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浩室 French house |
---|
風格起源 | |
---|
文化起源 | 20世纪90年代初至中期,法国 |
---|
衍生形式 | |
---|
|
法国电子音乐 |
|
|
法国浩室 (英語:French house)(也称为“French touch”、“filter house”或“tekfunk”)是浩室音乐的一种风格。该音乐风格是在1990年代由法国音乐家创作出来的浩室音乐分支类型之一。[1]它是欧洲迪斯科的一种衍生形式,也是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欧洲电子舞曲流行的一种音乐风格。该流派的显著特征是使用滤波器和移相器音乐技术,以及使用来自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欧洲迪斯科曲目的音乐样本。该音乐流派曲目会从Hook音乐采样中汲取灵感从而提供了比该流派先驱更为厚重的和声。[2]这种风格的曲目大多数都采用
拍,并以稳定的四板节拍为特色,音乐节奏范围为每分钟110–130节拍。法国浩室与未来放克类似,但也有一些关键性的区别。法国浩室音乐的传播者包括蠢朋克、[3]大卫·库塔, Bob Sinclar(歌手),Martin Solveig (歌手) ,Stardust,Cassius (乐队),超级爱人合唱团。[4]
历史和影响
法国浩室的发展受到美国舞曲、欧洲迪斯科和太空迪斯科风格影响。[5]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太空迪斯科风靡法国,其中有法国音乐家马克·塞罗尼和希拉和B·德沃森等艺术家。美国P-放克也影响了该音乐流派,其中有乔治·克林顿和布特西·柯林斯的作品。[6]P-放克音乐风格在许多法国夜店俱乐部中与迪斯科一起演奏,特别是在美国举办迪斯科销毁之夜之后。[6]Jacking舞蹈和芝加哥浩室音乐的风格也被融入到了法国浩室中,在英国大众中“杰克浩室”(Jack house)成为对这一流派声音的一个短暂描述性术语。其中弗朗西斯·德鲁贝François de Roubaix、让-米歇尔·雅尔 和 塞尔日·甘斯布等音乐家也影响了1970年代的法国流行音乐这一流派。[6]
湯瑪斯·本高特为他的Roulé厂牌制作音乐是法国浩室开始发展的一些最早例子。 他的音乐作品以及他身为蠢朋克的成员和Stardust成员的作品影响了1990年代中后期法国浩室音乐发展。[7] 法国二人组Motorbass (乐队)是法国第一批制作法国浩室音乐的成员,他们主要基于音乐样本和过滤循环音乐技术并于1996年发行了他们的开创性专辑Pansoul。 St.日耳曼(音乐家)制作的法国浩室曲目也受爵士乐启发和影响。 其中在这一时期也诞生了其他知名法国浩室音乐家,例如弗朗索瓦·凯沃基安(François Kevorkian)和罗兰·加尼埃(Laurent Garnier),但仍然与新兴的法国浩室音乐唱片公司保持着距离。
英国舞曲音乐家和欧洲DJ在1990年代中期首次认可了该音乐流派,并之后在1997年取得商业成功。[8]
蠢朋克、Cassius (乐队) 和后来的星尘乐队是该音乐流派第一批在国际上取得成功的艺术家,以及 Air(法国乐队)都是维京唱片公司的旗下乐队。 所有三部音乐MV的首次发行均由斯派克·琼兹、米歇·龚德里
和Alex & Martin导演执导。 随着人们对夜店场景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及各大唱片公司的支持,蠢朋克的首张专辑“家庭作业”进入了英国专辑排行榜的前10名。这张专辑发布后,这对组合最终成为自让-米歇尔·雅尔以来在英国唱片销量最高的法国艺人。[9] 法国浩室的恰巧出现与舞曲音乐在英国音乐市场的流行相吻合,同时也使英国民众对电子音乐兴趣激增。[10]
进入 2000 年代,鲍勃·辛克拉、艾蒂安·德克雷斯(Étienne de Crécy)、本杰明·戴蒙德(也同属于Stardust组合成员之一)和Modjo的热门单曲在欧洲取得优异成绩。 2005 年末,流行巨星麦当娜发行了“娜语录”专辑,这张专辑中的几首歌曲受到了法国浩室音乐的影响。[2]
术语,起源和分支
与该风格相关的唱片公司
- 20000st
- Astralwerks (U.S. market)
- Barclay (record label)
- Bromance
- Crydamoure
- Diamond Traxx
- Disques Solid
- Dynamic Recordings
- Ed Banger唱片
- F Communications
- Fiat Lux
- Kitsuné
- Moveltraxx
- Pont Neuf Records
- Record Makers
- Roche Musique
- Roulé
- Smugglers Way
- Versatile Records
- Vulture Music
- We Rock Music
- Work It Baby
参考文献
- ^ Hawkins, Stan. Feel the Beat Come Down: HouseMusic As Rhetoric (PDF). Analyzing Popular Music: 82–103. [2024-03-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24) –通过Academia.
- ^ 2.0 2.1 Guide to French House Music: 4 Notable French House Acts. 24 Febr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7 March 2022).
- ^ Village Voice: Daft Punk by Scott Woods. [17 Ma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4 June 2008).
- ^ Exposition "Electro" à La Philharmonie : 5 clips emblématiques de la French Touch. CNEWS. 8 April 2019 [23 Nov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法语).
- ^ Le Menestrel, Sara. The Color of Music: Social Boundaries and Stereotypes in Southwest Louisiana French Music. Southern Cultures. 2007, 13 (3): 87–105 [2024-03-06]. ISSN 1068-8218. JSTOR 2639106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3).
- ^ 6.0 6.1 6.2 Mazierska, Ewa; Rigg, Tony; Gillon, Les. The Evolution of Electronic Dance Music. Bloomsbury Publishing USA. 2021-05-06 [2024-03-06]. ISBN 978-1-5013-663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4) (英语).
- ^ Suzanne Ely,“Return of the Cybermen”Mixmag',2006 年 7 月,第 94–98 页。
- ^ 'French Connections: From Discotheque to Discovery' by Martin James, 2002, Sanctuary Publishing
- ^ Meissner, Florian. DAFT PUNK – HOMEWORK. [202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4).
- ^ Musicpublished, Future.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French touch. MusicRadar. 2019-09-20 [2022-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5) (英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