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地馬拉革命(西班牙語:Revolución de Guatemala)是瓜地馬拉歷史中的一段時期,起於1944年獨裁者豪爾赫·烏維科遭群眾起義推翻,迄於美國策劃的1954年瓜地馬拉政變導致總統哈科沃·阿本斯下台。眾稱此時期為"十年之春"(Diez años de primavera),為瓜地馬拉自1930年至1996年內戰結束之間多年來少數有施行代議民主制的歲月,而這段時間裏實施的土地改革計劃更是對拉丁美洲影響深遠。[1]
阿雷瓦洛任期於1951年結束後,阿本斯也以雪崩式勝利贏得大選。阿本斯延續了阿雷瓦洛的改革,並著手進行更大膽的土地改革,稱之為900政策(英语:Decree 900)。900政策內容即為,大地主未耕作的土地將被沒收並分配給貧苦農民,而地主會拿到一些補償。此政令估計約惠及50萬人左右。受惠者大多為西班牙入侵(英语:Spanish conquest of Guatemala)後祖先被剝奪土地的原住民。阿本斯的政策與聯合果品公司產生嚴重衝突,後者損失不少未耕作的土地。聯合果品公司遂向美國政府進行遊說,意圖推翻阿本斯政權,而美國國務院則藉口阿本斯為共產黨員,並推動政變工程回應聯合果品的遊說。卡洛斯·卡斯蒂略·阿馬斯掌權成為軍政府首腦,引發瓜地馬拉內戰。內戰從1960年持續到1996年,期間美國支持的軍方對馬雅原住民進行種族滅絕,並廣泛地侵害平民人權,建立了独裁政府。
1944年10月1日,主流反對派報紙的編輯亞力罕卓·科多瓦(Alejandro Cordova)遭到暗殺。政變策劃者開始跟街頭示威者的要角暗通款曲進行聯繫,意在將政變轉變成獲群眾支持的起義。不久後,龐塞·維德斯宣佈展開選舉,但爭取民主群眾卻指稱選舉為造假,並指責龐塞·維德斯試圖操縱選舉。[24]龐塞·維德斯企圖玩弄瓜地馬拉不同種族族群間的緊張關係來穩定自己的政權。支持革命最具聲勢的群眾主要來自拉迪諾人(英语:Ladino people#Guatemala)、混血人口與西班牙後裔三個族群。龐塞·維德斯想利用這三個族群對印地安人的恐懼,於是付錢號召上千名原住民農民在瓜地馬拉市遊行表達對他的支持,並允諾原住民只要支持當初幫助烏維科進行獨裁統治的瓜地馬拉自由黨(英语:Liberal Party (Guatemala)),他就會給予原住民土地。[25]
10月中旬,爭取民主群眾中的不同職業包含老師、學生、進步派軍人都開始發動各式各樣的計畫想要推翻軍政府。10月19日政府方面得知其中一項陰謀的情報。[24]同日,一小群軍官發動政變,主要的領導者為弗朗西斯科·哈維爾·阿拉納(英语:Francisco Javier Arana)與哈科沃·阿本斯。[26] 雖然政變最初主要由阿本斯與山多沃(英语:Aldana Sandoval)少校謀劃,但山多沃說服阿拉納加入政變行列;[27]山多沃本人最後反而膽怯失去勇氣沒有參加政變行動。[27]政變後次日,他們得到其他軍方派系及民間團體加入。起初,戰鬥不利於革命派一方,但在經過一場呼籲群眾支持的聲明後,革命派的行伍湧入大量工會份子與學生,他們最終制服了仍忠於龐塞·維德斯的軍警。10月20日,龐塞·維德斯宣佈無條件投降。[24]
一如烏維科的下場,龐塞·維德斯被允許安全地離開瓜地馬拉。軍政府的三個位子被阿本斯、阿拉納與一位在示威遊行中扮演要角的上流社會青年豪尔赫·托里埃略三人所取代。雖說阿拉納較晚才參與政變陰謀,但他的變節連帶造成原本守衛總統府的榮譽衛隊(西班牙语:Guardia Presidencial de Guatemala)倒戈加入革命方陣營。因此,阿拉納得以取得軍政府中的重要一席。軍政府成立後向總統府、國會與制憲議會保證會進行自由且公開的選舉。[28]
胡安·何塞·阿雷瓦洛·貝爾梅霍生於1904年,在中產階級的家庭中成長。阿雷瓦洛曾任職小學教師一陣子,赴拉普拉塔大學(英语:National University of La Plata)取得教育哲學博士學位及獎學金。1934年返抵瓜地馬拉,在教育部求職。[30][31] 但因不安於烏維科的獨裁統治,他回絕了原本夢寐以求的職位。他離開自己的國家到阿根廷任教,1944年才又回到瓜地馬拉。[30]1944年7月,俗稱"老師黨"的瓜地馬拉國家復興黨(英语:National Renovation Party)成立,阿雷瓦洛獲該黨提名參選。在一股前所未料的支持聲浪中,阿雷瓦洛得到包含學生聯合會等許多主流示威組織的擁護。他的學術背景以及他過去跟獨裁統治較無瓜葛,使他得到學生與老師的青睞。再加上,他過去在保守的阿根廷的求學,而不是在充滿革命的墨西哥求學,使得地主們比較不擔憂他會推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之類的激烈改革。[32]
