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革命委员会

贵州省革命委员会
主要领导
主任李再含蓝亦农鲁瑞林马力
机构概况
上级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瘫痪
机构类型省级革命委员会
行政级别正省级
授权法源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49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
1955年2月贵州省人民委员会
1967年2月贵州省革命委员会
1980年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初名毛泽东思想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是1967年2月14日成立的革命委员会,取代当时的贵州省人民委员会,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的最高行政单位。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1980年1月贵州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宣布成立贵州省人民政府,撤销贵州省革命委员会。

背景

1967年贵州革命派造反游行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贵州省委于当日召开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传达《五一六通知》,制定《贵州文化大革命的工作意见》,要求广泛发动群众投入文化大革命。6月6日,《贵州日报》发表《坚决拔掉汪小川反革命反社会主义的黑旗》和《彻底揭穿汪小川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反动本质》两篇文章,对省委宣传部长汪小川进行批判[1]。当晚有千人到贵州日报社贴大字报,提出“要彻底揭露省委‘舍车保帅’的阴谋”,“彻底揭开省委阶级斗争的盖子”,继而又有一些人向省委写质问信。8日下午,中共贵州省委常委会将此事定为反革命事件,进行追查、处理,即“六六事件[2]

8月初,中共贵州省委传达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8月18日,贵阳举行“欢呼毛主席和首都百万群众在一起”的集会和游行,各大、中学普遍建立“红卫兵”组织。9月,贵阳各大学、中学“停课闹革命”。红卫兵在北京接受毛泽东检阅后归来,相继建立“贵阳大中学校红卫兵总部”、贵阳师范学院“六六战斗团”、贵阳医学院“工农红卫兵”及贵州大学贵州工学院贵州农学院的“九一五兵团”和“九一五红卫兵”等组织[3]。之后,机关、厂矿等也成立了“贵州省红色工人战斗团”、“贵阳战斗团”、“贵阳红色保卫战斗团”、“省市文化科研战斗团”等[4]。从10月开始,掀起了“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风暴,贵州省委、贵阳市委在邮电大楼召开检讨大会,被迫承认“犯了方向、路线错误”[5]。12月,贵阳地区40多个造反派组织,联合成立“贵州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总指挥部”[6]

沿革

1967年的贵州省革命委员会

1967年1月中旬,上海造反派率先发动“一月风暴”。1月24日,按毛泽东的指示,时任贵州省军区副政委的李再含等人到北京汇报贵州文革情况,听取了“贵州也要夺权”的指示。1月25日,李再含等人成立了“贵州省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总指挥部”,组织批判并“打倒”了省委、省人委和贵阳市委、市人委,贵州政治工作进而陷于瘫痪,造反派趁机篡夺了领导权[7]。1月25日,“总指挥部”发表通告,宣布接管省委、省人委和贵阳市委、市人委,成立“毛泽东思想贵州省革命委员会”[8]。2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西南的春雷——欢呼毛泽东思想在贵州的伟大胜利》[9]。社论指出:“这个胜利,将引起连锁反应,使西南地区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在夺权斗争中乘风破浪地前进。”[10]2月13日,“毛泽东思想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成立[11]。8月1日,改称“贵州省革命委员会”。12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贵州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核心小组(李再含张明李立孙昌德刘安民康岩中徐英年七人组成)[12]

“造反派”组织之间围绕权力分配展开了激烈斗争,很快分裂成两大派[13]。1967年4月10日至20日,贵州省大中学校红卫兵代表会议(“省红代会”)在贵阳召开。会议确定贵州省各地红卫兵组织统一称“贵州省大中学校毛泽东思想红卫兵”。4月11日,贵阳地区部分大中学校的学生冲击“省红代会”,被称为“四一一派”。5月上旬,四一一派由学校逐步发展到社会,在全省各地区、厂矿都有与当地革委会对立的四一一派。6月8日,贵阳地区“四一一战斗兵团”成立,两派矛盾不断激化并爆发武斗事件[14]。1968年2月,经李再含审批的报告中列出六名贵州省委、贵阳市委领导人的“叛徒”名单,电告中央文革,并与被列为“特务”、“特嫌”的38名厅局级和101名处级干部一起进行关押、批斗[15]

针对贵州出现的问题,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组、中央军委于1969年3月27日发出《对贵州当前文化大革命的指示》和《给贵州部队的指示》,因每一个“指示”都有五条具体内容,又称为“两个红五条”[16],内容要求贵州发展“革命大联合”和“革命三结合”,“拥政爱民”,“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17]。196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下发了解决贵州问题的《中共中央对贵州省核心领导小组〈关于解决贵州省当前若干问题的报告〉的批示》((1969)71号文件),改组贵州省革命委员会[18]。10月26日,中共中央决定调昆明军区副政委蓝亦农兼任贵州省军区第一政委、代理中共贵州省核心领导小组组长,主持贵州工作,调四十三军军长张荣森任中共贵州省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19],明确何光宇石新安李立张明罗锡康张健民刘兴胜鲍德金张琦、朱德兰、刘绍贤徐英年等12人为核心领导小组成员。蓝亦农主持贵州工作后,根据中发(1969)71号文件,组织揭发批判李再含等人的错误和罪行,对革委会进行重组[15]。1971年5月,中共贵州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中共贵州省委恢复[18]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2月,中共中央马力任省革委会主任,同年3月调苏钢任副主任。原省革委会主任鲁瑞林离任,原副主任罗锡康田子明孙昌德,经中共中央批准隔离审查(后被分别判刑)[20]。1977年11月,贵州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选举马力为贵州省革命委员会主任,贾庭三等人为副主任,选举省革委会委员141人,未设常委。1978年5月,贾庭三离任,中共中央通知,由池必卿任省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3月和5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共贵州省委的提名,分别批复秦天真申云浦为贵州省革委会副主任[21]。1980年1月,贵州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改为贵州省人民政府。随后,各州、市、县也相应地改革命委员会为人民政府[22]

