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 中的法律相關內容
僅供參考 ,並
不能 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法律相關的幫助或意見,請諮詢所在
司法管轄區 的法律從業人士。詳見
法律聲明 。
財產來源不明罪 (英語:Property crimes of unknown origin )乃近代為了防止公務員 假借親友或交易 、借貸 名義進行貪污 或收賄 之實,針對有貪污或收賄嫌疑的公務員,或公務員收入明顯不符其支出者,要求交代其財產來源,凡無法說明其財產來源者,即採用有罪推論而設立的罪名。此罪的立法精神在於舉證責任轉換 :一般情況下,為保障被告 的人權 ,舉證責任 在於原告,刑事訴訟 皆採無罪推定原則 ,被告不必自證己罪 ;但此罪則反過來,在查獲被告有貪污或收賄嫌疑的「不明來源財產」時,被告有義務 說明其財產來源。
各地的「財產來源不明罪」
中國大陸
1997年修訂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加入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条文。但該罪的最高刑期只有5年,因此在其立法後,備受質疑其無法有效嚇阻 貪污與賄賂。故在2008年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修法草案擬將其刑上限提高為10年[ 1] 。
台灣
2011年於《貪污治罪條例》修法增列第6-1條,規定涉及特定罪嫌之公務員經檢察官於偵查中,發現公務員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自公務員涉嫌犯罪時及其後三年內,有財產增加與收入顯不相當時,得命本人就來源可疑之財產提出說明,無正當理由未為說明、無法提出合理說明或說明不實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不明來源財產額度以下之罰金。
香港
1970年頒行的《防止賄賂條例 》第10條「財產來源不明罪 」,俗稱「財富與官職收入不相稱 」,簡稱「收入與官職不相稱 」或「財富官職不相稱 」。廉政公署 必需蒐集嫌犯「薪資所得與生活水準顯然不相當」的證據。
澳門
第14/87/M號法律第7條的「不合理富有表象」與第11/2003號法律第28條「財產來源不明罪 」。
新加坡
新加坡《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就规定,财产来源不明“应视为贪污所得”;
新加坡1988年《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第4条规定:“本法认为:一个人所拥有的财产(在本法公布实施之前后已经占有的财产),或其在财产裡的利益与其已知的收入来源不相符合而该人又不能向法院作出合理满意解释时,其财产被视为贪污所得。”这里不明财产就被推定为是贪污所得。
美國
美國是最早實行財產申報制度的國家之一,美國國會對設立財產申報制度之法律的官方命名是《1978年政府行爲道德法 》,它和1976年的《陽光法案 》並非一回事:它們各自的立法目的及所保護的法益迥然有別。
案例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相關研究或論文
参见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 》,明訂各國於「財產來源不明」的「財產非法增加罪」,與在引渡合作中不將腐敗犯罪視為「政治犯罪」……等。
貪污
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