阿雷瓦洛於1945年3月15日上台執政,接掌自獨立124年來的遲滯不前、充滿各種社會與經濟問題、三百萬國民的生活品質實質倒退、國民的營養不良與健康不佳並非罕象的瓜地馬拉。儘管烏維科任內的政策利用不必支薪的勞動力建設公共道路,但國內的交通運輸嚴重殘缺。四分之三的勞動力從事農業,幾乎不存在任何工業。
在都市,老練的銀行員月薪大概是90美金,勞動力集中在外資企業,四萬人直接或間接仰賴聯合果品公司及其子公司的鼻息度日。勞工和中產階級為數雖少,但數量逐漸增長,迷失在瓜地馬拉的傳統架構中。
在鄉村,農地多在富裕地主手上,2%的富裕地主持有國家將近四分之三的農地,但僅其中1%有進行耕作。人口的激增迫使每個小農能分到得農地越來越少,90%的小農僅持有15%的可耕地。原住民農民要不是沒地栽種,就是因農地太小而難以維持生計。印地安人的生活被綁定在大種植園中,服從"以工代稅"(In lieu of taxes)的古老體制,每年必須在種植園中付出150天的勞動。瓜地馬拉雖於1824年廢除奴隸制,但在鄉村這種普遍存在的非自願勞動早已行之有年,到1945年仍然持續。全國有七成民眾是目不識丁的文盲人口,但印地安人的文盲情況卻更嚴重,高達95%都是文盲。若以族群來看當時瓜地馬拉人的平均壽命,拉迪諾人約可活50歲,印地安人則僅40歲。[35][36]
烏維科時期被關押的共產黨領袖後來被釋放出來,強化了瓜地馬拉的共產黨運動。這些被釋放共產黨領袖包括米格爾·瑪墨(Miguel Mármol)、維多·曼努埃·古鐵列茲(英语:Víctor Manuel Gutiérrez)、格拉榭拉·賈西亞(Graciela García),較不尋常的是,格拉榭拉·賈西亞是當時不被允許加入共產黨的女性。共產黨自此開始在首都發展組織,並成立名為"清澄學校"(Escuela Claridad)的勞工學校,傳授讀書寫字,並協助組織工會。清澄學校成立六個月後,遭阿雷瓦洛總統勒令關閉,並將非瓜地馬拉籍的共產黨領袖全數驅逐出境。不過,共產黨運動得到了教師工會撐腰,還是生存了下來。[41]
阿雷瓦洛對非共產黨的工會的反應是繁雜的。1945年,他宣佈所有鄉村地區少於500人的工會為非法工會,而這差不多包涵了所有的種植園。[41]聯合果品公司的香蕉工人工會是少數大到足以從該法生存下來的工會,1946年該工會組織罷工,導致阿雷瓦洛禁止國內所有罷工,並表示直到新的勞工法訂定才做解禁。此舉造成部份雇主用各種影響力拖延勞工法通過,好讓他們能用有利條件剝削勞工到最後一刻。[41]瓜地馬拉的眾多工會也因美國政府勸服美國勞工聯合會創立國際區域勞工組織(Organización Regional Internacional del Trabajo,ORIT)而受害,該組織的反共立場極為強硬。[41]
1949年7月16日,阿拉納向阿雷瓦洛遞發最後通牒,要求拔除內閣與軍中的阿本斯支持者,否則將發動政變。阿雷瓦洛卻將此消息知會阿本斯與其他左派領導人,並得到應該流放阿拉納的共識。兩天後,阿雷瓦洛與阿拉納會面,回程經過阿馬蒂特蘭榮光橋(Puente de La Gloria)時,阿拉納的坐駕遭到一小支阿本斯領導的軍隊阻截,阿拉納二話不說直接掏出短槍要求讓路。槍戰於是爆發,含阿拉納在內總共三人死亡。阿拉納在軍中的支持者憤而起兵造反,但終究因群龍無首,喋血一戰之後,叛軍隔日便談判投降。這場未遂政變造成約150人死亡200人受傷。阿拉納的支持者被流放國外,值得一提的是,日後接受中央情報局扶植而成為總統的卡洛斯·卡斯蒂略·阿馬斯也在其中。當時政府對整場政變相當低調,許多細節皆未公開。[49]
至1954年,已有14,000,000英畝(5,700,000公頃)的土地完成徵收並重分配,約50萬人因900政令受惠得到土地,也就是當時六分之一的瓜地馬拉人口。[56] 該政令還向收到土地者提供貸款。國家土地銀行(Banco Nacional Agrario,簡稱BNA)於1953年7月7日成立,至1954年6月,該行已發放9百萬美金的小額貸款。53,829名申請者收到平均約225美元的貸款,這個金額是1950年瓜地馬拉人均收入的兩倍。[56]國家土地銀行出色的執行效率,就連素來不滿阿本斯的美國政府,其大使館內部文件也對該行讚譽有嘉。[56]
