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条目 序言章节没有充分总结全文内容要点。 (2021年1月16日) 请考虑扩充序言,清晰概述条目所有重點。请在条目的讨论页讨论此问题。 |
澳門屬海洋性副熱帶季風氣候,當高溫又高濕的天氣出現,天空佈滿旺盛的積雨雲,此時,上升和下沉兩股氣流產生較強程度的風切變,這兩股氣流相反,各自的速度足夠大,就會形成龍捲風。[1]
龍捲風分有陸龍捲和水龍捲,前者出現在澳門的機會較低,後者則常出現在澳門近海位置。當中,水龍捲是暴雨所導致,由於雲層下的氣壓較低,強力旋轉的氣柱會把海水吸起,捲上半空的雷雨雲,在水面上移動。不過,水龍捲的持續時間一般只有十多分鐘,而且一着陸後便因失去氣旋的條件而消失,不會危及陸地上的人。水龍捲一般發生在平靜的淺海水面,船隻航經的深海,較不容易出現。
列表詳細資訊皆以澳門氣象局記錄及澳門時間UTC+8為準。[2]
澳門水龍捲紀錄
水龍捲是一種偶爾出現在溫暖水面上空的龍捲風。在澳門近海出現,多在5月至10月氣溫較高的時節。[3]
下表列出自2001年以來在澳門近海有記載,或過去對澳門直接或間接造成重大災害、強度較大的水龍捲。
日期
|
出現的位置及其軌跡
|
傷亡人數
|
情況
|
1945年10月11日
|
澳門外港
|
200多人死亡
|
一艘航行於廣州與澳門之間的廣源渡輪夜航,在抵達澳門新口岸外港時,突遇水龍捲襲擊側沉,船上200餘名乘客喪生。其中澳門記者公會組織的“回國訪問團”四名記者亦在事故中遇難。[4] [5]
|
1949年
|
媽閣海面往氹仔雞頸海面
|
--
|
從媽閣海面形成,卷起三艘百多噸重的鐵船,旋轉至氹仔雞頸附近;當旋風消失,那三艘鐵船從空中落下海裏沈沒。[6]
|
1978年4月28日
|
路環九澳海面
|
5人失蹤
|
在路環九澳海面出現的龍捲風,掀起巨浪,弄翻附近作業的一般漁船,船上13人中有5人失蹤。[6]
|
1991年5月27日
|
氹仔西北海面
|
--
|
當日中午,澳門突然烏天暗地,風雨大作,雷電交加[6],澳門與橫琴之間出現過一次特大水龍捲,威力驚人,形成一條非常明顯的水柱,達40層樓高,其間夾雜狂風暴雨。 [7] 水龍捲呈灰黑色,不斷旋轉,逐漸由柱狀轉變成兩個對倒的漏斗狀,維持約10分鐘後消散。
澳門氣象台發言人說,據路環氣象觀察站報告,證實有「龍吸水」發生,這種罕見自然現象通常在夏天氣候炎熱時伴隨雷雨一起發生。當天上午十時至十二時之間有雷雨,可能是引致「龍吸水」發生的原因之一。據氣象台發表消息稱,由於昨中午有一雷雨雲層掠過本澳上空,使到本澳天氣驟變。中午十二時下大雨,且雷電交加。[8]
|
2006年5月6日
|
澳門半島以東海面往拱北灣
|
--
|
當日上午11時許,澳門東北方向友誼大橋近新口岸引橋對開海面有“水龍捲”形成,居住白雲花園一名姓譚女戶主在住所目睹“水龍捲”形成整個過程,她表示當時因戶外開始有雨,準備關窗時發現油船碼頭上空積壓大片烏雲,期間對開海面出現一團上升水氣,漸而形成水柱狀,相信所見是水龍捲開始形成,隨即用數碼相機拍攝該奇特的天文現象。譚女指出當時出現“水龍捲”一帶海面泛起大浪,現場一帶並無船隻經過,“水龍捲”迅速橫過污水處理廠對開一帶海面,向珠海拱北沿岸方向吹去。今次出現的“水龍捲”強度只屬一般,持續時間約為五分鐘,在未到達拱北沿岸之前經已消失。
據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技術人員表示,暫未收到有關“水龍捲”的報告,氣象局每小時的常規觀察中也未發現有“水龍捲”,相信是在兩次觀測之間形成。 [7] [9] [10]
|
2008年6月7日
|
融和門海面往十六浦海面
|
--
|
