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岩

滴水岩
周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礼门乡礼门村
坐标27°02′19″N 119°11′01″E / 27.03861°N 119.18358°E / 27.03861; 119.18358
分类古建筑
时代
认定时间1983年10月23日

滴水岩,又名显圣岩显迹岩[1],是位于中国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礼门乡礼门村的一个旅游景点[2],在礼门村西南2公里处,距周宁县城狮城镇约29公里。岩洞内建有一个明代时期的佛殿,1983年入选周宁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3][4]

景区概览

滴水岩得名于岩洞上方常年有不断的流水,岩壁为火山质球泡流纹岩,整体宽300多米,高200多米,岩壁整体形似狮子横卧,故主岩洞俗称狮口洞(或狮子洞[5]),狮口洞高23米、宽13米、深29米,洞口上方左右两侧又有被称为“狮耳洞”的两个洞穴,又名翠微洞和仙境洞,此外亦有大小不一的其他洞口,如涌云洞、祖师洞、通天洞等。滴水岩中部有琵琶漈(“漈”在当地方言中意为瀑布),得名于其形如竖立的琵琶。[6]

滴水岩在宋代时由仕本村(今属礼门乡)村民发现,将其开辟为拜佛之所,后在岩洞内外建造了数个佛教建筑[6]。清朝嘉庆年间进士、曾担任国史馆总纂的魏敬中在此游览并题写了一首七言诗[7]。1949年,周宁县县长黄颐游览此地,在此题写“八闽首景”四字。1983年,周宁县人民政府将滴水岩一带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8]。1987年,岩前建成了一个人工湖,游人可在湖面行舟观光[6]宁德市人民政府将其列入“优先开发景区”。2012年,周宁县人民政府和礼门乡人民政府对滴水岩景区投资1亿元人民币进行综合开发,以期深入发掘其旅游资源[9]

建筑与保护

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村民在洞内建造大雄宝殿,并在崇祯四年(1631年)、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及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次重修,大雄宝殿整体建筑建于石窟之中,坐北朝南,宽10米,深12.4米,高8.5米,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穿斗式木构架,平顶,殿内的斗拱分层重叠,形成八角藻井。岩下则有明朝成化七年(1471年)建成的岩麓寺佛殿,1986年、1988年两度焚毁于火灾,此后原址上又重建了僧舍和童生书斋,书斋为木制结构。[3][6][8]

参考文献

  1. ^ 很神秘!你听说过,却未曾去过!就在周宁→. 周宁县人民政府. 2024-05-17 [2024-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9). 
  2. ^ 自然资源. 周宁县人民政府. 2023-10-26 [2024-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9). 
  3. ^ 3.0 3.1 3.2 周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周宁县志 1989-2005. 中华书局. 2016: 580–584. ISBN 978-7-101-11625-0. 
  4. ^ 宁德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宁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0-06-10 [2023-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7). 
  5. ^ 国家文物局. 中国文物地图集 福建分册 下. 福州: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2007: 776–779. ISBN 978-7-80516-829-6. 
  6. ^ 6.0 6.1 6.2 6.3 周秋琦等. 宁德古建筑.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4: 74–75. ISBN 978-7-211-07042-8. 
  7. ^ 这里是云端周宁!一座被山水与人文浸润的魅力之城~. 福建日报. 2022-06-07 [2024-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9). 
  8. ^ 8.0 8.1 周宁县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 周宁县消防大队关于印发《周宁县博物馆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周宁县人民政府. 2018-10-10 [2024-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6). 
  9. ^ 滴水岩、蝙蝠洞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 周宁县人民政府. 2012-12-11 [202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