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亞來 [ 3] (1837年3月14日—1885年4月15日),本名 德來 ,字 桂軒 ,號 茂蘭 ,原籍中國 廣東 惠陽 ,南洋 客家人物 ,吉隆坡 第三任甲必丹 ,是吉隆坡 的開埠 功臣[ 4] [ 5] 。
早年
葉亞來出生於貧苦的佃農家庭。幼年時曾進入學塾讀書,僅兩年便因家貧而輟學。之後,葉亞來在家鄉替地主牧牛,編織竹器以幫補家計,但因當時清朝 政府正和太平天国 作戰,導致民不聊生,於是葉亞來選擇離開家鄉,下南洋去尋找生計。
下南洋初期
清朝 咸豐 四年(1854年),葉亞來跟隨同鄉從澳門 乘船下南洋 。剛開始時他來到馬六甲 投靠族叔葉國馳,協助他養魚種菜,之後葉國馳安排他到榴莲洞加(Durian Tunggal)的一家锡矿工作。4个月后,因该锡矿生意欠佳,叶亚来被转介到附近的吉山镇(Kesang)的一家杂物店做伙計,店主叶五也是叶亚来的族叔。虽然叶亚来勤奋工作,但沉迷于赌博,使叶五对他很失望,叶五给了他100大元,把他遣回中国。可是,当船行驶到新加坡停泊时,他把钱赌光了,他觉得沒有脸目回去家乡,便继续留在马来亚工作[ 6] 。
1856年,他來到當時採礦業非常發達的芦骨 ,他在當地同鄉张忠 經營的礦場當廚師,工作三年後存了一點積蓄之後,便自己做生意,包括販運豬隻和收購錫米,也開始接觸社會各階層人士。
成為甲必丹
1859年,葉亞來來到了双溪乌戎 [ 註 1] ,他結識了當時双溪乌戎甲必丹盛明利 的手下劉壬光 和當地商界領袖葉致英 ,並受到他們的賞識。
1860年8月,双溪乌戎发生大屠杀惨案,当地两个马来集团因争夺华人锡矿稅收等利益发生冲突,而当地两大私会党 华人帮派,即海山派 和义兴派 ,也因本身利益而分别支持其中一方。在短短半年内,双方死伤惨重,华人在此事件死伤人数估计6000人,马来人也为数不少,这事件被称为双溪乌戎械斗 。盛明利在败退时遭敌方所擒被杀,刘壬光和叶亚来也在战争中受伤。叶亚来协助将盛明利安葬在马六甲,并建庙供奉,尊称他为仙师爷。后来他又在吉隆坡和芙蓉等地多处兴建仙师爷庙记念盛明利[ 7] 。
1861年,24歲的葉亞來在繼盛明利 、葉致英之後,被眾人推舉為芙蓉的第三任甲必丹,他虽然只在任一年,但双溪乌戎当时太平无事,这增强了他的声誉及地位。1862年,葉亞來在當時吉隆坡甲必丹劉壬光的邀請下來到了吉隆坡,以協助管理當地。當時的吉隆坡還是個人煙稀少的鄉村,後來在葉亞來等人的經營下開始蓬勃發展。1868年,劉壬光因年老体弱,葉亞來從他手中接過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的棒子,并获得雪州苏丹和当地马来领袖的允许,這期間他也被稱為「吉隆坡王」。
雪蘭莪內戰
1866年吉隆坡 爆發一場由雪蘭莪州王室諸侯間的內戰,葉亞來無可避免被捲入了這維持了8年的內戰。
1869年2月,嘉應州人張昌 到达吉隆坡滋事捣乱,煽动当地嘉應州人反抗叶亚来,谋杀叶亚来好友叶四[ 註 2] 。对此,叶亚来率领一千人在万挠 截获张昌之妻儿,但被张昌逃脱。
同时期,雪蘭莪州王室諸侯之間的內戰在巴生 和彭亨 打得如火如荼。巴生土著 拉惹马哈迪[ 註 3] 在彭亨打了九个月的仗,后攻取了瓜拉雪兰莪 ,并自立关卡,征收税银,坐地称王。
1870年,張昌与马来民族英雄赛逸马梭 [ 註 4] 携手合作,动用了2500名民兵,向吉隆坡进攻,叶亚来与曼特宁人 的领袖也阿沙耳 合作抗敌,成攻打败张昌的攻势。之后张昌再次和赛逸马梭率领1000名民兵来袭也同样失败告终,张昌死于第二次吉隆坡战役,赛逸马梭则逃到乌鲁雪兰莪 。
