蠍子 (學名 :Scorpiones )是一種有8隻腳的掠食性 蛛形綱 節肢動物 [ 2] ,具有一對可固定獵物的鉗足 與細長且分節的尾,尾部末端為帶有毒液 的螫針 。蠍子的體長約在9 mm(0.35英寸)(Typhlochactas mitchelli )至23 cm(9.1英寸)(斯氏异蝎 )之間。[ 3] 最早的蠍子出現於4億3千萬年前的志留紀 ,在南極洲 以外的所有大陸均有分布,目前現存在蠍目底下有13科共約1750種 [ 4] 。所有的蠍子都具有毒針,但大部分的物種均不對人類造成威脅,甚至在被叮後不需要接受任何醫療支援[ 5] 。目前已知僅有25種蠍子的毒液會對人類生命造成威脅(主要屬鉗蠍科 )。[ 6]
分佈
牠們廣泛的分佈於世界各地,種類超過1000種。主要分佈於熱帶 和溫帶 ,除了南北極和其他寒帶地區,其他地区均有分布。
外部形態
蠍的身體一般可分為3部分,即頭胸部、前腹部和後腹部。頭胸部和前腹部合在一起,稱為軀幹部,呈扁平長橢圓形;後腹部分節,呈尾狀,又稱為尾部。整個身體極似琵琶狀,全身全表面為高度幾丁質 化的硬皮。也有的把蠍體直接分為軀幹部和尾部2部分。蝎子的尾部末端有一个毒囊,内有毒液 ,连一毒刺。蝎子就是用它來杀死猎物和禦敵。 成蝎体长约50至60毫米,身体分节明显,由頭胸部、前腹部和後腹部组成。蝎子体黄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后腹部第五节的颜色较深。蝎子雌雄异体,外形略有差异。头胸部,由六节组成,是梯形,背面复有头胸甲,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背部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3个侧眼;有附肢6对,第一对为有助食作用的螯肢 ,第二对为长而粗的形似蟹螯的触肢 ,可捕食、触觉及防御功能,其余四對為步足。口位于腹面前腔的底部。
毒針與毒液
所有已知的蠍子種類均具有含有多種肽 [ 7] 的毒液並利用毒液來麻痺或殺害獵物。
雖然蠍子可以利用毒液殺死獵物,但牠們依然多半傾向使用蠻力,而毒液有時候則用來自我防衛上。儲存在蠍子尾節 中一對毒囊的毒液含有多種化合物(包括神經毒素 、酶抑制劑 等),可對部分特定的獵物造成多種症狀。在目前已知的超過1,000種蠍子之中,僅有25種能對人類的性命造成威脅,大部分均為鉗蠍科 的成員(包括以色列金蠍 、鱷背蠍屬 、木蠍屬 與肥尾蠍屬 )[ 8] [ 9] 。
来源于蝎子毒液的氯毒素(CLTX)被证明能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结合,已被用作显像剂指导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手术,以及携带放射性同位素和其它疗法到胶质母细胞瘤肿瘤中。
螢光
黑色的蠍子在黑光燈 照射下呈現出藍綠色的螢光
蠍子由於表皮內含有螢光化學物質,因此當暴露在某些波長下的紫外線 (像是黑光燈 )時會散發出藍綠色的螢光 。目前所知的化學物質包含β-咔啉 。手持紫外燈常被科學家用來在夜間田野調查中尋找蠍子。這些螢光物質會隨著每一齡 成熟骨片 硬化時同時累加[ 10] ,也因此只有成蠍會發出比較明顯的螢光。透過身上的螢光,蠍子可以感測到原本不可見的紫外線,協助牠們快速尋找到陰暗處[ 11] 。
生長概況
一般情況蠍子在野外生活,從幼蠍到成蠍約需1000天(2年9個月時間);而在南方或溫室 飼養可大大縮短生長週期。蝎子必须蜕去旧皮方能增长躯体,蝎子一生一般共蜕皮6次[ 12] 。蝎子的寿命一般为為8~9年,長的可達13年[ 13] 。
野外生長
蠍子在野外生長一年中可分為生長期、填充期、休眠期和復蘇期。
生長期:從清明 到白露 (約150~160天),這是蠍子全年中營養生長和繁殖生長最佳時期。
填充期:從秋分 到霜降 (大約40~50天),蠍子積極貯備營養,做好入蟄前的準備。
休眠期:從立冬 到雨水 (約120~130天),蠍子的生長發育完全停頓,處於休眠蜷伏、完全不吃不喝的狀態。
復蘇期:從驚蟄 到清明 (大約30~50天),處於休眠狀態的蠍子逐漸開始甦醒出蟄活動。
溫室飼養
在溫室(或南方)飼養蠍子,像是帝王蠍 和五线滑尾蝎 ,則可大大縮短生長週期。在食物豐富,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一般經8~10個月,幼蠍便可長大;母蠍在一年之中可以繁殖2次,從而基本上改變了蠍子的生長時間和繁殖週期。
生命週期
蠍子的一般壽命大約8年左右,而繁殖生育期約有5年左右。按生長發育階段為分為1-7齡蠍、孕產蠍。其中1-7齡蠍的年齡不是按年度計算,而是按脫衣次數計算。在溫室條件下幼蠍4天左右可長到1~2齡;50天左右可長到2~3齡, 105天左右可長到3~4齡;160天左右可長到4~5齡;215天左右可長到5~6齡大約; 280天左右可長到6~7齡。
生理習性
蠍子屬於晝伏夜出的動物,喜潮怕濕,喜暗懼怕強光刺激。喜群居,好靜不好動,並且有識窩和認群的習性,蠍子大多數在固定的窩穴內結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蠍窩內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處,很少發生相互殘杀現象。但若不是同窩蠍子,相遇後往往會相互殘殺。
蠍子有冬眠 習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驚蟄以後出蟄,11月上旬便開始慢慢入蟄冬眠,全年活動時間有6個月左右。在一天當中,蠍子多在日落後晚8時至11時出來活動,到翌日凌晨2~3點鐘便回窩棲息。這種活動規律一般是在溫暖無風、地面乾燥的夜晚,而在有風天氣則很少出來活動。
蠍子雖是變溫動物 (現稱外溫動物),但它們還是比較耐寒和耐熱。外界環境的溫度在40℃至零下5℃,蠍子均能夠生存。蠍子的生長發育和繁殖,與溫度有密切的關係。氣溫下降至10℃以下,蠍子就不太活動了,氣溫低於20℃,蠍子的活動也較少,它們生長發育最適宜的溫度為25~39℃之間。氣溫在35~39℃,蠍子最為活躍,生長發育加快,生產、交配也大都在此溫度範圍內進行。溫度超過41℃,蠍體內的水分被蒸發,若此時既不及時降溫,又不及時補充水分,則蠍子極易出現脫水而死亡。溫度超過43℃時,蠍子很快死亡。蠍子活動、生長發育和繁殖與溫度密切相關,最佳溫度35~38℃之間。因此,在人工養殖蠍子時,必須注意掌握。
