投票者数:15,023,370名[1]
党派別議席数[2]
党派
|
得票数
|
得票率
|
議席数
|
民主共和党
|
4,695,995
|
31.7
|
68
|
新民党
|
4,861,204
|
32.8
|
61
|
民主統一党
|
1,095,057
|
7.4
|
3
|
無所属
|
4,160,187
|
28.1
|
22
|
总统推荐
|
|
77
|
合計
|
14,812,443
|
100.0
|
231
|
當選議員
區域議席
民主共和党 新民党 民主統一党 無所属
推薦議員
推薦議員任期3年,原定1981年改选,但1979年朴正熙遇刺,第四共和国终结,1980年第五共和国憲法通過,推薦議員制度废除。
遞補
后续
选举后隔年发生第二次石油危機、YH事件,反維新体制的鬥爭愈演愈烈。同年10月新民黨總裁金泳三,因在《紐約時報》記者招待會上發表言論而被逐出國會,導致釜馬民主抗爭,最终促成朴正熙遇刺案,终结大韓民國第四共和国。
参考资料
|
---|
總統選舉 | | |
---|
國會議員選舉 | 第一共和國 | |
---|
第二共和國 | |
---|
第三共和國 | |
---|
第四共和國 | |
---|
第五共和國 | |
---|
第六共和國 | |
---|
|
---|
| |
---|
国民投票 | |
---|
地方選舉 | |
---|
再補缺選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