當日上午11時半左右,當時媽閣一帶下着大雨,上空積壓着大片黑雲,海面吹拂着陣陣清風。有一道水龍捲自西灣橋與融和門之間海面生成,高速向沙梨頭方向移動,時而升高,時而下降,並在上空掠過,吸起大量海水,高度與旅遊塔相若。該水龍捲頂部寬約20米,與黑雲相接,底部則在水面不停掃蕩,水面亦翻起小浪,形成一團水氣;前後不到5分鐘已迫近十四號碼頭。當時碼頭對開停泊區內有三艘小型蝦艇,該股“水龍捲”正好在三艘蝦艇上空掠過,小艇上的天線即時被吹斷,三個竹籮被捲走,散落在距離小艇十數米開外的海面上,幸小艇上的人員有驚無險,並無受傷。該股水龍捲繼續沿內港航道由南向北移動,全程維持約15分鐘,並在十六浦對出海面逐漸消散。[3] [11] [12] [13] [14]
|
2008年7月27日
|
下環對出海面
|
--
|
受到強烈熱帶風暴鳳凰外圍環流影響,氹仔大潭山站在7月27日錄得氣溫攝氏34.8度,為入夏以來最高溫。澳門海事博物館站、氹仔大連街及路環九澳站,中午時分更一度錄得攝氏36.5、37.1及34.3度高溫。高溫引發熱對流天氣,傍晚則風雲突變,短短5分鐘內刮起“西北石湖”,狂風暴雨驟至,雷電交加。有居民指出,暴雨來臨前夕,下環區對面海域一度出現水龍捲,情況持續數分鐘。[15]
|
2008年9月2日
|
不詳
|
--
|
澳門氣象局澳門氣象月報公佈,受集結在華南沿岸的一道低壓槽影響,當月2日曾有水龍捲出現。[16]
|
2009年5月20日
|
澳門黑沙環以北海面
|
--
|
在珠海拱北灣海面出現水龍捲。 [17] [18]
|
2013年5月21日
|
澳門外港
|
--
|
當日上午10時許,受“西北石湖”吹襲,短短十分鐘風雲突變,黑雲密佈,閃電行雷,隨後狂風暴雨,雨勢有時頗大,伴隨強烈陣風,氣象局錄得超過10毫米雨量紀錄,林茂塘、青洲一帶出現輕微水浸,曾錄得超過時速100公里最大風力。有松山行山人士稱見到外港海面出現水龍捲,持續約30秒。[19]
|
2015年10月6日
|
氹仔機場跑道以東海面
|
--
|
2015年10月6日下午,氹仔機場跑道以東海面出現水龍捲。[20]
|
2019年4月18日
|
萬山群島海域
|
4人死亡,
4人失蹤
|
當日下午,廣東西部有強雷雨區發展,並自西向東移動,當移近澳門以南海域時,更進一步發展成超級單體,從雷達圖更顯示其西南部更出現了勾型回波[21],18:06分至21:00分持續維持,顯示有水龍捲發展。 萬山群島站觀測到陣風達到120.6km/h[22],澳門則受超級單體的影響下,氣象局一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翌日早上,有網友位於氹仔的家的陽台上發現了一條小魚,並指出小魚是在昨晚暴雨之後才出現在陽台上的,根據勾型回波(上升氣流所在)以及北面雨區(下沉氣流)曾經經過的位置,可以推斷這條魚是在勾型回波所在的海上被某種力量吸上天空,然後被強勁上升氣流帶到高空,再被下沉氣流(即大雨區)送回地面,推斷出澳門間接受到水龍捲的影響。[23]
另外,2艘漁船在當日下午7時半左右因水龍捲而在珠江口大萬山島附近海域翻沉,其中1艘「粵珠漁運23291」漁船載有2名漁民在晚上9時25分獲救,另1艘「珠香1746」漁船載有8人則失蹤,分別是3名澳門人及5名中國大陸人(澳門外僱)[24],據報該3名澳門人同時持香港身份證。粵港澳三地隨即展開聯合搜索,在4天內共派出珠海、廣州、深圳等地公務船艇三11艘次,香港飛機3架次,南海救助局飛機4架次在事發水域開展搜尋[25],澳門派出船艇和無人機在澳門周邊水域進行搜尋,在4月19日下午搜救人員初步確認沉船位置,在萬山區白瀝島和大萬山島東面對出約3公里的海域,發現海面有油漬,但未有發現失蹤船員。失聯船隻為珠香1746號船,長26.5米,總噸位165.97噸。而獲救漁民表示,在大萬山港左防波堤外約300米處,遇上強海旋風 [26](強烈水龍捲),並有狂風暴雨和冰雹,船身迅速傾斜翻沉。他和妻子漂浮約兩小時後由其他漁船救起。[27] 直至4月30日,漁船「珠香1746」在萬山島東南約2海浬成功打撈[28],並在5月2日運回澳門,期間發現4具遺體,但仍有4人下落不明。[29]
|
2021年6月1日
|
友誼大橋東側外海
|
--
|
