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山

陳伯山(550年—589年),南北朝陳朝鄱陽王,字靜之。世祖文帝陳蒨第三子[1],母親為嚴淑媛[2]

生平

陳伯山為人英偉,舉止閑雅,喜慍不形於色,陳蒨非常器重他。當初陳霸先建立陳朝時,剛剛得到天下,諸王受封時儀注多有闕漏,及至陳伯山受封時,陳蒨意欲隆重其事,天嘉元年(559年)七月丙辰日,封陳伯山為鄱陽王。陳蒨乃遣散騎常侍、度支尚書蕭睿持節兼太宰告於太廟;又遣五兵尚書王質持節兼太宰告於太社。同年十月,陳蒨到臨軒策命,又敕令王公已下並醼於鄱陽王府第。仍授任陳伯山為東中郎將、吳郡太守。天嘉六年(565年),轉任為緣江都督、平北將軍、南徐州刺史。天康元年(566年),進號為鎮北將軍[3]

叔父陳頊輔政時,不欲令陳伯山駐守邊境,遂於光大元年(567年),徙封陳伯山為鎮東將軍、東揚州刺史。太建元年(569年),陳頊即位後,徵陳伯山入朝為中衛將軍、中領軍。太建六年(574年),又任命為征北將軍、南徐州刺史。尋為征南將軍、江州刺史。太建十一年(579年),入朝為護軍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仍給鼓吹并扶。陳叔寶即位後,進號為中權大將軍。至德四年(586年),出為持節、都督東揚豐二州諸軍事、東揚州刺史,加封侍中,餘職並如以前。禎明元年(587年),母親嚴淑媛逝世,因而去職。明年,又起任為鎮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給班劍十人。禎明三年(589年)正月薨,當時年僅四十歲[4]

因為陳伯山性格寬厚,風度儀表優美,又於諸王中年歲最長,後主陳叔寶深深敬重他,每當朝廷有冠婚饗醼之事,必定使陳伯山為主。及嚴淑媛逝世,陳伯山居喪時因為孝順而出名。陳叔寶曾經駕臨吏部尚書蔡徵的府第,因此往弔唁嚴淑媛,陳伯山號慟殆絕,因此,起為鎮衛將軍,陳叔寶仍謂群臣曰:「鄱陽王至性可嘉,又是西第之長,豫章已兼司空,其亦須遷太尉。」未及下詔而陳伯山逝世,後來正值陳朝覆亡,遂無贈諡號給陳伯山[5]

家庭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有三子一孫:

  • 陈君范,隋朝温令。
  • 陈君通,淄州刺史。
    • 陈矩,穆州刺史。
  • 陈君宾,虔州刺史。

資料來源

  • 陳書》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

註釋

  1. ^ 陳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鄱陽王伯山字靜之,世祖第三子也。
  2. ^ 陳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世祖十三男:沈皇后生廢帝、始興王伯茂,嚴淑媛生鄱陽王伯山、晉安王伯恭,
  3. ^ 陳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偉容儀,舉止閑雅,喜慍不形於色,世祖深器之。初高祖時,天下草創,諸王受封儀注多闕,及伯山受封,世祖欲重其事,天嘉元年七月丙辰,尚書八座奏曰:「臣聞本枝惟允,宗周之業以弘,盤石既建,皇漢之基斯遠,故能協宣五運,規範百王,式固靈根,克隆卜世。第三皇子伯山,發睿德於齠年,表歧姿於丱日,光昭丹掖,暉映青闈,而玉圭未秉,金錫靡駕,豈所以敦序維翰,建樹藩戚。臣等參議,宜封鄱陽郡王。」詔曰「可」。乃遣散騎常侍、度支尚書蕭睿持節兼太宰告于太廟;又遣五兵尚書王質持節兼太宰告于太社。其年十月,上臨軒策命之曰:「於戲!夫建樹藩屏,翼獎王室,欽若前典,咸必由之。惟爾夙挺珪璋,生知孝敬,令德茂親,僉譽所集,啟建大邦,寔惟倫序,是用敬遵民瞻,錫此圭瑞。往欽哉!其勉樹聲業,永保宗社,可不慎歟!」策訖,敕令王公已下並醼於王第。仍授東中郎將、吳郡太守。六年,為緣江都督、平北將軍、南徐州刺史。天康元年,進號鎮北將軍。
  4. ^ 陳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高宗輔政,不欲令伯山處邊,光大元年,徙為鎮東將軍、東揚州刺史。太建元年,徵為中衛將軍、中領軍。六年,又為征北將軍、南徐州刺史。尋為征南將軍、江州刺史。十一年,入為護軍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仍給鼓吹并扶。後主即位,進號中權大將軍。至德四年,出為持節、都督東揚豐二州諸軍事、東揚州刺史,加侍中,餘並如故。禎明元年,丁所生母憂,去職。明年,起為鎮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給班劍十人。三年正月薨,時年四十。
  5. ^ 陳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伯山性寬厚,美風儀,又於諸王最長,後主深敬重之,每朝廷有冠婚饗醼之事,恆使伯山為主。及丁所生母憂,居喪以孝聞。後主嘗幸吏部尚書蔡徵宅,因往弔之,伯山號慟殆絕,因起為鎮衛將軍,仍謂群臣曰:「鄱陽王至性可嘉,又是西第之長,豫章已兼司空,其亦須遷太尉。」未及發詔而伯山薨,尋值陳亡,遂無贈諡。

外部連結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南史/卷65》,出自李延壽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