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语

短语(英語:phrase)又称词组片语,是指一个或多个词组成的,以及通用的字句(如條款)等,具有中心词的语法性质,内部成分在语义句法上都能搭配,但可能未形成完整命题,也没有語調的一种语法单位[1]通常一个短语可以是词的任意聚合,故一个词也可以组成短语乃至句子。

分类

结构分类

X'理论中的基本短语结构
XP[2]
[3]
标定语英语Specifier (linguistics)

(Specifier)

X'
附加语英语Adjunct (linguistics)

(Adjunct)

X'
补足语英语Complement (linguistics)

(Complement)

中心语

(Head)

在语法分析中,任何短语都可以根据短语的中心语(head)判断短语类型。中心词的词类用于命名短语类型,如以名词为中心语的短语即名词短语(NP);换言之,中心词的语法性质决定了短语的语法性质。X'结构中,短语呈可扩张的多层树状结构,它里面的空位可以嵌套其他任何合法的短语、乃至语素[4][5][6][7]

常见的短语类型有:[1][8][9][10][11]

  • 名词短语(noun phrase, NP):也称名词性短语,以名詞为中心语的短语。代词包含在名词里面。单个名词在句法分析中也常直接视为一个名词短语,如「小明」。
    • 并列短语(NP+NP):联合短语的一种,表并列,如「今天和明天」。
    • 定中短语(AP/DET+NP v.v.):偏正短語的一种,表修饰,中心语为名词,如「开心的事」「一个人」。
  • 动词短语(verb phrase, VP):谓词性短语的一种,即以动词为中心语的短语。
    • 述賓短語(V+NP v.v.):专指动词谓语(中心语)带宾语(补足语)的短语,如 beated the man、「打人」。在X'结构中,二者在短语结构中处于同层,依据二者顺序,可以分为中心词前置(head-initial)和中心词后置(head-final)两类,汉语、英语等属于前者;日语等属于后者,如「悪党を倒す」。
    • 状中短语(V+AdvP v.v.):偏正短语的一种,表修饰,中心语为动词,如「狠狠地打」。
    • 连动短语(VP+VP):联合短语的一种,表递进,如「讨论表决」。
  • 形容词短语(adjectival phrase, AP):谓词性短语的一种,即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短语,如 full of toys. 形容词短语也可以并列。
  • 副词短语(adverbial phrase, AdvP):以副詞为中心语的短语,如 very carefully.
  • 介詞短語英语Adpositional phrase(PP):分为前置词短语(prepositional phrase)或后置词短语(postpositional phrase),因语言类型而异。汉语英语等为前置词,日语、韩语等为后置词。如汉语「向东」,英语 toward the east,日语「東へ」。

其他类型的短语有:

  • 主謂短語(NP+V/AP/NP):汉语常见的短语类型,二者呈陈述关系。如「粮食丰收」(NP+V)、「阳光灿烂」(NP+AP)、「明天星期日」(NP+NP)。但在其他很多语言里,主谓短语一般直接分析为句子,不视为短语。在生成文法X'结构当中,主谓短语,尤其是名动短语(NP+V)常常视作一个扩张动词短语(VP)的组成部分。
  • 述補短語(V+VP/AdvP/etc.):与状中短语类似,动词中心语后面带动词或副词等补语的短语。如「写完」「写得好」。汉语、英语里非常常见,但其他语言里不一定有,如日语当中「写完」使用复合动词「書き終わる」表示。

而在传统的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中,短语就是句子当中显现的若干个词的组合,不假设可扩张的嵌套结构,也不允许单个词组成短语。如在句子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中,一般只将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兼语短语、联合短语(并列短语、连动短语)、偏正短语(定中短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等显在词组形态认定为短语的基本结构。[1]

功能分类

一些现代语法理论引入了一些功能分类,这些分类中短语的中心语可以是某个功能词,这些功能词在理论上甚至不需要在句子中显现明确的形态。如将短语 the man 的中心语认定为冠词 the 而非名词 man,进而将短语归类为限定词短语英语Determiner_phrase(determiner phrase,DP)而非名词短语(NP)。当没有显性限定词时,理论上会使用一个空(隐式)限定词。[12][13][14][15]

又如屈折短语英语Inflectional phrase(inflectional phrase,IP 或 InflP),这种短语属于理论假设层面的短语,它以功能性的屈折语素(INFL)为中心语,而动词则为补足语。有时屈折语素会呈隐性;否则就会呈现为动词活用,表达各种语法范畴[16]照此分析,所有句子首先都是一个屈折短语。依据屈折语素的不同,屈折短语还可以分为:

  • 时态短语(tense phrase,TP):以表时态(Tense)语法范畴的屈折语素为中心语。
  • 体貌短语(aspect phrase,AspP):以表体貌(Aspect,完成、进行等)语法范畴的屈折语素为中心语。
  • 一致短语(agreement phrase,AgrP):Agr 在理论上用来表示与主语达成一致的屈折语素,一致短语以这一屈折特性为中心语。有些语言的动词可能会与宾语形成一致,故也有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的一致短语(AgrOP,AgrDOP,AgrIOP)。

等等。批评意见认为屈折短语缺乏普遍性,有些仅在少数几种语言出现。[17]

此外还有话题短语(topic phrase,TopP)和焦点短语(focus phrase,FocP),这些短语将句子中的话题标记或焦点标记作为中心语。

其它分类

根据短语结构中包含词语的多少,可以把短语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简单短语的内部只有两个词,单一语法结构关系;复杂短语的内部有多个词,并且词与词的结构层次和语法关系都比较复杂,通常作分层拆分分析。

短语从结构凝固性看大致可以分为固定短语和非固定短语。固定短语指结构比较固定的惯用的短语,在结构上具有固定性,短语内部的词及其次序一般都不能变动。固定短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内部各词往往不能再作字面上的个别解释。这种固定短语也称为熟语(ideomatical phrase),在语法分析中常作为单个词来处理。专有名词也是一种固定短语,通常也作单个名词处理。[1]

从独立性来看则可以分为自由短语和黏着短语,自由短语可以单独成句,黏着短语则不行。[1]

语言类型学

语序

语言类型学上对于语序的考察,基本是对不同类型的短语里面中心语成分与补足语成分前后顺序,亦即所谓中心语参数英语Head-directionality_parameter(head parameter)的考察[5],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基本语序(SVO etc.)的考察。语言类型学主要关注基本语序当中动词短语(VP)的谓语 V(中心语)与宾语 O(补足语)的前后之分,分为中心语前置型(head-initial)和中心语后置型(head-final)。SVO语序的语言就属于中心语前置型,如汉语英语等;SOV语序的语言则属于中心语后置型,如日语韩语土耳其语等。[18][19]

中心语参数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类型的短语,如:[19]

  • 介词短语(PP,PREP+NP 或 NP+POSTP):介词有前置詞(preposition)或後置詞(postposition)之分。前置词置于名词之前,汉语英语等为前置词型语言,日语韩语等为后置词型语言。如汉语「向东」,英语 toward the east,日语「東へ」。
  • 定中短语(NP,AP/DET+NP v.v.):形容词、限定词等修饰语与名词短语的前后之分。如汉语、英语等为修饰语在前,泰语等为修饰语在后。
  • 并列短语(NP,NP+NP):具体到固有名词与普通名词的前后之分,如汉语、日语等一般为「固有名词-普通名词」,泰语、越南语等一般反之,英语则二者兼有。如汉语「北京大学」,泰语 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ธรรมศาสตร์(Mh̄āwithyālạy ṭhrrmṣ̄ās̄tr̒,「大学 法政」,泰国法政大学),越南语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大學國家河內,河内国家大学),英语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墨尔本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等。
  • 状中短语和述补短语(VP,V+AdvP v.v.):动词短语当中动词与副词的前后之分。汉语和英语等都是两者兼有,日语则只有状中顺序。
  • 形容词短语(AP,AdvP+A v.v.):形容词短语当中形容词与副词的前后之分。汉语、英语等一般是「副词-形容词」,泰语等一般反之。

希尔弗斯坦名词短语等级

希尔弗斯坦名词短语等级(Silverstein hierarchy)是一种以有生性定指性排列的倾斜等级。大致如下:[20]

代词 名词
┌──────┴──────┐ ┌───────┴───────┐
第一人称 > 第二人称 > 第三人称 > 固有名词/亲族 > 人类 > 动物 > 非动物
┌───┴───┐
自然现象 > 抽象名词/地名

这一等级可以涵盖非常多的语言现象。提出者迈克尔·希尔弗斯坦认为等级越高,名词短语就越容易取施事;反之,则更容易取受事。[20]比如日语里面,等级高的名词短语作主语的主动句被动句要自然;反之,则取被动句更自然一些。[19]也有意见认为等级越高的与说话者的关系越近。[21][22][23]

