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添泉

黃添泉臺灣話N̂g thiam-tsuân,1910年—1978年1月16日),台南縣關廟鄉山西村人(今台南市關廟區山西里)。布袋戲界人稱「仙仔師」,台南「玉泉閣」的創立者,為南部布袋戲「五大柱」和「四大演師」之一。

生平

啟蒙和演出學藝

明治43年(1910年)生於台南縣關廟鄉山西村,父親黃春源原先為戲班的戲班長,後來自組戲班,並外聘演員演出,但囿於外聘人手受檔期配合、價格高低等因素,使得黃春源常常面臨主演反悔拒演的情況。而黃添泉成長於布袋戲班,自幼的耳濡目染培養了他對布袋戲的興趣,也時常拿著戲偶要求兄長教他基本技巧。1923年,因外聘的布袋戲師傅再次誤期,黃春源想到黃添泉平時練習有模有樣,便拉來正就讀公學校五年級,年僅13歲的黃添泉登台臨演,沒想到演出受到了觀眾的肯定。自此,黃添泉便隨著父親的戲團開始在台南鄰近各地演出。[1][2]

1923年,四處演出的黃添泉雖有天分和名氣,卻苦於師出無門,難免會影響到他人對其技術的信心。當時關廟山西宮聘請到布袋戲著名演師,「瑞興閣陳深池(1899年-1973年)到場演出,而黃添泉得到了在陳深池面前表現的機會,之後順利拜其為師,並進行為期二十七天的習藝,學習如何鋪陳劇情以及掌握角色口白。[3]

「玉泉軒」的「仙仔師」

1924年,14歲的黃添泉在公學校畢業後,便自組戲班「玉泉軒」。有次黃添泉應邀到台南市「十六寮」(今安南區一帶)演出,當時約有一、二十棚戲對台演出,其中黃添泉的布袋戲贏得了最多的觀眾,也因為年歲尚小便擁有了精湛的技術,黃添泉便被人稱為「囝仔仙」,待其後年歲漸長,戲界遂改稱其為「仙仔師」。[4][2]

「玉泉軒」在「仙仔師」黃添泉的努力經營下,成為當時臺南州知名的布袋戲班。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政府強力推行皇民化運動,禁止民間一切傳統祭祀節令或戲劇演出,並強制解散傳統劇團,導致大量布袋戲演師轉業,「仙仔師」黃添泉也轉以替中藥房賣藥或畫炭筆肖像營生,而在日本政府強迫其做勞務工時,黃添泉因身有舊疾不勝操勞,於是監工便命他專門講古慰勞同伴。[3][2]

1942年,日本皇民奉公會成立「台灣演劇協會」,以統一管理的人形劇團進行民間慰勞演藝活動,從而達成為「皇民化」宣傳的目的,而「仙仔師」黃添泉被推介參加台北的小西園人形劇團,隨後又回到南部加入了東光人形劇團,並成為當中主要演師之一。直至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仙仔師」黃添泉才再度以「玉泉軒」之名,重回布袋戲演出。[1]

晚年

1950年,黃添泉與侄兒黃秋藤將兩人各自擁有的戲團合併,成立「玉泉閣」。

「仙仔師」黃添泉晚年仍堅持著布袋戲傳統技藝,而歷經長子黃秋揚罹癌病逝,逐漸淡出布袋戲舞台的黃添泉,於1977年4月20日(民國六十六年農曆三月初三),台南縣仁德鄉中洲的上帝公廟(今台南市仁德區中洲里的仁德北極殿)完成生前最後一場正式演出。後於1978年1月16日(民國六十六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辭世,享壽六十七歲。 [1]

依台南以南的民間及藝界,對當時演藝的名師做出的評比,黃添泉為南部布袋戲「五大柱」和「四大演師」之一,而戲界也多以「仙仔師」稱呼之。[4][3]

「玉泉閣」布袋戲團之沿革

「玉泉閣」布袋戲團,為一個泛指,其中包含了「玉泉閣」、「玉泉閣第二團」、「正玉泉」與「真玉泉」四個戲團。近百年來,「玉泉閣」布袋戲團於布袋戲史上的各個時期,不論是「古書戲」時期、「劍俠戲」時期、「皇民化」時期,還是「金剛戲」時期,都未曾缺席。[1]

「玉泉閣」在1950年創立,是由黃添泉的「玉泉軒」及他的徒弟兼姪兒黃秋藤的「新光軒」合併而成。創立之因與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件有關,當時政府為防止群眾聚集,故禁止露天戲台的演出,黃添泉便與黃秋藤協議一同進軍內台戲院,但兩人感覺「玉泉軒」與「新光軒」中,軒的格局小,便決議改名為「閣」,之後便以「玉泉閣」的班名進軍內台。在此時黃添泉更將宋江陣頭及迎神賽會的對打招式融會貫通,並使用於布袋戲武戲的對打中,也成為「玉泉閣」演出的特色之一。[1][3]

1953年黃秋藤向黃添泉提出想自立門戶之想法,並向黃添泉請示分團的名稱,黃添泉授意可使用「玉泉閣第二團」之名。[1]

1960年黃秋藤在某次演出中,受當地員警的刁難,扣押了「玉泉閣第二團」的職業演出團體登記證。出於危及,黃秋藤便用他太太的名字,創立了「正玉泉」此名。後黃秋藤透過立委拿回了「玉泉閣第二團」的登記證,但也未註銷「正玉泉」的登記證。1976年其子黃光華原想承襲「玉泉閣第二團」的登記證,但因為法律緣故,只能以「正玉泉」之名進行演出。[1]

「真玉泉」在1974年由黃秋藤的另一個兒子黃光爵創立。黃光爵於2004年過世後,戲團由其子黃國韋經營。[1]

大致總結「玉泉閣」布袋戲團之沿革。1950 年「玉泉軒」與「新光軒」合團,成為「玉泉閣」。1953 年「玉泉閣」一分為二,衍伸出「玉泉閣第二團」。而 「玉泉閣第二團」,又於 1960年與1974 年,分別衍出「正玉泉」與「真玉泉」兩團。[1]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楊雅琪. 玉泉閣布袋戲團研究.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碩士學位論文, 2004.
  2. ^ 2.0 2.1 2.2 吳, 俊明. 關廟風情香洋歲月:關廟史料風情掌故. 關廟鄉公所. 1999: 95. ISBN 9789570238693. 
  3. ^ 3.0 3.1 3.2 3.3 武戲稱仙開玉泉 -- 玉泉閣黃添泉. 掌中乾坤布袋戲數位博物館.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2). 
  4. ^ 4.0 4.1 黃添泉. 布袋戲主題知識網.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