當天澳門受低壓槽影響,氣象局曾一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在12:53 至 12:59分期間[30],澳門友誼大橋以東近澳氹第四跨海大橋出現水龍捲。[31]澳門氣象局表示,受低壓槽影響,當天澳門中午再現大雨,當局已接獲市民報告,友誼大橋東側外海出現水龍捲,經進一步分析氣象雷達資料,發現下午約 1時本澳東北海域有強對流颮迅速發展[32],並具備合適的旋轉條件,發展成龍捲,水龍捲現象持續數分鐘後消散。[33]
|
2022年8月3日
|
路環-橫琴南部海域
|
--
|
受南海熱帶低氣壓08W影響下,澳門在黃昏時段開始出現頻密性驟雨。當日傍晚時份,路環南部近岸更一度出現水龍捲。[34] 橫琴南部酒店更有住客拍到雙水龍捲。[35]
|
2024年4月30日
|
澳門半島以東海面
|
--
|
受一道低壓槽影響,在4月30日晚間,澳門出現強對流天氣。氣象局於19:25開始發出特別消息,及於20:45發出冰雹預警信息,再先後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及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除了出現短時強降雨及強烈陣風外,於21:20前後,本澳多個地區更錄得冰雹。在是次強對流天氣過程中,本澳錄得頻密的閃電、強烈陣風及冰雹;同時根據雷達監測資料(約21:24)顯示,澳門半島以東海面曾出現中尺度渦漩現象,故不能排除出現水龍捲之可能性。[36]
|
澳門陸龍捲紀錄
澳門出現陸龍捲機會十分低,現資料記載只有一則澳門陸地發生的龍捲風紀錄,但其前身是從水龍捲發展而來。
日期
|
出現的位置及其軌跡
|
傷亡人數
|
情況
|
1832年8月3日
|
龍捲風從東北方向襲擊澳門
|
2人死亡、
多人受傷
|
道光十二年的8月3日,龍捲風從東北方向襲擊澳門,摧毀多棟磚瓦房屋,造成兩名中國人死亡、多人受傷。[37]
|
1892年5月22日
|
橫琴馬騮洲進入內港,後再往青洲海面
|
約100人死
|
俗稱︰「壬辰風災」。1892年5月21-22日,澳門連續兩天大雨,在5月22日上午約11時,雨勢及風勢加據,風力亦有所增強。一股水龍捲在橫琴島以北海面形成,掠過馬溜洲關廠,在上午11時40分直撲澳門媽閣和內港入口處,並更進一步進入內港陸地沿岸,演變成陸龍捲,並於沙梨頭出海,於青洲海域消失,致使各處養魚場半毀。颶風沿港口東岸成之字形繼續吹襲,毀壞屋頂,掀翻超過50艘舢板和木船[38],以及停泊在媽閣避風塘的疍家船及帆船全數沉沒,“香山”號船上的巨型鐵制煙筒被吹離底座,淹死平民百姓。嗣後向北吹襲城區,所過之處,房屋的磚瓦、舢板的篷蓆全都捲上天空,高達近百英尺。“香山號” 船上巨大的鐵製煙筒被吹離將近五英尺厚的底座,船上的雨篷不翼而飛,死亡人數將近100人。[39] 另外,澳門街上一輛東洋車(黃包車)亦遭受龍捲風影響,連人帶車刮到一丈多高突然又墜下,車身粉碎,而乘客和車夫俱未受傷。
後來這股龍捲風吹到“欽(青)州附近,停泊在該處的兵船用巨炮轟擊天空”,才將烏雲驅散,避免了龍捲風的波及。[40]
|
1973年5月6日
|
- 水塘對開海面
- 澳門北部海面
- 嘉樂庇總督大橋吹向新口岸碼頭,隨後上陸,再橫過飛翼船碼頭,後於水塘出海往九洲海面
- 新口岸碼頭對開水面吹向飛翼船碼頭上陸,後往水塘
- 澳門東北面海域
- 澳門東北面海域
|
--
|
5月6日下午4時至7時半,由於天氣的關係,澳門新口岸對開海面,竟形成了約6-7個龍捲風,且有兩個龍捲風在新口岸登陸,霎時間狂風怒吼,人們爭相走避匿藏,形勢混亂非常。幸風過後無人受傷。但新口岸碼頭對開海面,有兩艘漁船,被龍捲風捲離海面,驚險非常,船上的漁民都不禁驚呼,幸迅卽降下,未釀成災害。而港澳飛翼船碼頭的上蓋被搗起,飛到水塘去。各泳棚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對開處有兩艘舢舨覆沉。
