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 巴塞尔 举行的第一次錫安主义代表大会(1897 年)。
高加索犹太人 的代表与西奥多·赫茨尔 在第一次錫安錫安主义代表大会上合照
第一次錫安主义代表大会 (希伯來語 :הקונגרס הציוני הראשון )是1897年8月29日至8月31日在巴塞尔 举行的錫安主义组织(ZO) ( 1960年更名为世界錫安主义组织(WZO))成立大会,有208名代表和26名记者出席。 [ 1] 大會由现代錫安主义运动的创始人西奥多·赫茨尔 [ 2] 召集和主持。[ 3] 大会建立了一个錫安主义 平台,被命名为巴塞尔计划 。大会亦議決采用《希望》 作为錫安主义组织的會歌(《希望》早已是锡安之爱 的會歌,后来亦成为以色列 的国歌)。
會後,國体对会议进行了报道,令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 4] 錫安主义的傳播激发起反犹主义者出版《錫安長老會紀要》 作為抗衡,一本實際以煽動和欺騙為目的的虛構文學著作。[ 5] [ 6] [ 7]
历史
大会的举办地點——巴塞尔城市音乐厅
第一次錫安主义代表大会由西奥多·赫茨尔 召開,作为少数犹太人 [ 8] 的象征性议会,共同实現錫安主义的目标。虽然大多数犹太人对錫安主义的漠視或反对一直持续到納粹大屠殺 的被揭發之后, 有一群倡議者指出这种早期反对派的几个方向和論調。 「随着錫安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激起了犹太大众的热情,而对錫安主义的尖锐批评亦开始出现,声称人們不能指望錫安主义能解决犹太人问题 ,錫安主义只会损害犹太工人的地位并破坏犹太人作为一個独立阶级的自我认可。」 [ 3] [ 9] 由于猶太教正統派 和改革派 的社群領袖的强烈反对,赫茨尔將原计划在德国 慕尼黑 举行的錫安主义代表大会改到巴塞尔舉行。 [ 2] [ 3] 第一次錫安錫安主义代表大会順利于 1897 年 8 月 29 日在巴塞尔城市音乐厅举行[ 10] ,議程以德语 进行。 [ 11]
大会代表
第一次錫安主义代表大会代表
大会主席由西奥多·赫茨尔担任,来自 17 个国家的约 200 名与会者出席了会议,其中 69 名是来自各个錫安主义团体的代表,其余为个人受邀者。 [ 2] 有 17 名妇女参加了大会,但她们没有投票权;次年,妇女在第二次錫安主义代表大会上获得了正式会员权利。 [ 2]
大会超过一半的代表来自东欧,近四分之一来自俄罗斯。 [ 4] [ 12]
西奥多·赫茨尔正式當選成為錫安主义组织的主席,馬克斯‧諾爾道、亞伯拉罕·薩爾茲和 Samuel Pineles 分別當選成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副主席。 [ 14]
大会议程
巴塞尔錫安主义代表大会(1897 年 8 月 29 日至 31 日)正式议定书。维也纳:組織的出版社「以色列地」,1898 年。
代表们身着燕尾服 正装、系着白色领带抵达,在參與隆重的开幕儀式后,大会进入议程。 [ 2] 议程上的主要项目是介绍赫茨尔的计划、建立錫安主义组织和宣布錫安主义的目标——巴塞尔计划。 [ 2]
第 1 天:8 月 29 日星期日
Karpel Lippe, 羅馬尼亞 雅西 代表,开幕致辞
西奥多·赫茨尔 ,演讲
馬克斯‧諾爾道 ,法國 巴黎 代表,演讲
亞伯拉罕·薩爾茲,演讲
Jacob de Haas,演讲
Jacques Bahar,演讲
Samuel Pineles ,土耳其 加拉塔 代表,演讲
Alexander Mintz,奧地利 维也纳 代表,演讲
Mayer Ebner,演讲
Rudolf Schauer 博士,德國 莱茵河畔宾根 代表,演讲
Gregor Belkovsky教授,保加利亞 索非亚 代表,演讲
János Rónai, 羅馬尼亞 布拉日 代表,演讲
Adam Rosenberg ,美國 纽约 代表,演讲
Nathan Birnbaum ,奧地利 维也纳 代表,演讲
David Farbstein ,瑞士 苏黎世 代表,演讲
第 2 天:8 月 30 日星期一
主席,主持讨论
Max Bodenheimer 博士,德國 科隆 代表,演讲
小组讨论
Jacob Bernstein-Kohan,演讲
M. Moses,演讲
第 3 天:8 月 31 日星期二
Kaminka 博士,演讲
Adam Rosenberg,演讲
Mordecai Ehrenpreis, 演讲
小组讨论
第一屆錫安主义执行委員會
第一次大会选出的「錫安主义执行委員會」包括: [ 14]
维也纳 (5): 西奥多·赫茨尔 、 Moses Schnirer 、 Oser Kokesch 、 約翰·克列門列斯基和 Alexander Mintz(后者代替 Nathan Birmbaum)
奥地利 (加利西亚和布科维纳除外)(1): Sigmund Kornfeld 博士
加利西亚 (2): 亞伯拉罕·薩爾茲、Abraham Adolf Korkis
布科维纳(1): Mayer Ebner
俄罗斯 (4): Samuel Mohilever 拉比、 Max E. Mandelstamm 教授、 Jacob Bernstein-Kohan、 Isidor Jasinowski
法国(2): Bernard Lazare、Jacques Bahar
罗马尼亚(2): Karl Lippe、Samuel Pineles
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 (1): Gregor Belkovsky 教授
德国(2): Isaac Rülf 拉比 、 Max Bodenheimer