這些小額貸款還款率很高,1953年3月至11月間放出3,371,185美元,1954年六月已經收回3,049,092美元[56]法律還規定了通過重分配土地的道路必須被國有化,於是鄉村地區的連結程度大幅地提升。[56]
1899年,香蕉貿易公司(Banana-Trading Concerns)與波士頓水果公司(英语:Boston Fruit Company)兩家美國大型水果公司合併成立了聯合果品公司。[58]聯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持有大量土地與鐵道支撐其香蕉出口生意。[59]1900年聯合果品公司成為世界最大香蕉出口商。[60]到1930年聯合果品公司的營業資本達到兩億一千五百萬美金,並蟬連瓜地馬拉最大地主與最大雇主的頭銜數年。[61]聯合果品公司得到卡夫雷拉等等瓜地馬拉總統授予特權後,瘋狂地拓展事業版圖。 這些特權通常都是以瓜地馬拉政府稅收盈餘為本換來的。[60]聯合果品公司在1930年與1932年間豪爾赫·烏維科爭取權位時予以支持,而烏維科奪權成功後,也不忘此恩,表示願意簽暑極為有利聯合果品公司的新合約湧泉以報。新合約包括出租予該公司大片土地99年、免除所有稅金,並保證其他公司不能競爭這份合約。在烏維科統治期間,聯合果品公司根本沒有繳稅,傷害了瓜地馬拉政府應對大蕭條影響的能力。[60]烏維科請託聯合果品公司把工資壓到日薪50美分,防止它處工人要求更高薪資。[61]聯合果品公司也壟斷了巴里奧斯港,該港口是瓜地馬拉進出大西洋的唯一鎖鑰,使聯合果品公司得以從貨物往來中賺取暴利。[61]至1950年聯合果品公司年收益達六千五百萬美元,是瓜地馬拉政府盈餘的兩倍。[62]
遭到改革後,聯合果品公司對美國政府成員展開強力的遊說,促使國會議員、參議員批判瓜地馬拉政府沒有保護聯合果品公司的利益。[65]瓜地馬拉政府卻回應說,聯合果品公司本來就是瓜國進步的最大障礙。美國歷史學家史提芬·史列辛格(英语:Stephen Schlesinger)與史提芬·金澤(英语:Stephen Kinzer)觀察並評述道:「對瓜地馬拉人而言,他們的國家遭到外國資本無情地剝削,外國資本獲取巨大利益,但卻對瓜國福祉完全沒有貢獻」("To the Guatemalans it appeared that their country was being mercilessly exploited by foreign interests which took huge profits without making any contributions to the nation's welfare.")[65]1953年,200,000英畝(81,000公頃)的未耕作土地被政府徵收,政府以每英畝2.99美元的金額補償聯合果品公司,這個金額是當初公司買地時出價的兩倍。[65]此後政府又作了更多徵收動作,400,000英畝(160,000公頃)的土地被收歸國有,這次補償以聯合果品公司報稅時申告的地價計算補償金額。[64]聯合果品公司自此對華盛頓展開更多的遊說,本來就與公司關係匪淺的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更是遊說對象的重中之重。[65]聯合果品公司更展開連年的公關行動,一面抹黑瓜地馬拉政府,另一面則找來精明的公關專家愛德華·伯內斯替公司擦脂抹粉,描繪公司成為受害者的可憐形象。[66]德懷特·艾森豪在1952年選上總統後,聯合果品公司的公關行動更是快馬加鞭地進行。聯合果品公司委請鷹派色彩濃厚的克萊蒙聯合事務所(John A. Clements Associates)產生一份長達235頁批判瓜地馬拉政府的研究報告。[67]後世的歷史學家評述這份研究報告充滿「誇張、無禮的描述及奇怪的歷史理論」[67]但這份報告還是對當時的國會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力。總而言之,聯合果品公司大概花了50萬美金影響與收買美國各式各樣的法律制定者與公僕,只為了推翻瓜地馬拉政府。[67]
