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介紹的是氣象名詞。关于人身上有穿著衣物時,不經意地暴露敏感部位,请见「
衣服滑落 」。关于刻意暴露敏感部位的行為,请见「
暴露癖 」。
露點 (英語:Dew point )或露點溫度 (英語:Dew point temperature )是在固定氣壓 和含水量 之下,空氣 中所含的氣態 水 達到飽和而凝結 成液態 水所需要降至的溫度。在這溫度時,凝結的水飄浮在空中稱為霧 、而沾在固體表面上時則稱為露 ,因而得名「露點温度」。
當露點降到冰點 以下時,此時從空氣中析出的水氣並不會結成液態水,而是直接凝固 成固態 的冰,微細的冰粒沾在其他物體的表面上型成霜 ,這時的露點亦會被稱為霜點 (Frost Point)。
簡介
露點與另一個常用濕度指標相對濕度 有所關聯。相對濕度越高,露點會越接近氣溫;當相對濕度達到100%時,露點與氣溫相等。當露點不變時,相對濕度與氣溫成反比。
因為露點跟氣溫還有相對濕度都有關,所以自然界的露點一定會持續變化。
透過露點就可以知道出空氣中的水氣含量,因而露點是一項絕對濕度的指標。而在天氣圖上,一般都以露點來表示氣象站的溼度。
露點亦會被用作計算飞机引擎結冰以及出現霧的可能性,因此,對機師 而言露點是一項重要數據。
解釋
參考「露點溫度圖」,該圖顯示了在不同溫度下,海平面空氣質量可以容納的水氣質量的最大百分比。當溫度上升時,水氣的平衡分壓亦會隨之然上升,從而使蒸發出更多的水氣;反之亦然。亦即,空氣中的水氣增減與其他氣體無關。當溫度到達露點時,不論其他氣體存在與否,露也會開始形成。露點也就是水氣分壓的單調函數 。
人類對高露點時的反應
在高露點時,一般人都會感到不適。由於高露點時氣溫一般都會較高、而導致人體出汗;而高露點有時亦伴隨著高相對濕度、汗水揮發受阻,從而使人體過熱而感到不適[ 1] 。
另一方面,低露點時氣溫或者相對濕度會較低,任何一項都可令人體有效地散熱,因而比較舒適。
在內陸居住的人一般都會在露點到達15℃至20℃時開始感到不適;而當露點越過21℃時更會感到悶熱。
最高露點紀錄
有紀錄以來最高的露點是35℃,於2003年7月8日下午三時在沙特阿拉伯 宰赫蘭 所錄得。當時氣溫為42.2℃,酷熱指數 高達77.7℃[ 2] 。
露點計算
知道相對濕度以及實際氣溫時,露點可以透過以下公式求得近似值:
T
d
=
b
γ γ -->
(
T
,
R
H
)
a
− − -->
γ γ -->
(
T
,
R
H
)
{\displaystyle T_{d}={\frac {b\ \gamma (T,RH)}{a-\gamma (T,RH)}}}
當中的
γ γ -->
{\displaystyle \gamma }
則是:
γ γ -->
(
T
,
R
H
)
=
a
T
b
+
T
+
ln
-->
(
R
H
/
100
)
{\displaystyle \gamma (T,RH)={\frac {a\ T}{b+T}}+\ln(RH/100)}
溫度
T
{\displaystyle T}
和露點
T
d
{\displaystyle T_{d}}
單位為攝氏、相對濕度
R
H
{\displaystyle RH}
為百分比,
l
n
{\displaystyle ln}
則代表自然對數。常數
a
{\displaystyle a}
和
b
{\displaystyle b}
分別是:
a
=
17.27
{\displaystyle a=17.27}
b
=
237.7
{\displaystyle b=237.7}
℃
此公式是基於Magnus-Tetens近似法(Magnus-Tetens Approximation),當中把飽和水汽壓視為溫度的函數[ 3] 。此方法僅在以下範圍時有效:
0℃ <
T
{\displaystyle T}
< 60℃
1% <
R
H
{\displaystyle RH}
< 100%
0℃ <
T
d
{\displaystyle T_{d}}
< 50℃
簡易近似法
當知道乾球溫度 、而相對濕度大於50%時,露點可以用下列的公式求得,其誤差值僅為±1℃。
T
d
=
T
− − -->
(
100
− − -->
R
H
)
5
{\displaystyle T_{d}=T-{\frac {(100-RH)}{5}}}
或者
R
H
=
100
− − -->
5
(
T
− − -->
T
d
)
{\displaystyle RH=100-5(T-T_{d})}
以文字表示,即露點與乾球溫度每相差1℃,相對濕度即下降5%。在這裡乾球溫度
T
{\displaystyle T}
和露點
T
d
{\displaystyle T_{d}}
單位為攝氏、相對濕度
R
H
{\displaystyle RH}
為百分比。
有關此計算法的討論,可參閱美國氣象學會的期刊。[ 4]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