组织

2月14日,省革委会颁布《关于成立有关办事机构的通知》,其办事机构有:文化革命领导小组,下设工建交财文化革命办公室、宣教卫文化革命办公室、农林文化革命办公室、干部工作文化革命办公室;保卫委员会;生产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林办公室、工交办公室、基建办公室、财贸办公室;秘书处,下设秘书组、文书档案组、文印发行组、来信来访组、行政生活办公室;接待站[23]

10月25日,省革委会发出《关于贯彻执行〈省革命委员会行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将原中共贵州省委各部委,省人民委员会各厅、局的工作任务,分别纳入革委会下设的五个领导小组[23]

  1. 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管全省政治思想工作。
  2. 生产领导小组,统管全省工农业生产、财贸和基建等工作。
  3. 保卫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治安、保卫、审判、法制教育、劳改管教等项工作。
  4. 国防工业领导小组,代替原省国防工业办公室的全部工作。
  5. 学校工作领导小组,代替原省教育厅的政治和业务工作,并负责全省大中学校的军政训练领导工作。
  6. 秘书处,代替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等[23]

1970年,省革委会机构调整为省革委会办公室、政治部、生产指挥部、人民保卫部、人防办公室[24]

领导

贵州省革命委员会组成[25]

  • 1977年2月-1977年11月
    • 主任:马力(1977年2月中央决定)[26]
    • 副主任:苏钢(1977年3月中央批准任命)[26]

参考文献

  1. ^ 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中国共产党贵阳历史上的今天.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4.12: 164. ISBN 978-7-5098-2922-6. 
  2. ^ 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著. 中国共产党贵阳历史 第2卷 1949-1978.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2.01: 268. ISBN 7-221-09497-7. 
  3. ^ 吴廷述主编;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历史大事记 1929-199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06: 403. ISBN 7-221-05472-X. 
  4. ^ 《贵州通史》编委会编. 贵州通史简编.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5.01: 314. ISBN 7-80170-352-9. 
  5. ^ 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中国共产党贵阳历史上的今天.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4.12: 294. ISBN 978-7-5098-2922-6. 
  6. ^ 贵阳市地方编纂委员会编. 贵阳通史 下.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1.09: 55–56. ISBN 7-221-08877-2. 
  7. ^ 郭德宏主编. 中国共产党图史 中 全3册.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2.04: 330. ISBN 7-5440-5382-2. 
  8. ^ 何任叔主编. 中国共产党贵阳简史. 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2002.11: 124–126. 
  9. ^ 金春明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949-2004 第2版.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4.10: 146. ISBN 7-80136-511-9. 
  10.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25 上 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 党史出版社. 1988.10: 263. 
  11. ^ 龙起佳,范同寿总编;邓功主编;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贵州省志 公安志.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3.04: 91. ISBN 7-221-06180-7. 
  12. ^ 中共中央组织部等编.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第6卷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5-1976.10.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0: 354. ISBN 7-80136-318-3. 
  13.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贵阳市喃明区委员会文史办公室. 南明文史资料选辑 第8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贵阳市喃明区委员会文史办公室. 1990.09: 186. 
  14. ^ 胡一民著. 人生四部曲 一个知识分子干部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回忆实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贵阳联谊会. 2001.10: 263. 
  15. ^ 15.0 15.1 刘夫亚主编;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等编.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组织史资料 贵州省政军统群组织史资料 1927-1987.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7.04: 166–168. ISBN 7-80583-818-6. 
  16. ^ 吴廷述主编;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历史大事记 1929-199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06: 423. ISBN 7-221-05472-X. 
  17. ^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著. 中国共产党贵州简史.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1.09: 147–149. ISBN 978-7-221-09739-2. 
  18. ^ 18.0 18.1 向阳生主编;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贵州省志 党派社团志.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7.04: 67. ISBN 7-221-07686-3. 
  19. ^ 夏军著. 人在路上. 广州:花城出版社. 2015.04: 141. ISBN 978-7-5360-7470-5. 
  20. ^ 何仁仲编. 贵州通史 第5卷.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3.01: 181. ISBN 7-80170-170-4. 
  21. ^ 刘夫亚主编;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等编.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组织史资料 贵州省政军统群组织史资料 1927-1987.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7.04: 506–507. ISBN 7-80583-818-6. 
  22. ^ 汤会琳主编. 贵州省情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09: 174. ISBN 978-7-302-20879-2. 
  23. ^ 23.0 23.1 23.2 《当代贵州简史》编委会编. 当代贵州大事记 1949.10-1995.12.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6.10: 291. ISBN 7-221-04038-9. 
  24. ^ 贵州省档案馆编. 贵州省档案馆指南.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6.04: 448. ISBN 7-80019-612-7. 
  25. ^ 何虎生等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3.05: 689. ISBN 7-80088-393-0. 
  26.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刘夫亚主编;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等编.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组织史资料 贵州省政军统群组织史资料 1927-1987.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7.04: 506. ISBN 7-80583-818-6. 
政府职务
前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 贵州省人民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贵州省最高行政机关
1967年2月-1980年1月
繼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 贵州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