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生活津貼簡稱長生津或長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作為《全民退休保障計劃》過渡期設立的一項福利金,支援生活上有經濟需要的長者。此項津貼計劃於2013年4月開始發放,津貼金額則追溯至2012年12月。政府預料會有40萬長者獲得資助,涉及每年額外62億港元公帑開支。另外,在2020年1月1日起推出廣東及福建計劃,方便分別長期居住在廣東省及福建省的合資格香港長者,亦可受惠於相等於香港的福利。
申請條件
現時的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為每月HK$1,515,65歲至69歲長者需要經過入息及資產審查,符合資格才會獲得,而所有70歲或以上的長者均毋須經過任何審查便可以申請領取。
[1][2]長者生活津貼對象為香港65歲或以上的永久性居民長者,申領人需要簡單入息及資產申報,申請資格與當時的65歲至69歲普通高齡津貼相同。申請人必須符合以個人/夫婦為單位的入息及資產規定。[3]現時領取高齡津貼(包括廣東及福建計劃)的70歲或以上長者即使超出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及資產上限,仍然可以繼續領取每月HK$1,515的高齡津貼。
此外,在海外居住的香港人只要合乎申領資格,亦可以委託親友或一些機構(例如長者安居協會),遙距申請長者生活津貼,定期發放至海外港人在當地的銀行戶口。
入息及資產限額
[4]
普通長者生活津貼
(由2022年2月1日至8月31日生效)
|
單身人士 |
夫婦
|
每月總入息 |
HK$10,430 |
HK$15,810
|
資產限額 |
HK$374,000 |
HK$568,000
|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
(由2021年2月1日至8月31日生效)
|
單身人士 |
夫婦
|
每月總入息 |
HK$10,430 |
HK$15,810
|
資產限額 |
HK$163,000 |
HK$247,000
|
長者生活津貼
(由2022年9月1日起生效)
|
單身人士 |
夫婦
|
每月總入息 |
HK$10,430 |
HK$15,810
|
資產限額 |
HK$374,000 |
HK$568,000
|
過去多年的津貼金額
日期
|
普通長者生活津貼
|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
|
普通長者生活津貼 廣東/福建計劃
|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 廣東/福建計劃
|
開始
|
結束
|
2013年4月1日
|
2014年1月31日
|
HK$2,200 將會追溯至去年12月1日起,每月HK$2,200
|
—
|
—
|
—
|
2014年2月1日
|
2015年5月31日
|
HK$2,285
|
—
|
—
|
—
|
2015年6月1日
|
2016年5月31日
|
HK$2,390 將會追溯至2月1日起,每月差額HK$105
|
—
|
—
|
—
|
2016年6月1日
|
2017年1月31日
|
HK$2,495 將會追溯至2月1日起,每月差額HK$105
|
—
|
—
|
—
|
2017年2月1日
|
2018年1月31日
|
HK$2,565
|
—
|
—
|
—
|
2018年2月1日
|
2018年5月31日
|
HK$2,600
|
—
|
—
|
—
|
2018年6月1日
|
2019年1月31日
|
HK$2,600
|
HK$3,485 將會追溯至2017年5月, 由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每月HK$3,435; 而在2018年2月1日5月31日,每月則為HK$3,485
|
—
|
—
|
2019年2月1日
|
2019年12月31日
|
HK$2,675
|
HK$3,585
|
—
|
—
|
2020年1月1日
|
2020年5月31日
|
HK$2,675
|
HK$3,585
|
HK$2,675
|
HK$3,585
|
2020年6月1日
|
2021年1月31日
|
HK$2,770 將會追溯至2月1日起,每月差額HK$95
|
HK$3,715 將會追溯至2月1日起,每月差額HK$130
|
HK$2,770 將會追溯至2月1日起,每月差額HK$95
|
HK$3,715 將會追溯至2月1日起,每月差額HK$130
|
2021年2月1日
|
2022年3月31日
|
HK$2,845
|
HK$3,815
|
HK$2,845
|
HK$3,815
|
2022年4月1日
|
2022年8月31日
|
HK$2,920 將會追溯至2月1日起,每月差額HK$75
|
HK$3,915 將會追溯至2月1日起,每月差額HK$100
|
HK$2,920 將會追溯至2月1日起,每月差額HK$75
|
HK$3,915 將會追溯至2月1日起,每月差額HK$100
|
2022年9月1日
|
2023年1月31日
|
—
|
HK$3,915
|
—
|
HK$3,915
|
2023年2月1日
|
起
|
—
|
HK$4,060
|
—
|
HK$4,060
|
個案覆檢