蠍子的生長、繁殖與外界環境的濕度 也有密切的關係。在自然界野生的蠍子,如要久旱無雨,就會鑽到地下約1米深的濕潤處躲藏、隱蔽起來;當陰雨天氣,地上有積水,它們會爬往高處躲避。因此,在養殖蠍子時要十分注意飼料的水分以及飼養場地和窩穴的濕度。一般來說,蠍子的活動場所要偏濕些,而它們棲息的窩穴則要求稍乾燥些,這樣有利於蠍子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如果窩穴過濕,則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蠍子的蛻皮也十分困難;如果蠍子的活動場所過於乾燥,而且投喂的飼料中水分又不足時,也會影響到蠍子的正常生長發育,甚至還會誘發相互殘殺。
蠍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強光的刺激,但它們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陽的熱量,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長發育的速度,以及有利於胚胎在孕蠍體內孵化的進程。據報導和觀察,蠍子對弱光有正趨勢,對強光有負趨勢,但它們最喜歡在較弱的綠色光下活動。
蠍子對各種強烈的氣味,如油漆 、汽油 、煤油 、瀝青 以及各種化學品、農藥 、化肥、生石灰 等皆會極力回避,可見它們的嗅覺 十分靈敏,這些物質的刺激對蠍子十分危險,甚至會致死。蠍子對各種強烈的震動和聲音也十分敏感,有時甚至會把它們嚇跑,終止進食、交尾繁殖、產子等。
飲食
蠍子屬於肉食性動物,以各種節肢動物 為食,如各種昆蟲、陸生軟體動物 等,尤其喜食柔軟、多汁含蛋白質 豐富的小動物。喜食各種蜘蛛 、蝗蟲 的若蟲、蟋蟀 、地鱉蟲 、蛞蝓 、黃粉蟲 、米蛾 和玉米螟 的幼蟲等;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蟋蟀,蟑螂等是最理想的食物,而红肉(例如鸡肉,猪肉,鱼肉等)对于蝎子而言有引起肠炎风险,故不推荐食用。在食物缺乏、缺水、乾燥或居住密度過大的情況下,蠍子之間會出現相互殘殺現象。
繁殖
蠍子為雌雄異體 動物,性成熟的母蠍,一年有兩次發情期 。一次是在5~6月份,這叫「產前發情」;一次是在母蠍產仔蠍後,仔蠍脫離母背不久,約在8月份後發情,這叫「產後發情」。母蠍發情後,特別是初產母蠍第一次發情後,必須立即捉放公蠍進行交配。在一窩蠍中,雌雄個體的比例一般為3:1,即「3雌1雄」。
分類
目前已知蠍目中包含13科約1,750種與亞種,與111個滅絕種[ 14] 。
根据最新研究,目前还有四个科和一个亚科除于分类未定(Incertae sedis)状态,其余科的归类遵循“Phylogenomics facilitates stable scorpion systematics Re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s of Vaejovidae and a new higher-level classification of Scorpiones (Arachnida)”这篇文献的结果(除Akravidae科,由于该科为单型科,且样本无活体,故未被研究,现置于Chactoidea超科下)。
地位未定 Incertae sedis
猎步甲蝎科 Caraboctonidae
异蝎科 Heteroscorpionidae
油鸱洞蝎科 Troglotayosicidae
油鸱洞蝎属 Troglotayosicus Lourenço, 1981
盲蛮蝎科 Typhlochactidae
中藥
中醫有以蠍子入藥,中藥名全蝎, 是指整個的蝎子。全蠍具有「熄風鎮痙、消炎攻毒、通絡止痛」功能,主治「小兒驚風、抽搐痙攣、皮膚病、心腦血管病、炎症、B肝、腫瘤」等病。
文化
希臘神話 中,獵人俄里翁 被毒蠍螫死。(獵戶座 和天蠍座 的由來)
中國北京 街頭的蠍子小吃。
中國料理中,有一道炸蠍子[ 15] ,也有全活的吃法;北京 街頭也有用竹籤串起的蠍子作為小吃。
於西藏佛教 中,有始創人蓮花生大士 向九頭廿七眼的巨型鐵蠍求法的故事。
埃及神話 中,塞爾凱特 女神常被描繪成一隻蠍子或是一位頭頂蠍子的女性,被視為是法老 的守護神,也作為保護人們免於毒害與蛇咬的女神。
參見
延伸阅读
[ 在维基数据 编辑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蠍部 》,出自陈梦雷 《古今圖書集成 》
外部連結
全蠍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 (英文)
全蠍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藥標本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繁體中文) (英文)
參考文獻
^ Andrew J. Wendruff; Loren E. Babcock; Christian S. Wirkner; Joanne Kluessendorf; Donald G. Mikulic. A Silurian ancestral scorpion with fossilised internal anatomy illustrating a pathway to arachnid terrestrialisation. Scientific Reports. 2020, 10 : Article number 14. doi:10.1038/s41598-019-56010-z .
^ Scorpion facts and information . ScorpionWorlds. [19 February 201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5-25).
