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柏林海林森 Kurzebracker Weg大街40號的紀念雕像
阿爾布雷希特·豪斯費爾 (Albrecht Georg Haushofer)(1903年1月7日—1945年4月23日)是德國地理學傢、外交家、作家和德國納粹主義抵抗運動成員。
生平
阿爾布雷希特·豪斯費爾出生於慕尼黑 ,他的父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退役將軍、並曾經在慕尼黑大學擔任政治地理專業導師的卡爾·豪斯費爾 (1869-1946年)母親是瑪莎·梅耶·多斯(1877年-1946年)。他有一個弟弟,名叫海因茨。阿爾布雷希特·豪斯費爾曾在慕尼黑大學 學習歷史和地理。1924年,他發表了題爲《阿爾卑斯山上的露臺》(Paß-Staaten in den Alpen)的畢業論文,他的導師是埃里希·馮·德里加爾斯基 ,在這之後,他曾經作爲助手與阿尔布雷希特·彭克 一起工作過 [ 1] 。
曾經作爲納粹政壇第二號人物的魯道夫·赫斯 在慕尼黑大學學習期間是他父親的學生,1923年“啤酒舘政變 ”失敗之後,魯道夫·赫斯 與希特勒 被關押在蘭茨貝格監獄 ,卡爾·豪斯費爾 經常去探監,因此阿爾布雷希特·豪斯費爾與赫斯本人的關係也很密切。1935年《紐倫堡法案 》通過之後,由於阿爾布雷希特·豪斯費爾的母親具有一半的猶太人血統,而被歸爲“非純正雅利安人 ”,後來赫斯為阿爾布雷希特·豪斯費爾特意頒發了“德國血統證書 ”[ 2] 。
自1928年至1938年,他擔任了柏林地理學會 的秘書長以及期刊編輯,並以官方身份走訪世界各國,從而積纍了外交經驗。
1933年他又開始在德國公共政策學院 教授地緣政治學,1940年該學校并入柏林大學之後,他執教于外交學院(Deutsches Auslandswissenschaftliches Institut)[ 3] 。1934年至1938年,他還擔任了“里宾特洛甫辦公室 ”顧問。此外,直至1941年他還有時去德國外交部宣傳処工作[ 4] 。
參與反納粹組織
雖然阿爾布雷希特·豪斯費爾身爲納粹政府官員并與魯道夫·赫斯 這樣的納粹要人交往密切,但是他在1930年代中期就開始接觸了反納粹組織。
二戰爆發之後,阿爾布雷希特·豪斯費爾加入到了曾在魏瑪共和國 時代擔任財長的約翰内斯·波皮茨 爲代表的屬於保守主義的納粹反對派。此外,他還接觸了彼得·約克·馮·瓦爾登堡 和赫爾穆特·詹姆斯·馮·毛奇 的“克莱稍集团 ”的反納粹組織以及左翼的“紅色交響樂隊 ”。
在戰前,他與魯道夫·赫斯一道參加了與英國、法國的和談。1941年赫斯私自飛到英國,有人認爲這與他不無關係,這也意味著阿爾布雷希特·豪斯費爾從此失去了納粹高層的保護傘,爲此他曾一度被關進監獄達兩個月,並受到蓋世太保 的監視[ 5] 。
隨著德國面臨著愈加嚴峻的局勢,阿爾布雷希特·豪斯費爾也贊同采用刺殺手段除掉希特勒。1944年7月,刺殺希特勒計劃 失敗之後,作爲牽連者,阿爾布雷希特·豪斯費爾不得不躲藏起來,1944年12月7日,他在巴伐利亞 的一個農莊被捕。並被關押在柏林莫阿比特 監獄。
1945年4月23日凌晨在蘇聯軍隊已經攻入柏林的情況下,阿爾布雷希特·豪斯費爾其他的反納粹人士一道被黨衛隊 集體處決。戰爭結束之後的5月12日,他弟弟海因茨發現了他的遺體。
《莫阿比特十四行詩》(節選)
在被關押在柏林莫阿比特 監獄期間,他寫下了《莫阿比特十四行詩》,共八十首。這個遺作是阿爾布雷希特·豪斯費爾被處決之後,在他的口袋裏發現的。被關押期間,監獄方允許他使用紙和筆,於是他寫下了這部詩。在詩中,他描述了自己在獄中的日日夜夜。他的思緒從莫阿比特監獄飛向了監獄之外的世界,飛向了對他來説非常重要的人們,飛向了他所珍愛的文學和藝術。并為這些珍貴的藝術毀滅感到悲痛,也為導致了這場戰爭的人而感到憤怒 [ 6] 。以下是其中的一首,題爲《我有罪》。
“
《我有罪》
我對法庭判我的罪不以为然。
我不會把它當回事——“參與陰謀詭計”。
出於責任感如果我没有爲國家的未来出謀劃策,我就是一个罪犯。
——————
我有罪。
但并非是你們所認定的,
我早就應該承認我的責任,
我應該更尖銳地譴責邪惡,
我卻始終未能痛下決心。
——————
我在内心中譴責自己,
長期以來我背叛了自己的良知,
我欺騙了自己,也欺騙了他人。
——————
我知道這場災難的整個過程...
我發出過警告----但没有説清楚!
今天,我意識到了我的罪過 .....[ 7]
”
注釋
^ Haushofer, Albrecht, in: Neue Deutsche Biographie, vol. 8 . [Michel, Ursula(1969)P.120-12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02).
^ Herwig, Holger H. (1999) Geopolitik: Haushofer, Hitler and lebensraum, 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22:2-3, 218-241
^ Deutsches Auslandswissenschaftliches Institut . [2024-2-1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2-20).
^ Haushofer, Albrecht, in: Neue Deutsche Biographie, vol. 8 . [Michel, Ursula(1969)P.120-12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02).
^ Kiesel, Helmuth (2019). Trost und Erbauung aus der "schweren Strenge" des Sonetts, in Sonett-Gemeinschaften Die soziale Referentialität des Sonetts. Verlag Ferdinand Schöningh. pp. 257–272
^ "Moabit Sonnets" . [1946-1-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2-21).
^ Berlin at War by Roger Moorhouse「戦時下のベルリン」 高儀進訳 白水社 P.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