從2015年開始,社會福利署定期核實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繼續領取津貼的資格。以六年為一個覆檢周期,所有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受惠人必須在每個覆檢周期內接受一次「全面覆檢」及一次「郵遞覆檢」。如受惠人拒絕接受覆檢,社署便會考慮停止向受惠人發放長者生活津貼。如受惠人的入息及/或資產超過限額,社署會停止向受惠人發放長者生活津貼。惟直到目前為止,仍未有任何受惠人未能通過資產或入息審查被停止發放長者生活津貼,只要不涉及嚴重隱瞞,香港政府會從寬處理受惠人超過入息或資產限額的申請。[5]
歷史
根據香港政府的數據,2011年香港的財政儲備有6,000億港元,庫房充裕,但是香港社會仍然有3成長者過着貧困生活,貧富懸殊問題激起了社會對香港退休保障長遠發展的討論,民間團體爭取多年的全民退休保障方案亦成為了焦點之一,儘管得到部分香港市民支持,有社會人士對計劃會否導致大幅加稅有所疑慮。[6]多年來,一些團體及政黨人士都爭取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政府銳意推出長者生活津貼作為過渡期的對應政策[7];但是政府、政黨與社會就應否要設立資產審查,持有不同意見。
背景
2012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之一的唐英年在其政綱宣稱:如其當選,會將香港老人每月津貼增至港幣3000元;另一候選人梁振英則宣稱會推出「特惠生果金」,將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增加一倍[8]。
及後梁振英當選行政長官。2012年10月,政府正式公布長者生活津貼建議細節,符合入息及資產限制人士,每月可以獲得2,200港元津貼。最快可以於2013年3月發放津貼,預料有40萬名長者受惠;計劃涉及每年約62億港元開支,若果不設資產審查,每年開支最高可以達到136億港元。[9]
籌備工作撥款通過
2012年12月7日,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議長者生活津貼;政府提交修訂,刪除文件中涉及逾25億港元的追加撥款,及指出將會將其撥入下年度財政預算案中處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謝曼怡解釋,由於撥款遲遲未有通過,令到長者生活津貼最快只能夠在2013年4月、亦即下次財政年度才能夠推出;因此,政府不需要要求在今年度追加撥款,而是將上述逾25億港元的追加撥款納入下次的《財政預算案》中處理。而由於處理準備事務的人手聘請需要盡快進行,因此開設職位的2千多萬撥款必須盡快處理,以避免進一步影響長者生活津貼的推行時間。就此,財務委員會主席張宇人裁定修訂為新文件,故此立法會議員梁國雄於早前遞交達302項的修訂全部作廢;不過立法會議員仍然可以重新發言或者提出終止動議。經過兩個多小時會議後,再無議員發言或者動議,張宇人於兩度詢問有否新發言後亦都再無議員發言,最終宣布表決。
經過立法會審議近兩個月及逾29小時的拉布後,終於以24票贊成、3票反對及3票棄權通過長者生活津貼涉及的人手的開支撥款[10],政府稱等同通過整個計劃[11][12][13][14][15][16]。但是追溯期由原定的10月因未能通過而改為12月;而發放日期亦由2013年3月延遲至4月[17][18][19][20][21][22]。政府以今個財政年度無法派錢為藉口,大幅修改撥款文件至只申請2,300多萬元為計劃加設職位,隱瞞議員只要通過開位撥款,已等同通過特惠金方案;結果以24票贊成、3票反對和3票棄權通過方案。泛民狂轟政府陰招通過有資產審查方案,做法可恥。[23]
2012年12月10日,社會福利署批出合約,讓承辦商準備相關表格及信件,並且核對和轉換社會保障系統資料等事務[24][25]。
實行
2013年2月底,社會福利署率先向29萬名正在領取高齡津貼及通過入息資產申報的長者發出自動過戶通知書。如果長者仍然合符入息資產限額,則毋須回覆及申請,長者可以自動於同年4月5日開始領取長者生活津貼[26]。此外,獲得社會福利署一次過過戶追溯至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的高齡津貼差額,即合共6,640港元[27]。同年4月2日開始,社會福利署接受長者生活津貼第三階段的新申請,合符資格的長者可以於同年12月31日前申請[28]。
立場
政府
2012年10月,政府公布長者生活津貼計劃細節,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指出,長者生活津貼不同於高齡津貼。其設立為加強支援(1)香港65歲或以上,兼(2)自身有需要的長者的生活開支。[29]香港特區政府強調,長者生活津貼計劃目的不為「敬老」,而是「扶貧」[30]。
政黨
此計劃在2012年10月諮詢立法會前,不少政黨和立法會議員,如人民力量陳偉業要求取消方案中的資產申報,而社民連認為推行長者生活津貼實際上是阻止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的政策。
工黨張超雄認為最立竿見影的扶貧措施就是讓貧窮老人以個人身份申領綜援[31]。
支持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的社民連梁國雄認為推行長者生活津貼實際上是政府阻止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的政策。他在2012年會議上拉布企圖阻止有關撥款。
民間團體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認為長者生活津貼所有開支由政府單方承擔,隨著人口老化加劇,開支會越滾越大,因此並不能代替多方供款的全民退休保障作為解決人口老化問題的方案。[32]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