叶亚来认为赛逸马梭是一大威胁,于是决定劳师远征,围攻赛逸马梭的坚强堡垒3个月,但还是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双方进入了无限的拖拉战。1872年4月,叶亚来遭到同伴拉也阿沙耳背叛,同时雪兰莪军队也协助赛逸马梭,促成吉隆坡在同年8月陷落。
叶亚来和他的追隨者逃亡到巴生,向彭亨苏丹 阿都拉 (Raja Abdullah)求助。同时招募从中国募来的新兵,这些新兵多数是从太平天国 招来的游勇散兵,个个都是战场老手。叶亚来也颁布奖励士兵的赏金条例,凡斩获敌军队长赏跟100大元、士兵赏10元,阵亡义士家属,可获恤金300大元,此例也提高了叶家军的士气不少。1873年3月,叶亚来一鼓作气发动攻势,成功把吉隆坡取回来,但战争并未就此结束,吉隆坡郊外立刻成为战场,叶家军在半山芭、间津、万挠、瓜拉古布,甚至在更远的丹绒马林继续作战。延至11月3日,叶家军攻克瓜拉雪兰莪,历时8年的内战才告终[ 7] 。
吉隆坡也於這第二階段的內戰中變為廢墟,當時內戰令葉亞來負逾10萬元的戰爭債務,加上經營的礦場積水,一度面臨破產。葉亞來向英商和新加坡、馬六甲華商借貸,以維持礦業生產,當時的借貸繳付高達18至20%的利息。
重建吉隆坡
1873年11月內戰結束後,葉亞來成為吉隆坡华侨侨領,並正式被雪蘭莪州蘇丹冊封為甲必丹。葉亞來開始召集中國移民重建吉隆坡、開發雪蘭莪州土地。他開設新礦場、修建道路,恢復社會生產。他也鼓勵馬來人 遷到吉隆坡近郊,種植農作物。他開設了安老院,為貧苦無依的老人提供生活和醫藥的照顧。他更創辦了吉隆坡第一所華人私塾,教育華人子弟。1879年,葉亞來一躍成為吉隆坡首富,在全盛时期,他一共雇用5000名锡矿工人为他工作,成为拥有最多锡矿的商人。当时吉隆坡市内的土地,有三分之二也是属于他的,英国政府于1883年颁给他地契 时,还特别允许他不必偿还地值。在1881年时,吉隆坡市曾遭火灾光顾,整个市镇化为瓦砾,叶亚来出资建立新屋,全部使用砖块砌造,使得市容为之一新,获得英国人的赞美及推崇。
然而這場內戰,英國政府開始干預雪蘭莪州的內政。英国人与雪兰莪成立条约,取得吉隆坡的行政权之后,叶亚来非但沒有反对,还把行政权力全部交出。对此,英国驻雪兰莪时任参政司 瑞天咸 撰稿颂赞叶亚来的成就和贡献。1885年4月15日,葉亞來在吉隆坡病逝,並葬於吉隆坡廣東義山。葉亞來去世后,吉隆坡甲必丹职位由叶家军的将领叶致英 和叶观盛 继承,但两人都沒有葉亞來的雄才奇略,其特权也逐渐被削减取消,之后吉隆坡再也沒有華人甲必丹的職位[ 7] 。
評價
英国驻雪兰莪时任参政司 瑞天咸 (后来的海峡殖民地总督 )在1882年及1885年的政府报告中对叶亚来治理吉隆坡的贡献诸多肯定,赞其“执法如山,使吉隆坡及附近地区治安良好,未曾发生过一起严重罪案”。[ 8]
1999年,第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在吉隆坡 举行,当时马来西亚首相 马哈迪·莫哈末 为大会主持开幕时说,如果没有把客家人 的事迹写入历史,没有把华人 甲必丹 的贡献纪录在案,吉隆坡的历史 将不会完整。他还说,吉隆坡三位客家领袖,叶亚来、叶亚石 及刘壬光 ,为吉隆坡的现代化发展建设奠下基础[ 9] 。
紀念
英国殖民政府 為了紀念葉亞來的貢獻,特別將吉隆坡市中心葉亞來故居前的道路命名為“葉亞來街”(Yap Ah Loy Street ),馬來西亞 成立后改称“葉亞來路”(Jalan Yap Ah Loy ),延续至今[ 8] 。
腳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