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由Frederic Whiting所作画像
莫理循 [ 1] ,本名喬治·厄內斯特·莫里森 (英語:George Ernest Morrison ,1862年2月4日—1920年5月30日),英語圈通稱G.E.莫理循 ,蘇格蘭裔澳大利亞 人,1887年畢業于愛丁堡大學 醫科。他是一位與近代中國 關係密切的旅行家及政治家。其子伊恩 是著名戰地記者,1950年在韓戰 戰場中地雷身亡。
生平
早年
莫理循出生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 的吉朗 的苏格兰移民家庭。自幼喜欢冒险,18岁时曾孤身一人徒步穿越澳洲大陆,在123天内走了2000英里。1883年,他前往新几内亚 进行探险,结果遇到土著人袭击,被长矛刺中,被送到苏格兰 爱丁堡 就医,才取出了长矛的倒刺。随后他在爱丁堡完成了医学学习。
此后他以医生的身份先后到西班牙 、摩洛哥 等地探险。1893年,莫理循到达远东 ,先在日本 呆了一段时间。次年在中日甲午战争 爆发前夕来到中国[ 2] 。
旅居中国
莫理循攝於中國西部
莫理循來中國後,于1894年由上海 動身,经长江到达中国西南内陆,后循陸路到仰光 ,为时半年,完成著作《中国风情》,1895年在英出版后引起西方广泛关注。同年大清國與日本 發生甲午戰爭 ,遠東成為世界關注之焦點,为此被《泰晤士报 》聘請莫理循为记者,直到1912年。开始以“中国的莫理循”、“北京的莫理循”而闻名。1896年從曼谷 到昆明 ,次年又作橫穿東三省 的旅行。1897年以後駐北京 。1900年他協助駐北京的外國使節對抗義和團 長達55天的圍攻。
1911年,武昌起义 后,莫理循是第一个以“革命”这个词向外部世界报道的西方记者[ 3] 。
1912年,莫理循接受中国政府的邀请,出任袁世凯 的政治顾问,一直当到第四任总统徐世昌 时期。袁世凯称帝后,将“王府井大街 ”改名为“莫理循大街”。1919年,莫理循以中国政府代表团顾问身份出席巴黎和会 [ 1] 。
病逝于英国
巴黎和会后,莫理循感到身体不适,辞职前往英国德文郡定居,1920年5月30日病逝,享年58岁。
莫理循亲历了从近代中国从戊戌变法 到巴黎和会的历史进程,是中国清末民初历史转型期的见证人。
著作
莫理循的《中國風情 》(An Australian in China [ 4] )描寫了他親自從上海 啟程沿長江 進入四川 、雲南 到緬甸 的旅途見聞,記述了晚清各地社會、經濟、文化及風俗,其中既有官僚階層,亦有市井鄉民,以及在華的傳教士 和商人,展示了大變革之前清末社會的生動場景。
后世
从1897年到1917年,莫理循收集了有关亚洲,特别中国的各种书籍达2.4万册。这些书籍在1917年被日本三菱财阀第三代主持人岩崎久弥 以3.5万英镑买下,运往东京,并以此为基础建成了有“东方学家的麦加”之称的东洋文库 。
莫理循在北京的故居王府井大街271号(旧时的门牌是王府井大街100号),现为北京市亨得利钟表总店的主要门店[ 1] 。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