當然,美國決定在1954年推翻阿本斯政權不光只是因為聯合果品公司的遊說。瓜地馬拉革命期間,中美洲出現很多軍事政變並帶來很多堅定的反共政權。1950年陸軍少校奧斯卡·奧索里奧當選薩爾瓦多總統,1952年獨裁者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掌握古巴大權。[68]聯合果品公司在宏都拉斯也持有大筆土地,宏國自1932年以來都是由親美反共的政權治理。這些發展讓阿本斯政權與鄰國政權關係更加惡化,緊張情勢比當初阿雷瓦洛支持加勒比聯盟可說有過之而無不及。[68]美國新成立的中央情報局對此也憂心忡忡。根據美國歷史學家李察·伊瑪曼(英语:Richard H. Immerman)表述,在冷戰初期,美國與中央情報局採取非黑即白的反共觀點。是故,即便阿雷瓦洛查禁共產黨,美國政府還是先入為主地認定革命派政府已遭共產黨滲透,將對美國構成危險。[69]瓜地馬拉革命期間,流傳在美國政府部門間的各種報告與備忘錄更加鞏固了前述觀點。[69]
1954年6月18日,卡洛斯·卡斯蒂略·阿馬斯率領載有480人的車隊穿越宏都拉斯邊境進入瓜地馬拉。中央情報局提供了這些人武器,並在尼加拉瓜與宏都拉斯的軍營中將他們訓練成一支軍隊。[79][80]基於行動的倉促導致招兵買馬的時間不足,這支軍隊在數量上還是遠遠不敵瓜地馬拉陸軍,所以中央情報局要求卡斯蒂略·阿馬斯的軍隊先駐紮在瓜地馬拉邊境,不直接發動地面進攻,而先對瓜國民眾與政府發動心理戰,使他們以為卡斯蒂略·阿馬斯的勝利是木已成舟的既定事實。心理戰包含讓教士佈道時順便進行反共宣傳、以中央情報局的飛機掃射數個城鎮、海上封鎖瓜地馬拉。[79][80]中央情報局還派出飛機在瓜地馬拉全境到處灑放傳單、放送名為"自由之聲"(The Voice of Liberation)的無線電廣播頻道宣稱卡斯蒂略·阿馬斯將在短期內解放全國。 [79]
卡斯蒂略·阿馬斯本來想突襲薩卡帕並攻打巴里奧斯港,但在進軍過程中遭到瓜地馬拉陸軍擊退。[80]中央情報局的宣傳戰則還比地面進攻來得有成效,一名瓜地馬拉飛行員因此而變節,導致阿本斯擔心空軍大規模叛變而禁止自軍飛機起飛。[79]中央情報局取得空優後,派出美國飛行員駕駛的飛機轟炸城鎮製造更強烈的心理效果。[79]中央情報局本來為了減少美國介入的蹤跡使用老舊的二次大戰飛機,但不久後就發現這些飛機不適合轟炸任務,復向艾森豪申請添增兩架新型飛機,並在艾森豪、艾倫·杜勒斯與助理國務卿亨利·何蘭(英语:Henry F. Holland)一番激辯後得到核准。 [80]遭到空襲轟炸後,瓜地馬拉向聯合國申請調查,但遭美國在安理會說此為瓜國內部事務而投下否決票,聯合國於是對瓜國處境袖手旁觀。[81][82]6月25日,中央情報局的飛機轟炸瓜地馬拉市,摧毀瓜國政府的油料庫。阿本斯聞訊,情急之下下令軍方配給武器給當地農民、工人。[83]軍方於是抗命,還反過來要求阿本斯要不就辭職,不然就與卡斯蒂略·阿馬斯談判投降。[83][82]
阿本斯自知若瓜地馬拉陸軍不支持,主戰也是毫無意義,只好在1954年6月27日辭職,將大權交予心腹狄亞茲·德·里昂(英语:Carlos Enrique Díaz de León)中校。[83][82]1954年7月7日,美國大使約翰·普里伏(英语:John Peurifoy)在薩爾瓦多主持仲裁,幾天後,卡洛斯·卡斯蒂略·阿馬斯進入軍政府並成為臨時總統。[83]7月13日,美國承認新的瓜地馬拉軍政府。[84] 兩個多月後,10月,瓜地馬拉舉行選舉,所有政黨都被禁止參選,參選人只有卡洛斯·卡斯蒂略·阿馬斯一人。毫無意外地,卡斯蒂略·阿馬斯取得99%的選票勝選。[83][85]卡斯蒂略·阿馬斯當選後,瓜地馬拉施行當初在薩爾瓦多仲裁時擬好的憲法,新憲法取消革命時期的幾乎所有改革。[82]
卡斯蒂略·阿馬斯取得政權後,數以百計的農民領袖遭到圍捕並被處決。歷史學家葛雷格·葛蘭丁稱:「今日的學界及瓜地馬拉知識份子之間已有共識,1954年的變局意味著西半球最壓抑國家的起點-這個國家要為二十萬百姓所遭受的凌虐與屠戮負責」("There is general consensus today among academics and Guatemalan intellectuals that 1954 signaled the beginning of what would become the most repressive state in the hemisphere—a state responsible for the torture and murder of two hundred thousand of its citizens.")[86]繼軍事獨裁復辟後,鄉村地區爆發一系列左派叛亂,這些叛亂很大程度上得到民眾支持,進而引爆了至1996年方休的瓜地馬拉內戰。這些叛亂活動團體中最具聲勢的是瓜地馬拉貧民軍(英语:Guerrilla Army of the Poor),該組織全盛時期有二十七萬名成員。[87]綿延36年的內戰導致二十萬民眾葬身戰火之中,人權狀況嚴重倒退,大量民眾遭到屠殺、強暴,空襲與被消失的情形更是屢見不鮮。[87]歷史學家估計這段期間約有93%的反人權案件是由美國所支持軍方犯下[87],此中包含1980年代的瑪雅人種族屠殺。[87]
