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

魏博唐朝地名。“魏博”一词原为魏博节度使简称,代指魏博地区。《元和郡县图志[1]》载魏博节度使所辖州六:魏州相州博州卫州贝州澶州。县四十三。治所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北)。所在地区地处河北南部、黄河以北,西依太行,东南靠黄河,南为河南。

明代王夫之言,魏博者,天下强悍之区。认为汉光武自用河北之兵以平寇乱,遂屯兵黎阳,定为永制,而东汉以强。认为其民习于强而以弱为耻。唐藩镇时代,河北三镇倚魏博之强而存在。黄巢横行天下,却从未侧目河北[2]

历史

春秋时,齐晋角逐于此。及战国之季,魏国于此拒赵、抗齐。自秦国之后,魏博地区的黎阳、白马之险,甲于天下。刘邦、项羽之胜负,于此而分。袁绍、曹操之成败,再此而决。西晋末、五胡、北魏、东魏,魏博地区皆是南北交通要津。隋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以郡降李密,请改为魏州,又请西区魏郡。李密从之,而军声振于河北。窦建德及刘黑闼皆有问鼎中原之志,而都争魏州以临黄河。[3]

唐朝得魏州,亦视为重镇,唐武德四年復爲魏州置總管府,尋改爲都督府貞觀初年省。龍朔初年,改爲冀州又爲大都督府,督貝、德、相、棣、滄等州。咸亨中,復故。天寶初年,魏郡治元城縣。乾元初(758年),時值安史之乱末期,復于魏州尋置魏博節度,亦曰天雄軍[4]田承嗣魏博节度使。田氏的魏博,成为不服从朝廷的河朔三镇之一。

安史之乱后,魏博节镇成藩镇首藩,势力强大不听唐朝政府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田悦反叛朝廷魏王,改魏州为大名府朱温据有汴州,倚魏州为肩背。後魏州为李存勖所得,而后梁灭。其后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其后魏州兵變,李嗣源因魏州士卒擁戴而得大寶后周郭威時,又复自邺都南向,后汉政权因而徙鼎。至宋朝,魏州成为中原政权镇抚河北、对抗契丹的重镇,宋建陪都于魏州。[4]

辖区

短期管辖

注释

  1. ^ 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六
  2. ^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七
  3. ^ 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六北直七。
  4. ^ 4.0 4.1 《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六北直七。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