此外,同意为英国 、美国 和巴勒斯坦 各指定一名代表。 这被提议稍后在公开召集的集会上进行。
巴塞尔计划
“巴塞尔计划”
在审议的第二天(8 月 30 日),由馬克斯‧諾爾道主持的一个委员会將草擬完成的計劃提交給大会:「錫安主义寻求为巴勒斯坦犹太人 建立一个受公法保护的家园。 」与组织较为松散的锡安之爱 以定居为导向的工作相比,此版本清楚顯示赫茨尔的政治錫安主义 愿景。 [ 3] 为了满足众多代表的要求,包括最突出的Leo Motzkin 要求加入「根据国际法」一词,大會最終采納了由赫茨尔提出的折衷方案。 [ 2]
该计划后来被称为巴塞尔计划 ,设定了錫安主义运动的目标。按以下条件通过: [ 2]
錫安主義旨在為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公開且合法的家園。為達到這一目的,大會認為以下方法是可行的:
1. 促進猶太農學家、工匠和商人在巴勒斯坦定居。
2. 根據各國法律,將所有猶太人聯合為地方團體或總會。
3. 加強猶太族群的情感和意識。
4. 為取得實現錫安主義目標所必需的政府撥款作準備。
——第一次錫安主義代表大會議決的規定
根据伊斯雷尔·赞格威尔的说法, 馬克斯‧諾爾道提出的「公开和合法保证的家園」这个词,是為了避免与奧斯曼帝國苏丹 「太強烈地」对抗。 [ 17]
成就
1897 年 9 月 4 日,即代表大会闭幕后四天,《泰晤士报 》众多记者的社论 总结大會回響。
第一届錫安錫安主义代表大会取得了以下成就:
錫安主义平台的制定,(巴塞尔计划,以上)
錫安主义组织的成立
采用《希望》 作为會歌
吸納大部分前锡安之爱社群
设立人民银行的建议
西奥多·赫茨尔正式當選成為錫安主义组织的主席,馬克斯‧諾爾道當選成為其中一位副主席。
西奥多·赫茨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897 年 9 月 3 日): [ 18]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總結巴塞爾大會——我將避免公開地講——這句話會是這樣的:「在巴塞爾我創立了猶太國家 。[ 3] 如果我今天這麼大聲說出來,我會迎來大眾的嘲笑。但也許在五年後、五十年後,每一個人都會意識到我的意思。
——西奥多·赫茨尔 (1897)
随后的大会成立了各种机构来促进巴塞尔计划,犹太殖民信托 作為政治錫安主义的金融工具,在 1897 年第一次錫安錫安主义代表大会上被建议成立。[ 19] 在第五次錫安錫安主义代表大会,犹太民族基金 正式成立以在以色列地 購置土地。后来錫安主义委员会及其附属协会成立,以研究和改善以色列地上犹太人的社会和经济状况。
錫安主义委员会是一個由哈伊姆·魏茨曼 建立的非正式团体。委员会对巴勒斯坦进行初步勘測,協助於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被奥斯曼政府流放的犹太人遣返回國。委员会将錫安主义组织於1907 年成立的巴勒斯坦办事处扩張為不同部门,包括农业、定居、教育、土地、金融、移民和统计。 1921 年,委员会更名為巴勒斯坦錫安主义执行委员会,以犹太事务局 的身份就与犹太人利益相关的国家发展事宜向英国託管地 当局提供建议。 [ 20]
錫安主义代表大会在 1897 年至 1901 年之间每年举行一次,其後除战争年份外,每两年举行一次(1903-1913 年,1921-1939 年)。 1942 年,「錫安主义者特别大会」召开,宣布完全脫离传统的錫安主义政策[ 21] ,要求「将巴勒斯坦建立为一个犹太联邦」。 [ 22] 此要求成为錫安主义运动官方立场的最终目标。 [ 21]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会议大约每四年举行一次,自以色列立國以来,大会一直於耶路撒冷 举行。
圖片集
參見
参考
^ Epstein, Lawrence Jeffrey, A Treasury of Jewish Anecdotes , Jason Aronson: 98–, 1989 [2021-09-19 ] , ISBN 978-0-87668-890-8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12-08)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Jewish Virtual Library: The First Zionist Congress and the Basel Program . [2022-07-1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12-06).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JVL”的<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3.0 3.1 3.2 3.3 3.4 Nili Kadary, Herzl and the Zionist Movement: From Basle to Uganda - Background Text , JAFI , 2002
^ 4.0 4.1 Michael J. Cohen. The 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the Arab-Zionist Conflict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4 April 1989: 36. ISBN 978-0-520-90914-4 .