Cullather, Nicholas, Kornbluh, Peter; Doyle, Kate , 编, CIA and Assassinations: The Guatemala 1954 Documents,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Electronic Briefing Book No. 4 (Washington, D.C., USA: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May 23, 1997 [1994] [2017-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McAllister, Carlota. A Headlong Rush into the Future. Grandin, Greg; Joseph, Gilbert (编). A Century of Revolution. Durham, North Carolina, USA: Duke University Press: 276–309. 2010 [14 January 2014]. ISBN 978-0-8223-928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Gleijeses, Piero. The Agrarian Reform of Jacobo Arbenz. Journal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ctober 1989, 21 (3): 453–480. JSTOR 156959.
Krehm, William. Democracies and Tyrannies of the Caribbean in the 1940s. COMER Publications. 1999. ISBN 978-1-896266-81-7.
Loveman, Brian; Davies, Thomas M. The Politics of antipolitics: the military in Latin America 3rd, revised. Rowman & Littlefield. 1997. ISBN 978-0-8420-2611-6.
Streeter, Stephen M. Managing the counterrevoluti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Guatemala, 1954–1961. Ohio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89680-215-5.
Striffler, Steve; Moberg, Mark. Banana wars: power, production, and history in the Americas.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978-0-8223-3196-4.
Trefzger, Douglas W. Guatemala's 1952 Agrarian Reform Law: A Critical Re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Review (Pi Gamma Mu(英语:Pi Gamma Mu), International Honor Society in Social Sciences). 2002, 77 (1/2): 32–46. JSTOR 41887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