在第一個龍捲風來臨時,新口岸碼頭有一位水警遙見水塘對開海面的空際,有一團黑雲,而下面卻是一縷縷像白烟似的氣體,他不知是龍捲風,驚喊道:「哎呀,對面火燭呀,」水警區長聞叫,循聲而望,那邊果然是黑雲密佈,在水平線上又是一層白烟,他細看之下,才醒悟過來,忙說:「不是火燭,係龍捲風呀!」但當轉過頭來,北部海面卻又出現一個這樣類似的景象,原來又一個龍捲風來到了。
下午6時25分,一團縷黑雨雲在長命橋對開海面旋轉,逐漸降低與海面相接,呈漏斗形,緩緩向南旋轉,直吹向新口岸碼頭。碼頭外的一羣起卸工友遠望見龍捲風向己方吹來,不禁大驚失色,忙把碼頭的窗門關緊,然後奔逃入碼頭,一時間碼頭內喧聲四起,加上那急促的步伐聲,整個碼頭秩序大為混亂。單車,木馬「壁壁拍拍」的跌倒聲,窗戶,玻璃門劇烈震動,較之十號颱風襲境時還要厲害。其時一艘水翼船剛抵埗泊碼頭,連扯幾次纜,也為烈風吹開,而抛錨在新口岸碼頭附近的兩艘漁船,更被龍捲風吹得在海面團團轉;在風力量猛時,它們曾被捲起海面逾尺,嚇得碼頭的人口定目呆。風過後,迷信的漁民立卽燃放爆竹。龍捲風離開新口岸碼頭,轉而肆虐於飛翼船碼頭,將飛翼船的幾條繩纜吹斷,又打破跳板上的帆布,最後,把碼頭上的一個鋅鐵上蓋捲去,直捲至水塘海面方掉了下來,而囘力球塲工地的兩個竹棚及一家飯店的鋅鐵全被揭起。龍捲風刮至水塘時,塘水被掀高,浪花飛濺,龍捲風在水塘擾攘5分鐘,轉而襲擊工人泳塲,將泳塲的木欄摧毁,坍塌下來,而工人泳塲的幾名工人聽到轟隆一聲,就見救生棚和另一個隔壁的私家泳棚全遭打塌,泳塲上的十餘個救生圈,全部捲下海去,停泊在泳塲對開海面的三艘漁船,其船上的大部物品亦被捲下海去。附近有兩隻小舢舨沉沒。龍捲風在新口岸肆虐後,卽向北直捲向九洲海面。
下午7時20分左右,又有一個較小的龍捲風在新口岸碼頭對開水面形成,吹向碼頭及飛翼船碼頭,但其威力沒有第一個龍捲風侵襲時那樣猛烈,它旋轉至水塘附近時,已自行消散。
接着,在東北方海面,又發現兩個大龍捲風,其中一個像條大黑柱,把海水捲上天去。一羣移民警匿藏時,一塊窗門的玻璃被吹毁,碎片險些射傷他們。新口岸碼頭的工友在事後發覺,需十餘人用木棍才能撬動的客上落旅客輪的鐵橋,竟被吹向柱邊。而回力球塲的重型起重機的長鐵臂,它本是向着葡京的,但為龍捲風推轉了九十度彎角,指向水塘那邊。在談風色變下,有些旅客在水翼船開航時,不敢登船返港去。
當日凌晨零時至晚上10時,澳門氣象台錄得263.8公厘雨量,合計10寸39。[41]
|
澳門漏斗雲紀錄
漏斗雲多出現在春夏交替的天氣不穩定時候,由於沒有接觸地面或水面,因此不算龍捲風或水龍捲。
最近一次,澳門出現漏斗雲現象是在2016年10月29日下午5時,當時澳門至氹仔之間的海域上空的雲底,出現了有向下延伸的漏斗雲,但由於未有接觸到水面,沒有進一步發展成水龍捲。[42]
下述為澳門氣象局統計資料顯示,由1965年至2000年,出現了28次漏斗雲紀錄。
出現年份
|
具體日子
|
1965年
|
05-25
|
|
|
1967年
|
05-05
|
06-12
|
07-21
|
1969年
|
07-12
|
|
|
1970年
|
09-03
|
|
|
1971年
|
08-28
|
|
|
1973年
|
05-21
|
06-29
|
|
1974年
|
05-23
|
09-19
|
|
1975年
|
05-29
|
09-15
|
|
1976年
|
08-02
|
08-16
|
|
1977年
|
05-22
|
|
|
1978年
|
09-03
|
09-08
|
|
1982年
|
08-13
|
09-15
|
|
1989年
|
07-12
|
|
|
1991年
|
06-12
|
10-14
|
|
1997年
|
05-12
|
|
|
1998年
|
08-18
|
|
|
2000年
|
10-23
|
|
|
參考條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