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8′10.3″N 116°22′42.1″E / 39.969528°N 116.378361°E / 39.969528; 116.378361
马甸清真寺 |
---|
|
|
地址 | 马甸南路7号 |
---|
分类 | 古建筑 |
---|
时代 | 清 |
---|
编号 | 2-? |
---|
认定时间 | 1999年1月 |
---|
马甸清真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马甸南路7号,是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1][2]
简介
马甸,原名马店,在德胜门外,为回族聚居区。马甸位于德胜门外关厢以北,京藏高速公路以西,南起北京北三环,北到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明朝建北京城后,马甸便是从德胜门北通清河、沙河、昌平、十三陵、古北口、延庆、张家口的要道。明清时期,每年从北方和西北来为朝廷进贡的马队,将马中的上等选为御马进贡皇家,次等分赠文武百官,淘汰下来的马匹作为民用就地出售。贩运马、牛、羊、骆驼的客商也常在马甸住宿。马甸自然形成交易市场。马甸的回族大多来自西北,特别是陕西。因马、牛、羊、骆驼行业扩大,马市迁到德胜门外关厢(鼎盛时期有马店48家),牛店迁到北小关,羊店集中在马甸,北京民间曾流传“马甸无羊市无肉。”[1]
马甸清真寺创建于清朝康熙年间。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修,当地13家羊店及各界人士捐银计三千多两。重修完工之后,16间大殿前有九级台阶,大殿门柱上有穆罕默德训义的抱柱联:“生天生地更生生,化人化物能化化。”大殿内有窑殿,大殿外尚有其他房屋21间,左边为讲学经堂,右边为清真小学讲堂及乡老起居所。重修完成后,撰立《重修京都德胜门外马甸礼拜寺碑记》,如今该石碑仍立在寺内。[1]
1920年代到1930年代,马甸回民在西村建立清真女寺,胡师娘传经领拜。从清朝到1945年,马甸清真寺一直开办大学,讲授《古兰经》并培训阿訇。清真寺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种:马甸羊店每出售一只羊,清真寺收取买卖双方各一分钱;回民住户按月向清真寺交供给;清真寺出租土地百余亩。[1]
1958年,马甸清真寺停止宗教活动,改为工厂,阿訇们参加生产。文革中红卫兵破四旧,拆毁清真寺垂花门及大殿蓝色琉璃顶子,将瓷花大鱼缸、明代古玩、地毯、大铜香炉拉走。古柏也遭到砍伐。[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两次发布专门文件,指示各级政府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1980年,西村女寺被收回,成立回民服务所,又改建为三层楼房的回民托儿所。后来,马甸清真寺收回寺产,恢复原貌,并恢复宗教活动,通过出租部分房屋及开办“穆光牛羊肉店”获得日常经费。1989年,由本地乡老发起,重修了大殿和南北讲堂。[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