^ Gerhard Falk. The Restoration of Israel: Christian Zionism in Religio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 Peter Lang. 2006: 170– [2021-09-19 ] . ISBN 978-0-8204-8862-2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9-19).
^ Stephen Eric Bronner. A Rumor about the Jews: Antisemitism, Conspiracy, and the Protocols of Zion . OUP USA. 2003: 71– [2021-09-19 ] . ISBN 978-0-19-516956-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5-25).
^ Heiko Haumann . The first Zionist Congress in 1897: causes, significance, topicality . Karger. 1997: 336– [2021-09-19 ] . ISBN 9783805565448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5-21).
^ Nahum Goldmann , The Jewish Paradox , translated by Steven Cox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78), p. 77. "When Zionism first appeared on the world scene most Jews opposed it and scoffed at it. Herzl was only supported by a small minority."
^ JAFI summarizes objections as follows:
^ The Dream of Zion: The Story of the First Zionist Congress, Lawrence J. Epstein . [2021-09-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5-05).
^ Barbour, Nevill Nisi Dominus - A Survey of the Palestine Controversy. First published 1946. The Institute for Palestine Studies, Beirut 1969. Reprint series No. 3. p.48
^ Tuly Weisz, Unto The Nations: Herzl’s Christian Guests at The First Zionist Congres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Jerusalem Post
^ 14.0 14.1 Sokolow, Nahum . History of Zionism 1600-1918: Volume I . Longmans Green & Co. 1919: 269. ISBN 978-1-4212-2861-7 .
^ Barbour, Nevill Nisi Dominus - A Survey of the Palestine Controversy. First published 1946. The Institute for Palestine Studies, Beirut 1969. Reprint series No. 3. p.47 footnote
^ This second part of the sentence, with the reference to the 50 years, can be found at Jewish Agency for Israel, Jewish Zionist Education > Compelling Content > Israel and Zionism > The First 120 Years > Chapter Two: The Seven Years of Herz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Jewish Encyclopedia: Jewish Colonial Trust, The (Jüdische Colonialbank) . [2021-09-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8-13).
^ Caplan, Neil. Palestine Jewry and the Arab Question, 1917 - 1925. London and Totowa, NJ: F. Cass, 1978.
^ 21.0 21.1 American Jewish Year Book Vol. 45 (1943-1944) Pro-Palestine and Zionist Activities, pp 206-214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Michael Oren , Power, Faith and Fantasy , Decision at Biltmore, pp 442-445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