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士銓(1725年—1785年),字心馀、苕生,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乳名雷鸣。江西鉛山縣人,生于南昌府小金台蒋宅,清代翰林、詩人。
生平
先世姓钱,居浙江湖州府长兴县(今湖州市长兴县)九里泷庵画溪头。祖父钱承荣因避兵乱,流落铅山县永平镇,为蒋家收为子嗣。後生蒋坚,长期在山西泽州擔任師爺。蒋士铨生於雍正三年(1725年)十月二十七日夜,當晚有雷雨,乳名雷鸣。蒋士铨四岁開始识字。九歲時,其母钟令嘉授以《礼记》、《周易》、《毛诗》,课督甚严,在病中仍要背誦唐詩。十五岁,受业于王允升,修习諸经,开始作诗。乾隆十年(1745年)娶南昌张氏女。乾隆十一年(1746)蒋士铨应童子试受知於金德瑛。[1]蒋士铨年轻时经常患病。乾隆二十年,有一回夜间做梦,梦见阴间鬼神召他去做冥官。[2]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以刚介为和珅所抑”,[3]乾隆二十九年(1762年)辭官,与袁枚有往來。乾隆三十一年(1764年)应浙江巡抚熊廉村之聘,主講於蕺山書院。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帝南巡,赐诗彭元瑞:“江右两名士,汝今为贰卿。”,稱士銓與彭元瑞兩人為“江右兩名士”。蒋士铨感激之餘,抱病入朝,充国史馆纂修官,修《开国方略》,计十四卷。又與袁枚、趙翼並稱“江右三大家”。
晚年有風疾,“右体从此废,语言为伊嗄”。[4]乾隆五十年(1785年)二月二十四日(4月3日)病逝于南昌藏园。[5]
著作
蔣士銓工诗词,尤长剧曲,所作《第二碑》、《冬青树》皆负盛名。[6]早年詩學李商隱,再改學杜甫、韓愈,五十歲以後“不依傍古人,而為我之詩矣。”[7]
其詩題材廣泛。其中一部分反映著社會矛盾,同情民間疾苦,如《饑民嘆》、《禁砂錢》。有《忠雅堂集》[8]。
墓葬
蔣士銓墓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永平镇文家桥西董家坞村。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 在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 《清史稿·卷485》,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参考文献
- ^ 蒋士铨《金桧门先生遗诗后序》:“十七年中,或从游使车,或依侍京邸,昕夕承謦咳者既深且久,故于公雅言绪论,与闻最详。”
- ^ 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卷二一《相留行,为苕生作〉一诗有云:“君不记,某年冬至前五日,汗出如浆妖梦中,被人荐作遮须王,顷刻绛旗羽节迎乃公。阿妳苦留不得计,泣拜北斗声翁翁。公然夺出亢父怀,留在世界海,吹教鬼妾鬼马如飄風。”
- ^ 徐珂《清稗类钞》
- ^ 《雨村詩話》說:“江西有兩才子,南昌彭蕓楣冢宰、鉛山蔣苕生編修也,皆丁丑進士,彭出廷尉嶍峨周立厓先生本房,與余先后同門。苕生授職后,即奉其母太夫人,浮家泛宅,游于天臺、雁蕩之間,曾掌教山陰,后買宅金陵,攜家住之。……蕓楣屢以書勸出山,苕生時已歸養十年,及再入詞館,則資俸已在后輩之后,乃保送御史。已蒙上記名,而考差引見時,上俱未問及。未幾,病風。”
- ^ 洪亮吉撰《翰林院编修记名御史铅山蒋(士铨)先生碑文》,称其“以乾隆四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卒于南昌里第,春秋六十有一”,有誤。
- ^ 《国朝先正事略》卷四十一《文苑》
- ^ 蒋士铨撰《学诗记》自述:“予十五龄学诗,读李义山爱之,积之成四百首而病矣,十九付之一炬;改读少陵、昌黎,四十始兼取苏、黄而学之;五十弃去,惟直抒所见,不依傍古人,而为我之诗矣。”(《忠雅堂文集》卷二)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485卷 :蔣士銓 ,字心餘,鉛山人。家故貧,四歲,母鍾氏授書,斷竹篾為點畫,攢簇成字教之。既長,工為文,喜吟詠。由舉人官中書。乾隆二十二年,成進士,授編修。文名藉甚,裘曰修、彭元瑞並薦其才。旋乞病歸。帝屢從元瑞詢之,元瑞之士銓母老對。帝賜詩元瑞,有「江西兩名士」之句。士銓感恩眷,力疾起補官,記名以御史用。未幾,仍以病乞休,遂卒,年六十二。士銓賦性悱惻,以古賢者自勵,急人之難如不及。詩詞雄傑,至敘述節烈,能使讀者感泣。著忠雅堂集。少時與武寧汪軔、南昌楊垕為昆弟交,出入必偕,財物與共。
|
---|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 |
---|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70名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169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