这一等级也能体现部分作格性。如瓦隆戈语英语Warrongo language当中,等级越高名词短语就越容易呈现主宾格配列,反之则越容易呈现作通格配列[19]

智慧財產

短句是一種日常表達具通用性包括事實性的說明用語,根本上沒有任何創作原則,因此不能構成擁有版權的原則。

伯爾尼公約

根據伯爾尼公約第2條第8項規定:

「本公約之保護,不適用於單純時事報導性之記事及雜報。」

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九條第一項第三款及第四款規定:「下列各款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三、標語及通用之符號、名詞、公式、數表、表格、簿冊或時曆;四、單純為傳達事實之新聞報導所作成之語文著作。」[24]

英美法系原則

普通法判定版權存在以創作為原則的技術與勞動,因此原創性門檻相對較低,不過並非任何作品具版權保護,例如通用且簡短均不符合版權保護資格。[25]

註釋

  1. ^ 1.0 1.1 1.2 1.3 1.4 黃伯榮 & 廖序東 (2002)
  2. ^ X 由中心语的词性确定。邓思颖 (2000)
  3. ^ 分支的左右两侧分布不唯一,可左右调换,因语言而异。邓思颖 (2000)
  4. ^ Chomsky (1970)
  5. ^ 5.0 5.1 邓思颖 (2000)
  6. ^ Geeraerts & Cuyckens (2007)
  7. ^ 何元建 (2011)
  8. ^ Finch (2000)
  9. ^ Kroeger (2005)
  10. ^ Miller (2011)
  11. ^ Sobin (2011)
  12. ^ Brame (1982)
  13. ^ Szabolski (1983)
  14. ^ Hudson (1984)
  15. ^ Abney (1987)
  16. ^ O'Grady, Dobrovolsky & Katamba (1996)
  17. ^ Webelhuth (1992:210頁)
  18. ^ 柴谷方良 (2002)
  19. ^ 19.0 19.1 19.2 19.3 角田太作 (2009)
  20. ^ 20.0 20.1 Silverstein (1976)
  21. ^ Dixon (1979)
  22. ^ Zubin (1979)
  23. ^ Wierzbicka (1979)
  24. ^ 電子郵件1080830b.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著作權主題網 (Chinese). 
  25. ^ 1. 我怎樣可以取得版權? | Community Legal Information Centre (CLIC). www.clic.org.hk. [2024-10-13]. 

参考文献

  • Chomsky, Noam. Remarks on nominalization. Jacobs, R.; Rosenbaum, P. (编). Reading in English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Waltham: Ginn. 1970: 184–221. 
  • Dixon, R. M. W. Ergativity. Language. 1979, (55): 59-138. 
  • Finch, G. Linguistic terms and concept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2000. 
  • Geeraerts, Dirk; Cuyckens, Hubert.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2007. ISBN 0-19-514378-7. 
  • Kroeger, Paul. Analyzing grammar: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 Miller, J.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syntax. London: Continuum. 2011. 
  • O'Grady, William; Dobrovolsky, Michael; Katamba, Francis.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third. Longman. 1996: 191. ISBN 0-58-224691-1. 
  • Silverstein, Michael. Hierarchy of Features and Ergativity. Dixon, R. M. W. (编). Grammatical Categories in Australian Languages. New Jersey: Humanities Press. 1976. 
  • Sobin, N. Syntactic analysis: The basics. Malden, MA: Wiley-Blackwell. 2011. 
  • Webelhuth, Gert.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of Syntactic Saturation. OUP. 1992. 
  • Wierzbicka, A. Ethno-syntax and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Studies in Language. 1979, (3): 313-83. 
  • Zubin, D. Discourse function of morphology. Givón, T. (编). Discourse and syntax.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9. 
  • 柴谷方良. 生越直樹 , 编. 言語類型論と対照研究. シリーズ言語科学4. 東京: 東京大学出版会. 2002: 11–48. 
  • 角田太作. 世界の言語と日本語:言語類型論から見た日本語 改訂版. 東京: くろしお出版. 2009. 
  • 邓思颖. 自然语言的词序和短语结构理论. 当代语言学. 2000, 2 (3): 138-154. 
  • 何元建. 现代汉语生成语法.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黃伯榮; 廖序東 (编). 現代漢語(增訂三版)下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7页. ISBN 7-04-010640-X. 

参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