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信义会住宅旧址 柏林信义会住宅旧址,2015年
別名 柏林传教会住宅、信义会医院、中医院 用途 传教士住宅 地點 中华人民共和国 山东省 青岛市 地址 城阳路 5号起造 1899年5月 竣工日 1900年2月 建筑师 昆祚
36°04′34.2″N 120°19′20.2″E / 36.076167°N 120.322278°E / 36.076167; 120.322278
柏林信义会住宅旧址 ,又称柏林传教会住宅旧址 、柏林传教会旧址 、柏林信义会旧址 ,为中国 山东省 青岛市 市北区 城阳路 5号的一座旧教会建筑,建于1899年-1900年,后曾为信义会医院、青岛市中医院,现为青岛市立医院 二分部。现为市北区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
柏林信义会住宅原貌
1897年德国海军占领青岛后,柏林传教会 (信义会 )传教士 昆祚 (Adolf Kunze)与寇勒克(Kolleker)于1898年4月15日从广东 到达青岛[ 1] ,负责在青岛地区传教的先期准备,后者不久后回到广东。12月24日,信义会传教士和士谦 (Johannes Voskamp)与卢威廉 (Wilhelm Lutschewitz)到达青岛[ 2] [ 3] 。1899年4月,胶澳总督府 将大鲍岛东山上的两块相邻的土地无偿拨付给信义会与魏玛传教会(同善会),之后信义会便在该地块开始建设传教士住宅,住宅楼由昆祚设计[ 4] ,原计划入冬前完工,但由于来自德国的工程负责人对青岛气候条件毫无了解及瘟疫 导致的工人短缺及建筑材料匮乏,该楼直至1900年才竣工。[ 5]
与此同时,昆祚设计的设有500个座位的大鲍岛信义会教堂 于1899年9月2日开工,并于1901年1月2日投入使用,为信义会在青岛建设的第一座教堂 。1900年,昆祚在台东镇 主持建设了第二座教堂(今东镇路德堂 的前身)[ 5] 。1904年,昆祚在市郊的李村 建设了李村信义会教堂 ,之后又先后在即墨 、胶州 建设教堂。[ 6]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 后,该建筑被日本当局没收。1922年北洋政府 收回青岛后逐步归还德国教会产业,但由于战后德国恶性通货膨胀 ,教会财力不支,无暇东顾,柏林信义会于1925年将财产卖给美国信义会 。同年,美国信义会设立鲁东信义会,总部设于原柏林信义会住宅内。1929年1月1日,传教士安保罗在原柏林信义会住宅开办信义会医院[ 7] 。医院最初仅有10张病床,之后扩充至25张,至1936年又扩充至70张。1932年7月,该医院设立信义高级护士学校[ 7] ,有学员32人,至1940年有7届学员毕业。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 爆发后,信义会医院被日军关闭,美籍传教士及医护人员被押往潍县集中营 ,柏林信义会住宅旧址改为日本同仁会医院(设于原青岛督署医院 址,今江苏路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的宿舍[ 8] (一说改为东亚医科学院 宿舍[ 9] )。1945年日本投降 后,鲁东信义会恢复。1946年5月,信义会医院和护士学校在此恢复。1947年,信义高级护士学校改名为私立信义高级职业学校。[ 6]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 进驻青岛后,鲁东信义会与美国信义会脱离关系,之后参与三自运动 ,并与其他教会合并[ 6] 。1951年12月13日,信义会医院青岛市人民政府 接管并改名为青岛医院,1958年3月迁往沧口 升平路,改名青岛市沧口医院(现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 9] 。私立信义高级职业学校并入青岛八中 [ 6] 。1962年9月26日,青岛市中医院由博山路 3号原青岛天主堂医院 址迁至该建筑内[ 9] 。1999年,青岛市中医院与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合并为青岛市海慈医院 ,迁至人民路原第二人民医院址[ 10] 。包括柏林信义会住宅旧址在内的城阳路院址于2000年移交给青岛市立医院,改为市立医院二分部[ 11] 。2000年,该建筑以“柏林信义会旧址”之名列入第一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 名单[ 12] 。2013年1月10日,该建筑列入市北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 名录[ 13] 。
建筑特色
该建筑占地面积9332平方米,建筑面积1985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砖木结构,楼高二层,设有阁楼和地下室。正立面呈中轴对称布局,墙面最初为中式灰砖墙面(现已涂刷为黄色墙面),立面中央为两层敞廊,以10个砖砌圆券支撑,圆券下为中式小瓦叠合而成的花墙,一楼设有两个入口。立面两侧起三角山墙,墙角以花岗岩 隅石装饰。屋顶为坡屋顶,出檐较深,中轴处起山花装饰,山花顶部原有一十字架 。楼体北侧设有两处外楼梯。[ 4] [ 7] [ 14]
由于设计者昆祚曾在广东生活近十年,整个建筑风格带有殖民地建筑风格的深刻影响,细部和建筑材料又像其他殖民地建筑一样带有中式建筑 的元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