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体效应

母体效应(又譯作母性效應)指生物的表现型不仅由其基因和环境决定,而且会受到其雌性亲本的基因型和表型影响。目前认为,母亲卵子中的mRNA和蛋白质是该效应产生的原因。此外,母亲的环境也会对后代的性别,大小以及行为产生影响。同时,对于后代来说,该效应在其适应环境多样性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适应性的母体效应能够增加后代的适合度。母体效应的研究提出了表型可塑性这一概念,已经成了进化生物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遗传学中的母体效应

果蝇的胚胎發育

1950年代,加州理工學院的果蠅遺傳學者艾德‧路易斯(Ed Lewis)開始重建果蠅胚胎的構造。胚胎的一節發育為胸部,長出兩隻翅膀,三個小節長出六隻腳,其他的小節則冒出鬃毛或長出觸角。 1986-1990年間紐斯林-沃爾哈德和她的同事發表了一連串開創性的論文,確認了幾個 為胚胎頭和尾提供信號的因素。現在知道大約八種這樣的化學物質(主要是蛋白質),是由果蠅在卵發育期間所製造,並且不對稱的沉積於卵內。這些母體因子(maternal factors)是由母蠅製作並存放。不對稱的沉積之所以可能,唯一的因素是因為卵本身是不對稱放置在母蠅的身體,因此使母蠅可把這些母體因子的一部分放在卵的頭部那端,另一部分放在尾部那端。

鸟类

专家们发现在家养的金丝雀中,那些含有更多黄雄激素的蛋产生的后代在种群的社会地位更高。同样的现象在另一种鸟类美洲骨顶英语American coot#maternal effects中也有发现。该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环境母体效应

母亲所处的环境及状态,也会影响子代的表型,而且这一过程与子代的基因型无关。

父体效应

同样的,也存在“父体效应”[1]。研究指出精液中的成分会影响胚胎的早期发育[2]

适应性母体效应

如果母体效应所导致的表型变化,增加了子代的适合度,这一类的母体效应称为适应性母体效应。

参见

参考

  1. ^ Yasuda GK, Schubiger G, Wakimoto BT.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ms (3) K81, a paternal effect gene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Genetics. 1 May 1995, 140 (1): 219–29 [2013-01-31]. PMC 1206549可免费查阅. PMID 76352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4). 
  2. ^ Fitch KR, Yasuda GK, Owens KN, Wakimoto BT. Paternal effects in Drosophila: implications for mechanisms of early development. Curr. Top. Dev. Biol. 1998, 38: 1–34. PMID 9399075. doi:10.1016/S0070-2153(08)60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