^ Manny Rubio. Commonly Available Scorpions. Scorpions: Everything About Purchase, Care, Feeding, and Housing . Barron's . 2000: 26–27 [2018-07-20 ] . ISBN 978-0-7641-1224-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22). The Guinness Book of Records claims [...] Heterometrus swammerdami, to be the largest scorpion in the world [9 inches (23 cm)
^ František Kovařík. Illustrated catalog of scorpions, Part I (PDF) . 2009 [January 22, 2011]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0-10-26).
^ Diseases and Conditions – Scorpion stings . Mayo Clinic . [3 July 201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0-04).
^ Polis, Gary A. The Biology of Scorpions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022-10-08 ] . ISBN 978-0-8047-1249-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0-09) (英语) .
^ de la Vega, Ricardo C. Rodríguez; Vidal, Nicolas; Possani, Lourival D. Scorpion Peptides. Handbook of 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s . Elsevier. 2013: 423–429 [2022-10-08 ] . ISBN 978-0-12-385095-9 . doi:10.1016/b978-0-12-385095-9.00059-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0-22) (英语) .
^ Gordon Ramel. The Earthlife Web: The Scorpions . The Earthlife Web. [2010-04-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10-09).
^ ThinkQuest: Poisonous Animals: Scorpions . 2000 [December 16, 2009]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5-04-03).
^ Stachel, Shawn J; Stockwell, Scott A; Van Vranken, David L. The fluorescence of scorpions and cataractogenesis . Chemistry & Biology. 1999-08, 6 (8) [2022-10-08 ] . ISSN 1074-5521 . PMID 10421760 . doi:10.1016/S1074-5521(99)80085-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0-06) (英语) .
^ Gaffin, Douglas D.; Bumm, Lloyd A.; Taylor, Matthew S.; Popokina, Nataliya V.; Mann, Shivani. Scorpion fluorescence and reaction to light . Animal Behaviour. 2012-02-01, 83 (2) [2022-10-08 ] . ISSN 0003-3472 . doi:10.1016/j.anbehav.2011.11.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5-23) (英语) .
^ 蝎子的蜕皮 . [2016-09-0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3-05).
^ 蝎子会蜕皮吗?寿命是多长? . [2016-09-0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6-11).
^ Dunlop, Jason A.; Penney, David; Tetlie, O. Erik; Anderson, Lyall I. How many species of fossil arachnids are there . Journal of Arachnology. 2008-08, 36 (2) [2022-10-08 ] . ISSN 0161-8202 . doi:10.1636/CH07-89.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3-29) (英语) .
^ Forney, Matthew. Scorpions for Breakfast and Snails for Dinner .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6-11 [2022-10-08 ] . ISSN 0362-433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1-27) (美国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