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南 (1938年8月21日— )[ 1] 是杜克大學 Trinity College of Arts & Sciences 的社會學教授。他專長於對社交網絡和社會資本 的研究和論述。
傳略
林南於1960年獲得臺灣東海大學 學士學位;1963年獲得雪城大學 碩士學位;1966年獲密歇根州立大學 博士學位。[ 2] 1971年進入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 社會學系,1976年成為該校正教授 ,1979年至1982年任系主任。1979年,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社會學家建立了聯繫,並在奧爾巴尼和南開大學 之間建立了交流計劃。
1990年,他擔任杜克大學 社會學教授。[ 1] 他曾任美國社會學協會 副主席,也曾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研究生涯
林南的研究興趣在於社會網絡 、社會支持 和社會資本 。他在每個領域都貢獻了理論、設計了測量方法並進行了實證研究 。他將理論和測量應用於社會分層 和流動性 、壓力 和應對 以及個人、組織和社群福祉(英語:Well-being)的研究。
他既採用定量方法 —如大規模的全國性調查,以及組織和社群調查—也採用了定性方法 ,如在村莊進行深入的長期觀察。
自1980年代初期以來,他開始撰寫有關社交網絡的文章[ 3] ,他為 Mark Granovetter 和 James Coleman 定義的社會資本文獻的經濟導向分支做出了貢獻[ 4] ,尋求建立一種將理論與實證檢驗相結合的研究範式 。他將社會資本 定義為通過網絡關係獲取資源,並是該術語最被廣泛接受的概念之一。[ 5] 這一社會資本的定義是可量化的,並且被廣泛認為比另一由 Robert Putnam 提倡的代表定義更為精確。[ 6] 他還反對 Putnam 提出的社會資本正在減少的論點;他堅持認為,事實上,由於日益普及的網際網路 上之關係網絡,反而正在上升。[ 6]
榮譽
他是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8年他擔當於北京大學 費孝通紀念講座,同年在清華大學 “中國社會學的重構與發展與林南思想”中獲獎。他擁有國立政治大學 名譽博士 學位,並在包括南開大學 、人民大學 在內的許多大學和研究所擔任傑出訪問學者或名譽教授。2010年他被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頒與傑出研究貢獻獎。[ 2]
参考文献
^ 1.0 1.1 Chinese-American group gives annual citizen award. The Times Union (Albany, NY). 1994-03-24: B12.
^ 2.0 2.1 Lin, Nan, Curriculum Vitae (PDF) , Duke University, 2011 [2023-03-23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03-03)
^ Midgley, James. Book Review: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 2003, 12 (4): 347 ‒ 8.
^ Benkler, Yochai. The Wealth of Networks: How Social Production Transforms Markets and Freedom .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05-16: 95 . ISBN 0-300-11056-1 .
^ Molm, Linda D. The Structure of Reciprocity.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2010-06-01, 73 (2): 119–131 [126]. S2CID 145162105 . doi:10.1177/0190272510369079 .
^ 6.0 6.1 Williams, Kate; Joan C. Durrance. 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Capital: Rethinking Theory in Community Informatics . The Journal of Community Informatics. 2008, 4 (3) [2011-04-3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1-26).
民国八十七年(1998年)當選
数理科学组 5人 生命科学组 7人 人文及社会科学组 6人 工程科学组 5人