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晉生 (1933年— ),臺灣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專攻宋遼金元 史。為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系學士、歷史研究所碩士、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歷史系博士。曾任臺大歷史系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究員、美國亞歷桑那大學 教授、香港中文大學 講座教授。現任中研院史語所通信研究員、東吳大學 歷史學系客座教授。[ 1] 曾主持《食貨月刊》、《新史學》等歷史雜誌。指導學生有黃進興 、黃寬重 、曾瑞龍 、何冠環 等人。
經歷
陶晉生為中國國民黨 理论家陶希聖 四子,於抗日戰爭 中成長,在香港、桂林、重慶等地讀過五所小學,皆未畢業。
1949年舉家渡臺,同年至1952年,就讀師大附中 ,期間嗜讀中譯的外國文學作品。1952年考入臺大外文系,次年轉歷史系,修習李濟 「考古學導論」、凌純聲 「地學通論」、方東美 「哲學概論」、吳相湘 「中國近代史」、英千里 「西洋文學史」、夏德儀 「中國通史」、姚從吾 「遼金元史」、李宗侗 「中國上古史」、牟潤孫 「隋唐五代史」、勞榦 「秦漢史」、方豪 「宋史」、芮逸夫 「民族學」等課。1956年,取得學士學位,考入歷史研究所,師從姚從吾。碩士論文本欲撰寫宋金關係中的宋高宗 ,後考慮題目可能牽涉臺灣偏安一隅的政局,便改為論述宋金間之采石戰役 ,1959年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後,入伍擔任空軍行政官,於1961年退伍。同年,與李敖 同作姚從吾的國家講座研究助理半年,並申請上美國印第安那大學亞洲研究的獎學金,赴美師從鄧嗣禹 ,以金代女真的漢化為題,1967年獲博士學位。1965至66年,曾回台任教臺大歷史系,其後3年,任教於西密西根大學 。
1969年回台後,任職中研院史語所,並主辦《食貨月刊》,亦任教於臺大歷史系。1976年,開始任教於亞歷桑那大學東方研究系,歷時24年。1983年,曾擔任國家科學委員會 客座教授1年。1987年,擔任亞歷桑那大學東方研究系系主任1年。1988年至90年,擔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1998年,任國科會研究講座。1990年獲中央研究院院士。退休後,任教於東吳大學,並擔任中研院史語所通訊研究員。[ 2] [ 3]
著作
《金海陵帝的侵宋與采石戰役的考實》(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1963)。
《邊疆史研究集——宋金時期》(臺北:商務印書館,1971)。
The Jurchen in Twelfth-Century China: A Study of Sinicization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76).
《中國近古史》(臺北:東華書局,1979)。新版:《宋遼金元史新編》(臺北:稻鄉出版社,2003;2007再版)。
《女真史論》(臺北:食貨出版社,1981;臺北:稻鄉出版社,2003;2010再版)。
《宋遼關係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增訂簡體字版,北京:中華書局,2008)。
Two Sons of Heaven: Studies of Sung-Liao Relations (Tucson: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1988).
《北宋士族——家族‧婚姻‧生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102;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1)。
Excursions in Chinese Culture: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William R. Schultz, co-authored with Marie Chan and Chia-lin Pao Tao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2).
陶晉生、黃寬重 、劉靜貞 合著,《宋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4)。
《中國近代史》(臺北:福懋出版社,2005)。
《歷史的瞬間》(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6)。
《宋遼金史論叢》(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3)。
陶晉生編,《陶希聖日記:1947-1956》(上、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4)。
陶泰來、陶晉生整理,《陶希聖年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7)。
《宋代外交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20)。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民国七十九年(1990年)当选
数理科学组 4人 生命科学组 3人 人文及社会科学组 3人 工程科学组 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