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燮(1879年1月20日—1958年6月7日),字吹万,通稱高吹萬,别署有黄天、志攘、吹万、炊万、时若、寒隐、寒蚓、寒鸦、慈硕、蚁民、寒葩、懒牛、无忧子、书骏子、退密翁、安隐老人、孤冢诗人等,斋名葩庐、格簃、卷窝、风雨鸡鸣之室、苟全性命之室等,男,江苏金山县张堰镇人(今上海金山区)人,清末民初舊體詩詩人、書法家、藏書家、孔學大儒,尤以其藏書保存了國學聞名。
生平
高燮是江苏金山县张堰镇人(今上海金山区)人,生于清光绪4年12月28日(1879年1月20日)。与名士高旭(高天梅),高增等均出于金山高氏。[1]。
1899年(22歲)秀才中式後脫離科舉,領導國學商兌會(以國學搶救、凝聚清末民族意識的文人組織),是《國學叢書》的主要編選者。[2]与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齐名晚清“江南三名士”,
1907年,高吹万接触到柳亚子,由于柳亚子与其侄高天梅为同学。辛亥革命后,他与妻子顾葆璇与长子君介一起参加南社。后与柳亚子、姚石子到杭州游玩,所写诗作结集为《三子游草》。其后南社内部爆发矛盾,柳亚子驱逐成舍我、朱鸳雏遭到反对,被迫退出,蔡哲夫推高燮为社长,但被辞让,姚石子得以继任。柳亚子成立了新南社。吹万与高天梅、姚石子、姚鹏雏、陈蜕庵、李维翰等发起国学商兑会,刊有《国学丛选》,又创立寒隐社,编有《寒隐庐丛书》。[3]
1937年因日军侵华而避难上海,藏书多被毁。其幼女、长女先后去世。[4]解放后把所藏《诗经》残书捐给国家,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1958年6月7日逝世。[5]
成就
吹万工于书法、绘画,其家乡闲闲山庄藏书有30余万。曾修《金山县志》,致力于多种公益事业,如疏通河道、修桥铺路、筑堤植树以及教育事业。
家族
其孙高锟是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參考文獻
- ^ 南方网·广东地市新闻:饶锷与高吹万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9-27.
- ^ 楊宏(2009),《高吹万藏书活动研究--以复旦大学“葩庐”诗经藏书为中心》,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09-04-12.
- ^ 郑逸梅,清末民初文坛轶事. 上海市:学林出版社 , 1987
- ^ 高燮传略.高燮集
- ^ 郑逸梅编著,南社丛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